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中切·格瓦拉

✍ dations ◷ 2025-02-23 15:06:12 #切·格瓦拉,时尚,流行文化中的政治

流行文化中的切·格瓦拉,或切·格瓦拉时尚,是一种时尚潮流,以阿根廷出生的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头像为特征标志。切·格瓦拉的形象在T恤设计中颇为流行,它们代表着切的政治信念;同时,用金钱去购买一件体现马克思主义标志的T恤本身也颇具讽刺意味,这些现象都吸引着诸多媒体、政治评论员和古巴裔美国活动家们的注意力。诚如政治评论员克里斯·伯格在世纪报中所说:“讽刺的是,切·格瓦拉这么一个文化标志之所以能够如此经久不衰,竟归功于切·格瓦拉一生都致力于摧毁的经济体制系统。

切·格瓦拉的形象在服装设计中很流行,以至于这个肖像被描述成“让成千上万件T恤畅销的那张脸”。 评论员们注意到,此T恤之所以在年轻成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中如此流行,是因为他的形象与反叛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布里斯班时报的理查德·卡索讽刺地观察道:“在布里斯班的不伦瑞克大街或教堂大街随便走走,会不由自主感叹:也许切·格瓦拉本人是所有40岁以下年轻人唯一一个还没穿过切·格瓦拉头像衫的人。” 最近与切·格瓦拉有关的潮流可归因于宏观经济困难,这让切所发出的信条更具号召力。 与此同时,因为切·格瓦拉形象空前流行,也产生了很多恶搞,比如把他的胡子给刮了,并用他的名字开双关语的笑话。

流行文化中切·格瓦拉的形象源自摄影作品英勇的游击队员。 尚不明确何时开始被时尚设计界所使用, 只知1967年爱尔兰艺术家Jim Fitzpatrick基于此照片重新创作了一幅海报。

切·格瓦拉潮流的大行其道,引起了诸多批评,声称不应忽视他的缺陷,也不应将他的行为浪漫化。 评论认为年轻人像支持偶像一样支持切·格瓦拉,却没有意识到他形象背后的种种争议,比如,他曾被认为支持暴力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之一,他也曾把古巴经济拖入泥潭。 评论者称此潮流为“昙花一现,不足挂齿”。

流亡海外的古巴人社区也以同样理由,反对切的形象被用作流行文化。

切·格瓦拉的长女阿蕾达·格瓦拉,则对这个从她父亲头像衍生出的潮流趋势表示坚决的支持态度,她说:“穿切·格瓦拉T恤的人,通常是不轻易妥协的人,他们不满足于社会现状,时刻思索着如何才能造福于人类社会。我想,我父亲应该是会赞成这样的事的。”

相关

  • 著名心理学家本条目按字母顺序列举显著的心理学家。目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Andrés Qiu 1980年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出生地西班牙
  • 希腊经济奇迹希腊经济奇迹是希腊在1950年至1973年间,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时经济增长每年平均7%,只排在当时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日本之后 。1950年代希腊经济增长不亚于现今“老虎经济”,
  • 花鸟画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
  • 衣冠冢衣冠冢主要是指只埋有死亡者的衣冠而无死亡者尸体的坟墓。修建衣冠冢一般情况为尸体无法寻回,或处于避免尸体被发掘破坏的纪念或掩护性质。在珠峰脚下就有一片衣冠冢,由于登山
  • 黄玉荣黄玉荣(1977年4月1日-),出生于台湾花莲,毕业于醒吾商业专科学校,客家人、台湾知名男艺人,为前团体183club成员之一,有“东海小王子”之称,平时十分热爱运动,目前是乡土剧新生代的小生,2
  • 吉姆·韦布小詹姆斯·亨利·“占”·韦(英语:James Henry "Jim" Webb, Jr.;1946年2月9日-),是一位美国政治人物与作家,曾任弗吉尼亚州参议院议员及里根政府的美国海军部长。2006年美国中期选
  • 枢椎枢椎(拉丁语:Axis),也被称为C2或第二颈椎,是解剖学中脊椎从上往下数的第二块脊椎,由寰枢关节将C1(寰椎)和C2连起。枢椎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被称作齿突(dens)的结构,自椎体上面垂直发出,因此
  • 尼特拉犹太会堂尼特拉犹太会堂(斯洛伐克语:Synagoga v Nitře)是斯洛伐克城市尼特拉的一座历史建筑。这座犹太会堂修建于1908年至1911年期间,设计者是Lipót Baumhorn。建筑融合了摩尔、拜占庭
  • 健行科技大学篮球队健行科技大学篮球队(英语:UCH Basketball Team)是一支代表健行科技大学(台湾)的大专男子篮球队,目前分属UBA公开男一级。队史在公开男一级获得三冠军一亚军一殿军,公开男二级获得一
  • 汉堡殖民学院汉堡殖民学院(德语:Hamburgisches Kolonialinstitut)是一家曾位于德国汉堡的学院,是柏林西非会议后殖民地争夺白热化阶段期间建立。学院主要由汉堡科学基金会集资数百万德国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