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弥亚

✍ dations ◷ 2025-05-20 00:52:37 #希腊神话生物,神话传说中的蛇,女性传说生物

拉弥亚(希腊语:Λάμια),是古希腊神话中一头半人半蛇的女性怪物,亦是在西方以猎杀小孩闻名的蛇妖。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中,有很多像拉弥亚般有着杀害孩童举动的女妖,而拉弥亚的特征正在于其上半身为娇艳女性,下半身却是蛇类。 其名字拉弥亚来自希腊语“Λάμιος”,意指“食道”,象征“贪欲”,描述拉弥亚吞食儿童的形象。

拉弥亚是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与拉比(,利比亚国的人格化象征)所生的女儿,亦是利比亚国的皇后,有着出众的美貌。后来主神宙斯发现了拉弥亚的美色,主动与其结交,于是拉弥亚就成为了宙斯的情妇。

可是这段关系很快便被天后赫拉所揭发,怒不可遏的赫拉把拉弥亚所生的孩子全都掳走并加以杀害,又向伤心不已的拉弥亚施咒,令拉弥亚变成半人半蛇的怪物。拉弥亚在赫拉咒语的影响下,每到伤心欲绝的时候都会忆子成狂,不能抑制地到处残杀及吞食孩童,以作报复;为了令拉弥亚无尽地受苦,赫拉更夺去了拉弥亚的睡眠(另有一说,指赫拉施咒令拉弥亚永远不能合上眼睛,所以她会不断地看到自己儿子被杀害的情景),令她日以继夜地受咒语折磨而出动杀人。

为了向拉弥亚作出补偿,宙斯在不敢过于拂逆赫拉咒语的状况下,赐予拉弥亚“能在短时间内取下自己眼睛”以及精于占卜的能力,在取下眼睛的时候,拉弥亚是可以睡眠的 。可是,拉弥亚以后就只能够活在仇恨与哀痛之中,不断由妒生恨地杀害别人的孩子,令其它为人母者感受与其一样的悲痛。

贺拉斯在他的论文集《Ars Poetica》中曾经提到被拉弥亚吞下的儿童再也无法复生,诗句内容是“”诗人亚历山大·蒲柏把句子翻译成:“想要拉弥亚把她所吞下的孩子复生,是否要在她面前吞下她的儿子,让她感同身受才行呢?()”

希腊诗人斯特西科罗斯想像拉弥亚与特里同产下了斯库拉。更有指拉弥亚是由斯特拉波及亚里士多德所创作的说法。在《圣经》的武加大译本中,耶柔米曾把象征吸血及性爱的莉莉斯翻译成“拉弥亚”,可见即使在基督教教义中,“拉弥亚”都代表着女性罪恶者及诱惑者。

曾有人评论拉弥亚,指“拉弥亚的主要特征是她对血液的饥渴,那一种饥渴象征着她们的不洁、她们的贪吃以及她们的愚昧()”。

后世的创作家为拉弥亚的传说添上大量骇人听闻的成分,各类作品大都载于《苏达辞书》内,文艺复兴时期再由柏芬治(Thomas Bulfinch)收集于《寓言与成语大辞典》(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 and Fable)中。在这些文艺作品中,拉弥亚的形象仍然以“嫉妒世间母亲及残食她们儿子”为主,而且大都被塑造成女性。不过阿里斯托芬却提出拉弥亚具有男性性征,可能是雌雄同体的生物。

学者尼古拉斯(Nicolas K. Kiessling)则把拉弥亚与中世纪史诗《贝奥武夫》中的两种生物及作比较。在某些记载中,拉弥亚亦被想像为“诱惑者”,她们以美色勾引男性,骗其成婚,最后会将丈夫吞食。传说古马其顿将领德米特里一世就曾与拉弥亚所化身的妓女相交,因而恶名远播。

在西方社会,很多母亲都会以拉弥亚的传说恫吓孩子,要他们听话。“拉弥亚”的故事经常被如此宣扬,逐渐成为一个熟为人知的精灵故事,并且被利用为具备训育意义的反面工具。

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多数泛指上述的半人蛇女妖。然而文献中拉弥亚的涵义尚有数个指向,其概况如下:

相关

  • 英国英语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简写:BrE、BE、en-GB),又称英式英语,主要是指居住在不列颠群岛上的英格兰人的英语口音及规则,为英国本土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并非所有英国人认同英
  • 羁縻地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
  • 1,12-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1,12-二碳代-闭式-十二硼烷(12)是一种碳硼烷,化学式为C2B10H12,它是非极性分子。1,12-C2B10H12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稳定。它在无水氟化氢中和氟气反应,生成氟代衍生物C2H2B10F10,其
  • 薄孔菌属见内文薄孔菌属(Antrodia),又名樟芝属,是一种药用真菌,属真菌界(Fungi)、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门(Agaricomycotina)、伞菌纲(Agaricomycetes)、伞菌亚纲(Agaricomycetidae)、多
  • 宽叶十万错宽叶十万错(学名:),又称赤道樱草,爵床科十万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约0.5米。茎4棱、向上伸延。叶对生,叶柄长1至4厘米,叶片呈卵形至椭圆形,长5至11厘米,宽2至5厘米,全缘或具微小圆齿。
  • 大野爱果大野爱果(日语:大野愛果,1977年9月7日-),日本大阪府岸和田出生,作曲家、歌手。隶属GIZA studio,伊丽莎白音乐大学毕业。本名未公开。是兼具合声及作曲能力的实力派音乐人,同时涉略各
  • 中京圈中京圈指的是名古屋为中心发展的一个日本都市圈,又称名古屋圈或名古屋大都市圈。由于名古屋位于过去日本的两大都市东京(江户)和京都之间,而有“中京”之称。与其他都市圈相比,该
  • 杜斯木杜斯木(高棉语:ទូ សាមុត;1915年-?),柬埔寨政治人物。又名Achar Sok。杜斯木是下高棉人,出生于交趾支那(今越南湄公河三角洲)。 年轻时为和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金边的乌那
  • 何添福何添福(1939年10月-),男,福建平和人,中国藻类植物专家。主要从事淡水藻类方面的科研工作,对中国南方地区水稻田的固氮蓝藻有较深入的研究。退休后在武汉从事科普工作。1939年生于福
  • 陪审团的审判《陪审团的审判》()是威廉·S·吉尔伯特(William Schwenck Gilbert)1875年的喜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