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

✍ dations ◷ 2025-07-11 02:46:58 #1630年出生,1696年逝世,明遗民,清朝诗人,广州人,清朝文字狱,屈姓,葬于广州,明朝历史学家

晚年屈大均像,《清代学者像传》第一集

屈大均(1630年-1696年),字介子,号翁山、莱圃。广东番禺人,祖籍湖广秭归(今湖北)。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是“岭南三大家”之第一。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

屈大均幼时随入赘邵家的父亲居住在南海县西场(即今之广州荔湾区西场),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字骚余,号非池。十岁时随父亲归原籍番禺,恢复屈姓,更名大均。

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补南海生员。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攻陷广州,四年(1647年)屈大均参加陈邦彦、陈子壮、张家玉等起兵抵抗,同年失败,陈邦彦被执,磔以死,大均收陈等人之骨骸。后受父命,至肇庆,向永历帝呈《中兴六大典书》,授以中秘书,因父殁急归。顺治七年(1650年)清兵再围广州,为躲避追捕,屈大均在番禺圆岗乡金瓯山(又名雷峰山)海云寺(今已废)剃发出家,法名今种,字一灵,庵号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朝之意。

顺治九年(1652年)以后,屈大均以化缘为名开始云游四海,奔走吴越、幽燕、齐鲁、荆楚大地,北游关中、山西,入会稽,至南京谒明孝陵,又上北京,登景山寻得崇祯死所哭拜,与顾炎武、李因笃、朱彝尊等交往。又东出山海关,留意山川险阻,暗图复业。他在辽东凭吊袁崇焕督师故垒,写下《出塞》及《塞上曲》等曲。返回关内后,积极游走于齐鲁与吴越之间,在会稽与魏耕、祁班孙等秘密联络郑成功,后张煌言与郑成功合兵率军沿长江而上,攻克芜湖、徽州府、宁国府,攻下三十余州县。顺治十六年(1659年)十月事败,郑成功还至厦门,张煌言败走浙东天台。顺治十七年(1660年)秋,屈大均访南京,与朱彝尊同游山阴,参加祁氏兄弟的抗清活动。康熙元年(1662年)魏阱、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杀于杭州,祁班孙遣戌宁古塔,大均避居桐庐。康熙四年康熙四年春天,屈大均从岭南北上金陵,秋天在南京,游吴门时结识杜恒灿,是年冬天,二人相携前往陕西, 岁末至潼关。康熙五年三月,与王弘撰相邀登华山。下山后,王弘撰之兄长王弘嘉赠屈大均书法“古丈夫洞草堂”六字。康熙五年(1666年)和李因笃结交,同游西安,六月自富平至代州(今山西代县),寄居清雁平兵备道副将陈上年家中。后来在代州见了顾炎武,并到太原访傅青主。在李因笃等人的撮合之下,是年秋天,屈大均在山西续娶明朝将领王壮猷之女王华姜。康熙五年秋天,屈大均至代州西八里柏林寺瞻拜唐晋王祠,晋王即李克用、李存勗父子。康熙六年八月,屈大均自代州东门经易州、涿州入北京。康熙七年八月,携家自代州出发,次年八月抵达番禺故里。康熙九年,移家东莞,是年正月,王华姜病逝。

康熙十二年(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昆明起兵,屈大均赴广西,向吴三桂上书谈论兵事,被委任广西按察司副使,监督孙延龄军。不久知吴只想划江称王,遂托病辞去。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克塽降清,屈大均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著述讲学,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病逝,年六十七。与陈恭尹、梁佩兰称“岭南三大家”,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屈大均的著作被清廷列为禁书,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乾隆上谕谓屈氏著作“篇篇皆诋毁圣朝语”,为“违碍”“悖逆”文字,严旨索求查禁,屈氏子孙遂抱版自首),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其余著作可知尚有三十余种。张德瀛评:“屈翁山词,有《九歌》、《九辩》遗旨,故以骚屑名篇。”

屈大均死后,其家人惧怕遭清政府查缉,不敢为他立墓碑,长时间不向外人透漏其墓地。雍正七年(1730年),屈大均之子屈明洪自首,广东巡抚傅泰追查屈大均著作,发现“多有悖逆之词”于是上报刑部,刑部拟掘屈大均墓戮尸枭首,雍正帝开谕免除戮尸。1928年乡里民找到屈大均墓地,捐资重建了墓穴。

屈大均墓地今在离莘汀村两三公里的新造镇思贤村,整个屈大均墓成一个“凸”字形,正中约一米高的青石碑上刻着“明屈翁山先生墓”,下署“民国十八年己巳仲冬番禺县长陈樾题”。墓表竖立在坟后右侧,碑文为书法家吴道撰书。其父屈宜遇、其母黄太君墓在屈大均墓左右上方,其子、媳之墓在左下方。1985年广州市政府拨款修葺墓区,墓右建“思贤亭”一座,屈大均墓被列为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番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关

  • 甲状腺炎甲状腺炎(Thyroiditis)是发生在甲状腺的炎症,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是内分泌学疾病的一种。 甲状腺位于颈部的前方、喉结以下,负责生产控制生陈代谢的荷尔蒙。
  • 巴黎歌剧院加尼叶歌剧院(法语:Opéra Garnier),通常称为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于1861至1875年间建造,位于法国巴黎第九区,是一座拥有1979个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一座新巴洛克
  • 3-甲基-1-戊醇3-甲基-1-戊醇(英语:3-Methyl-1-pentanol,IUPAC名:3-methylpentan-1-ol)是一种伯醇类的有机化合物,辣椒属的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含有这种己醇。
  • 游行游行,或称为游行示威,是指民众走到街头示威,对特定议题表达不满。在中国大陆的特殊政治背景下,“散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游行方式。在台湾则使用“路过”一词做为规避《集会游行法
  • 雅兹迪雅兹迪教(库尔德语:Êzidîtî‎/Êzidî‎、阿拉伯文:يزيدي‎/ايزيدي‎),是中东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宗教。雅兹迪教徒可以说是一种族教群体(Ethnoreligious group),但雅兹迪
  •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Intermolecular force),亦称分子间引力,指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或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内基团之间的作用力,简称分子间力。它主要包括:此外科学家也不断研究新的分子间作
  • 清太祖大妃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氏(1590年-1626年10月1日),名阿巴亥(满语:ᠠᠪᠠᡥᠠᡳ,转写:),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大福晋(《清史稿》称大妃),皇太极后母。她的父亲满泰为乌拉部贝勒,故阿巴亥之母称为乌
  • 谭雅·罗拔丝妲雅·罗勃兹(Tanya Roberts,又译坦雅·羅拔絲;1955年10月15日-),美国电影女演员,著名的角色包括在第14部007系列电影,《雷霆杀机》饰演的庞德女郎,史黛丝·塞顿(Stacey Sutton)及《
  • 海因里希·卡罗海因里希·卡罗(Heinrich Caro,1834年2月13日-1910年10月11日),德国化学家。卡罗于1834年生于普鲁士波森。1855年,在柏林皇家工艺学校学习了印染技术后,他在慕尼黑的一家印花布作坊
  • 萃取蒸馏萃取蒸馏是在有一种易溶、高沸点,并且不挥发的组分存在下的蒸馏,而这种溶剂本身并不与混合物中的其他组分形成恒沸物。萃取蒸馏通常用来分离一些具有很低的甚至相等的相对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