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碱性蛋白

✍ dations ◷ 2025-11-26 01:04:33 #主要碱性蛋白
n/an/an/an/an/an/an/an/an/an/a主要碱性蛋白(英语:Major basic protein,MBP),全称为嗜酸性粒细胞主要碱性蛋白(英语:Eosinophil Major basic protein),也称为蛋白多糖2(Proteoglycan 2,PRG2),是一种由人类基因PRG2编码的蛋白质。MBP在结构上类似于凝集素(糖结合蛋白),特别是与C-型凝集素在折叠上相似。但与C-型凝集素不同(C-型凝集素在钙的存在下会结合各种碳水化合物),MBP既不与钙结合也不与这些糖类结合,而是识别并结合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MBP的两种晶体结构已被测定。主要碱性蛋白已知可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发生蛋白质交互作用。

相关

  • 传播途径在医学、公共卫生、生物学、传染病学中,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原宿主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并入侵新感染者的过程。这词特指微生物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并可以
  • 促炎性细胞因子促炎性细胞因子(英语:Proinflammatory cytokine)是一系列可以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的总称。比较常见的促炎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alpha)。
  • 角弓反张角弓反张是指项背强直,身体向后反折如弓状的临床表现。急性症状可由番木鳖碱毒素、破伤风、啡噻肼中毒等引起。 慢性或复发性发作可因癫痫、僵硬人症候群、歇斯底里等引起。
  • 光线光通常指的是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
  • 嗜食极端生物嗜食极端生物(英文:Extremotroph)是一个生物取食种类的问题,这类生物的食物通常被认为是地球上大多数生物不会利用的。“极端”的定义是人类中心论的,而对这些生物本身而言,这些食
  • 太平洋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mm/Y)太平洋板块是一块海洋地壳板块,大部分位于太平洋海面下。它是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1968年首次提出的六大板块之一,自提出
  • 袋狮袋狮(学名:Thylacoleo)是一种已灭绝的肉食性有袋类动物,生存于上新世末至更新世末(2 百万年前 - 46,000 年前)的澳洲。模式种是刽子手袋狮(T. carnifex)。袋狮是澳洲最大的肉食性动
  • 嗜鸟龙嗜鸟龙属(属名:Ornitholestes,意为“抢劫鸟类者”)是种小型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晚侏罗纪的劳亚大陆西部,约为现在的北美洲。对于嗜鸟龙的了解几乎都来自单一个化石,该化石在1900年
  • 轮形动物见内文轮形动物门(学名:Rotifera),又称轮虫动物门,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是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动物,约有1800种左右。轮形动物在假体腔动物中是相当繁盛的一类。身体短圆,有明亮的
  • 北北基宜北北基宜或简称北基宜,是台湾北部新北市、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四县市的共同生活圈合称,其范围等于台湾日治时期台北州的辖区范围。也包含基隆北海岸(东北角)等地区,台湾本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