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B理论

✍ dations ◷ 2025-04-25 13:58:03 #时间的B理论
时间的B理论(英语:B-theory of time)是两个时间的理论立场中的其中一个立场的名称。相对于表示时间能在一条有序路线上运行之时间的A理论,B理论者论证时间的流动是错觉,过去、现在以及未来是同样实在的,且时间是无时态的。这将意味着时间的改变并非一个客观实在特征。B理论常被描绘成是根据于理论物理学的,例如B理论中的永恒论。A理论与B理论的名称,来自剑桥大学哲学家J. M. E. McTaggart在《时间的不实在性》(1908年)中对时间及转变的分析,而当中事件可以由具有时态的A理论及没有时态的B理论去定序。A理论与现在论紧密相关,而B理论与永恒论紧密相关。McTaggart观察到,事件(或“时间”)可以用2种不同但相关的方法去赋予意义。一方面,它们可以用过去、现在、及未来去赋予意义,而一般在不少自然语言中(如英语)中会以时态代表;另一方面,事件可以以“早于”、“同时”或“更迟”去表达。哲学家便从此辩论使用或不使用时态去形容事件才符合时间的本质。有些哲学家更提出混合的理论,主张非时态的时间,但表示时间有一些特别的特质,as falling foul of McTaggart's paradox.。A理论与B理论之争,是一个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本体论争议的相关延续。巴门尼德认为真实世界是永恒的,是不变的;与此相反,赫拉克利特相信世界是一个不断改变、有通量及衰减的过程。真实世界对于赫拉克利特来说,是动态和短暂的。而且按赫拉克利特所想,真实世界是如此的转瞬即逝,以致这是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两次”。划分时间的A理论及B理论的形而上学问题,涉及过去的真实及未来的真实,以及现在的本体论状态。A理论与B理论的分别,经常被描述为一个关于时间的推移或者“渐变”的争议。B理论家认为,这种推移的认知纯粹是心理上的。许多A理论家认为,B理论家否定时间的推移,正正是否定了时间最重要和最显著的特征。而将A理论的观点划分为相信时间的推移,是十分常见(纵使并非完全普及)的看法。B理论家诸如D.H. Mellor与J.J.C. Smart想要以非时态的事件定序去消除所有有关过去现在未来之争辩,其相信过去、现在及未来同样真实,反对那种表示它们是时间不可化约基础的看法。B理论还认为,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认知与反映上有十分不同的特性。例如,我们回忆过去,预测未来,而不是相反。B理论家认为,事实上,我们对于未来之解之少,只反映了过去与未来于认识论上的区别:未来并不比过去少了一分真实,我们只是对未来的了解比较少而矣。时间的B理论在物理学界中获得了支持。这很可能是由于它与物理学的兼容性,而且很多理论诸如相对论、巨额外维度(英语:ADD model)及膜宇宙学皆指向一个与B理论相似的时间理论。在狭义相对论中,相对同时显示独一的现在并不存在,而宇宙中每一点也可以有不同的事件正在处于它们的现在时刻。许多违反直觉、但现在已经证实的狭义相对论预测,例如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也是这样的结果。相对同时意味着永恒论(也因此推出时间的B理论),而当中不同观察者的现在时刻,只是一个4维宇宙中的时间切片。This is demonstrated in the Rietdijk–Putnam argument and additionally in an advanced form of this argument called the Andromeda paradox, created by mathematical physicist Roger Penrose.因此,B理论家通常(尽管不是完全普及)会被看作4维主义者,也就是相信物件同时在时间及空间中伸延,也就是同时拥有时间部分与空间部分。这称为时间切片本体论。

相关

  • 生物活性化合物植物化学(英语:Phytochemistry)严格地来说是对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这些化合物取自植物。在更狭义的层面上,这个术语常被用于描述存在于植物中的大量的多种次级代谢化合物(次级
  • SIRT1n/an/an/an/an/an/an/an/an/an/aSIRT1(英语:Sirtuin 1),也被称为 NAD-依赖性去乙酰化酶Sirtuin-1(英语:NAD-dependent deacetylase sirtuin-1),是人类基因组中由SIRT1基因编码的蛋白
  • 酸度系数酸度系数(英语:Acid dissociation constant,又名酸解离常数,代号Ka、pKa、pKa值),在化学及生物化学中,是指一个特定的平衡常数,以代表一种酸解离氢离子的能力。该平衡状况是指由一种
  • 搅拌棒搅拌棒,为一种化学实验设备,通常以玻璃或塑料制成。主要用于搅拌以加速化学实验中的溶解作用或使溶液混合均匀,过滤时引流,点测pH,蒸发时搅拌,引燃红磷等。
  • 迈克尔·沃特曼迈克尔·斯宾塞·沃特曼(英语:Michael Spencer Waterman,1942年6月28日-),美国生物信息学家,南加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联合主任。此前,他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爱达荷
  • ZMappZMapp是一种用来产生对埃博拉病毒免疫反应的药物,该药物是三个人源化抗体的血清混合物。 2014年7月31日,该药物在病人上开始了第一次试验。两位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美国人接受
  • 侯 洵侯洵(1936年12月6日-),陕西咸阳人,光电子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职于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子学报》主编。1959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担心担心、担忧或忧虑代表思想、形象及负面情绪,人类会做出一些心理尝试以防止受到潜在的威胁。处于担心状态可引致焦虑、抑郁及毁掉现状。过量的担心可引起广泛性焦虑症。没有不
  • 高井反应Takai反应(高井反应),又称Takai烯化反应(Takai olefination)、Takai烯烃合成,由 Takai Kazuhiko(高井和彦)首先报道。醛与偕二卤代烃在二价铬催化下形成碳-碳双键,在醛基碳上延长碳原
  • 新能源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其化石燃料和核电能力。2015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发电生产国,装机容量为43GW。中国还领导世界生产和使用风能和智能电网技术,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