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式是若干个以特定顺序连接起来的音以一个主音为中心形成的集合。这些音互相之间具有某种特定的音程关系,并在调式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调式是决定音乐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调式和调性结合,决定了该段音乐所用的调。将调式中的所有的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从低到高排成一列,就是该调式的音阶。
调式的种类繁多,不仅仅是构成调式的音的关系不同,连数目也有区别,世界各国遍用的大调式、小调式和民族调式。否定调式的音乐称为无调性音乐。
按照包含主音向上大三度还是小三度的音,绝大多数调式可以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两大类。
大调式是由七个音构成的,它的主音与第三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三度关系,它的稳定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这就是大调式。大调式的色彩是明朗的和辉煌的,这就是大调式的特征。
大调式一共有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
小调式同样也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小调的主音与 Ⅲ 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小三度,因此小调的调性有一种柔和的感觉并带一些暗淡的色彩。这是小调的特征。
同大调一样,有三种调式,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及旋律小调。
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作五声调式。在中国大陆地区通常称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徴、商、羽、角。将这五个音移在一个八度内,它们名称的顺序是:宫、商、角、徴、羽。
五声调式有下面几种:
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 A 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 宫调式”,F 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 角调式”。
此外,五声音阶中可以以“偏音”的形式出现“清角(F)”、“变宫(B)”、“变徴(♯F)”、“闰(♭B)”。
古希腊调式溯自古希腊《荷马时代》以后的音乐,在欧洲各地不同的生活璟境中,各自产生了不同的抒情诗,这些抒情诗用各具不同地区特色的歌调唱出。
古代希腊的调式,就是从这些歌调中产生。由于各地区的歌调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所以所整理出来的音乐结构,便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呈示出各种不同结构的调式组织。
希腊的音乐是四声(Tetrachord),而且是下行式的,所以构成的调式音阶也是下行的。在当时的音乐里,只存在四种调式,并以该地区的名称作为调式的名称:
Dorian(多利亚调式)结构是(下行):E - D - C - B - A - G - F - E
Phrygian(弗里几亚调式)结构是(下行):D - C - B - A - G - F - E - D
Lydian(利底亚调式)结构是(下行):C - B - A - G - F - E - D - C
Mixo-lydian(混合利底亚调式)结构是(下行):B - A - G - F - E - D - C - B
值得注意的是下行音阶的下四音才是构成调式的核心音,上四音只是核心音同结构的延伸音排列。所以主音是下四声的第一个音,属音是下四声第四个音。
另外Mixo-lydian调式的核心四音并非音阶的下四音,仍然是Lydian的下四音,只不过其第一个主要音下移一个音成为主音再延伸排列而得。
西方中古教会调式由七个类似于大调、小调的调式所组成。
自然大调的调式音阶可以看做由 C 大调的 7 个构成音,各自向上进行到高八度的音构成的 7 个音阶。
这些调式的名称源自古希腊的调式名称,但结构不同。
Ionian(伊奥尼亚调式)也称为自然大调,自然大调的 I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C 进行到高八度的 C,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
Dorian(多利亚调式)自然大调的 II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D 进行到高八度的 D,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
Phrygian(弗里几亚调式)自然大调的 III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E 进行到高八度的 E,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
Lydian(利底亚调式)自然大调的 IV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F 进行到高八度的 F,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
Mixo-lydian(混合利底亚调式)自然大调的 V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G 进行到高八度的 G,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
Aeolian(爱奥尼亚调式)也称为自然小调,自然大调的 VI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A 进行到高八度的 A,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
Locrian(洛克里亚调式)自然大调的 VII 级音阶,由 C 大调的 B 进行到高八度的 B,构成音分别为:1 ♭2 ♭3 4 ♭5 ♭6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