理查德·艾斯利

✍ dations ◷ 2025-11-04 14:23:09 #理查德·艾斯利

理查德·艾斯利(英语:Rick Astley,/ˈrɪk ˈæstli/,1966年2月6日-)全名理查德·保罗·艾斯利,是英国著名流行情歌和舞曲男歌手。艾斯利凭〈Never Gonna Give You Up〉一曲走红,曾于6年间推出四张大碟,直至1993年《Body & Soul》大碟的失利,他逐渐淡出乐坛,直至2000年才卷土重来,以更成熟的唱腔再战乐坛,更打响了网络的知名度。

在1985年,理查德·艾斯利与灵魂乐团FBI一同在俱乐部中演出,后来被唱片制作人彼得·瓦特尔曼(英语:Pete Waterman)相中并且说服他前往伦敦与PWL录音工作室合作。在知名的超级三人监制史塔克·艾特肯·瓦特尔曼(英语:Stock Aitken Waterman)的指导下,理查德学习关于录音的流程也为将来的事业做好准备,据传言是先当录音工作室的茶水小弟。由于声音浑厚,在他演艺事业初期的音乐影片中,即使在显而易见的外表下,许多听众还是以为他是黑人,而他模仿美国黑人歌手的演唱也曾短暂的受到欢迎。

理查德的第一首单曲是不为人熟知的〈When You Gonna〉,但这首歌是以组合《Rick & Lisa》演绎,属于他个人独唱的第一支单曲则是1987年发行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这首歌曲在1987年于英国先发行,在英国单曲榜冠军蝉连了5周,成为全英国该年单曲销售的第一名。专辑中一首翻唱自纳·京·高尔(Nat King Cole)的〈When I Fall In Love〉也在英国单曲榜得到亚军名次。另外理查德的专辑《Whenever You Need Somebody》在英国专辑榜也拿到了第一名的佳绩。

理查德的歌曲〈Never Gonna Give You Up〉除了在英国获得冠军之外,在美国的成绩也很优异,这首歌于1988年3月12日击败了乔治·麦克(George Michael)的〈Father Figure〉登上了美国单曲榜榜首,并且蝉连了2周,这是他第一首全美冠军单曲。同一年他的第二首单曲〈Together Forever〉在6月18日再次击败了乔治·麦克(George Michael)的〈One More Try〉获得美国单曲榜1周冠军,成为他第二首全美冠军单曲。另外一支单曲〈It Would Take A Strong Strong Man〉也在告示牌单曲榜获得第10名。而英国冠军专辑《Whenever You Need Somebody》在美国专辑榜最高名次为第10名。

1988年11月底理查德发行第二张个人专辑《Hold Me In Your Arms》,这张专辑不同于前一张专辑以流行舞曲为主,他在这张专辑改为带有R&B色彩的成人抒情流行曲风为主,但市场反应不佳,单曲〈She Wants To Dance With Me〉在美国单曲榜和英国单曲榜都获得第6名,和专辑同名单曲也仅在英国单曲榜得到第10名,而专辑在英国专辑榜成绩为第8名。

1991年理查德发行第三张个人专辑《Free》,首支单曲〈Cry For Help〉在美国单曲榜和英国单曲榜皆为第7名,专辑在英国获得第9名。

理查德接续的专辑是在1993年发行的《Body & Soul》。这张专辑在英国并未进入排行榜中,在美国专辑榜也只获得第182名的极低成绩。因商业触觉不够敏锐,所以从成人抒情的路线转型成为类型歌手的过程并不顺利,仅有几首歌较受欢迎。两首单曲〈The Ones You Love〉与〈Hopelessly〉在成人抒情榜分别爬升到第19名与第4名表现颇优秀的位置,〈Hopelessly〉也在主流歌曲榜单中爬升至31名的位置。在1994年开始,理查德在自身选择下,多数时期并非是焦点人物,据称是因为他不喜欢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也不喜欢因身为流行艺人而得在马戏团般的媒体中打滚,也因为他可以在这样的选择下建立一个家庭,直至2000年。

在1991年,美国唱片业协会认证《Whenever You Need Somebody》已售出200万张。而理查德在全世界的唱片总销量(包含单曲、专辑与合辑)已达到4000万张。

2005年理查德发行了专辑《Portrait》,在这张专辑理他重新演唱了许多经典作品包含了〈Vincent〉、〈Nature Boy〉与〈Close To You〉。

2006年初,理查德无预警取消原本答应演出的BBC歌唱节目《Just the Two of Us》(节目已经在进行中),此举招致娱乐圈与媒体的批评。而取代他演出位置的是声乐家罗塞尔·华生,而最后罗塞尔赢得本次的竞赛。BBC并未解释他取消演出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妻子丽娜·鲍莎格入围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实景短片奖。理查德在仔细考虑后,为了要出席颁奖典礼只得失约于BBC,并且在节目开始之前就已经知会了制作单位。

根据理查德官方网站的讯息,他现在正在着手编写与录制全新专辑,但网站中并未列出出版日期。

理查德·艾斯利与妻子丽娜·鲍莎格(丹麦语:Lene Bausager)在1988年交往,当时丽娜·鲍莎格是RCA唱片的工作人员,他们婚后在1992年育有一名女儿艾蜜莉,他们居住在大伦敦里士满郊区。丽娜·鲍莎格是电影制作人,她曾经以《超市夜未眠》入围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实景短片奖(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

相关

  • 无性恋无性恋、无性向(英语:Asexuality)是指认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缺乏或有着低度性欲的状态。有些说法认为这和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等一样是一种性取向;另一些则认为无性恋是“
  • 真皮层真皮层(拉丁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 Dermis、法语、葡萄牙语: Derme)是位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的一层皮肤,其由两层组成——乳头层与网状层。真皮的结构组成是胶原蛋白、弹
  • 马尔代夫共和国国旗马尔代夫国旗启用于1965年7月25日。是一面绿地旗帜 (代表岛屿上的棕榈树),外围红框 (象征过去、现在与将来为国不惜牺牲的英雄)。中为一白新月,开口向右,象征伊斯兰信仰。1796—190
  • 天童寺坐标:29°48′24″N 121°47′27″E / 29.80667°N 121.79083°E / 29.80667; 121.79083天童寺是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一座相传始创于西晋的佛寺,位于鄞州区太白山麓。天童寺为禅
  • 最终胜利主义最终胜利主义(世界语:Finvenkismo)是目前世界语运动中一种理念, 最早可追溯至柴门霍夫(世界语创造者)时期。最终胜利主义的目标是,世界语能够成为全世界的第二语言。一个最终胜利主
  • 杨匏安杨匏安(1896年-1931年),字麟焘,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早年考入广州高等学堂附中,后东渡日本。1918年,回国担任广州时敏中学教员、兼任《广东中华新报》
  • 司姓司姓是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59位,在现代是极罕见的姓氏。司姓有多种来源:
  • 张世珍 (乾隆进士)张世珍,字雪堂,陕西临潼县人,清朝官员。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进士。曾任屏南县知县。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被任命为台湾彰化县知县,次年方到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卸任,年底升
  • 吴子瑜吴子瑜(1885年7月14日-1951年5月15日),又名吴东碧,字少侯,号小鲁,彰化县蓝兴堡人(今台中市太平区),台湾日治时期中部仕绅、诗人。吴子瑜生于彰化县蓝兴堡(今台中市太平区),系出台南吴郡山
  • 久保康友久保 康友(くぼ やすとも、1980年8月6日 - )、是一位奈良県橿原市出身的日本职棒选手(投手)。曾经效力过太平洋联盟千叶罗德海洋队,目前是中央联盟横滨DeNA旗下所属的职业棒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