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哲学

✍ dations ◷ 2025-05-18 13:22:59 #美学,电影理论,各领域哲学

电影哲学(英语:Philosophy of Film)是美学的分支,探求的哲学问题是关于电影的基本问题。电影哲学对电影研究的分支之一电影理论有重要影响。

最早研究关于电影的哲学问题的人是雨果·明斯特伯(英语:Hugo Münsterberg)。在所谓无声电影时代,他就已经开始思考电影的概念与剧院有什么不同。他总结到,使用特写镜头、倒叙(flash-back)以及编辑,是电影的特色,构成了它的本质。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电影音画同步的开端,提出早前的那些电影在美学上比有声电影要更优越。因为,他说通过音画同步的技术手段,电影的独特状态就消失不见了。他认为,电影此时不再是可以研究物体运动的独特艺术,而仅仅作为两种(音画)艺术的结合体存在。

安德烈·巴赞,和阿恩海姆不同,认为电影是否有声音是无关紧要的。他相信,电影由于与摄影有紧密关系,并以摄影为基础,电影本身有实在性的成分。也就是说,电影有捕捉现实世界的能力。同时,电影《Waking Life(英语:Waking Life)》也有巴赞强调的,对于电影哲学的讨论,因为这部电影里面每一帧都是在捕捉神的某个方面。

美国哲学家(英语:American philosopher)卡罗尔(英语:Noël Carroll)认为,早期电影的特征导致很多哲学家过窄地定义了电影的本质,他们混淆了某种风格的电影和普遍意义上的电影。

尽管卡罗尔这样批判,很多人仍然接受了巴赞的实在性理论。在《transparency thesis》中,他说电影是对真正的现实透明的媒介。Kendall Walton(英语:Kendall Walton)接受了这个观点。

相关

  • 沈 岩沈岩(1951年10月19日-),北京人,中国医学分子遗传学家。1984年毕业于北京市职工(业余)大学,1989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
  • 苯并三唑苯并三唑是由一个苯环与一个1,2,3-三唑环稠合而成的双环含氮杂环化合物。白色到浅粉色针状结晶粉末。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甲醇、乙醇、乙醚、丙酮、苯、甲苯、氯仿及二甲基
  • 狄拉克符号狄拉克符号或狄拉克标记(英语:Dirac notation)是量子力学中广泛应用于描述量子态的一套标准符号系统。在这套系统中,每一个量子态都被描述为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态矢量,定义为右矢(ke
  • 吴建福吴建福(英语:C.F. Jeff Wu,1949年-),美国华裔统计学家,佐治亚理工学院工业及系统工程系可口可乐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工业统计与质量科学的研究及应用。研究成果包括EM算法收敛性的讨
  • 欧阳儒秋欧阳儒秋(1918年-2007年12月27日),安徽萧县人,中国电影演员,译制片导演。因在电影《巴山夜雨》中扮演子弟兵母亲,而获得1981年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奖。
  • 奥巴马医改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英语: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简称PPACA、ACA),又称为“奥巴马医改”(Obamacare),是2010年3月23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签署的联邦法
  • 聚合草聚合草(学名:)为紫草科聚合草属的植物。分布在俄罗斯以及中国大陆的 福建省、 四川省、 中国、 湖北省、江苏省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花语为“寂静”。为多年生草本,高60~9
  • 朱利安·柯立芝朱利安·罗威尔·柯立芝 (英语:Julian Coolidge;1873年9月28日-1954年3月5日)是一位美国数学家,任教于哈佛大学数学系,曾担任系主任。柯立芝出生于布鲁克莱恩 (马萨诸塞州),先后在哈
  • 二极管二极管(英语:Diode),是一种具有不对称电导的双电极电子元件。理想的二极管在正向导通时两个电极(阳极和阴极)间拥有零电阻,而反向时则有无穷大电阻,即电流只允许由单一方向流过二极
  • 改性大豆磷脂改性大豆磷脂是一种用在饲料中的食品添加物及乳化剂,由浓缩的大豆磷脂经化学处理而成,其亲水性及乳化特性较大豆磷脂要好,也可作为抗氧化剂及营养助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