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共和国

✍ dations ◷ 2025-05-16 20:46:12 #捷克共和国
天鹅绒分离(捷克语:Zánik Československa、斯洛伐克语:Rozdelenie Česko-Slovenska),亦称天鹅绒离婚。指的是自1993年1月1日起,原先的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天鹅绒分离”一词是来自于198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以基本和平的方式实现政权更替的天鹅绒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诞生。二战期间在纳粹德国的扶持下,斯洛伐克人建立了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成为轴心国成员。后德国败退,苏联红军占领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及斯洛伐克全境,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共产党政权崩溃垮台后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差距,引发斯洛伐克人的不满,要求联邦解体的呼声兴起。1992年11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的法案。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和平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两国诞生,并相互建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从奥匈帝国中分离,成为独立国家。1917年,托马斯·马萨里克和其他来自捷克与斯洛伐克的代表在匹兹堡的一次会议中签订了《匹兹堡协议》。《匹兹堡协议》确立了成立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国家组成的邦联。不久之后,爱德华·贝奈斯提出了成立更为紧密的统一国家的想法。但某些斯洛伐克人拒绝接受这个思想。1939年3月,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在纳粹德国的扶持下成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洛伐克共和国在苏联的主持下并入了捷克与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上台。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发生,之后实行联邦制,进入“正常化”时期,大力加强对经济落后的斯洛伐克地区的经济援助,让斯洛伐克地区与捷克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别显著缩小。1970年至1985年间,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了80%,而斯洛伐克地区的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超过3倍,增速为捷克地区5倍。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工业产值增长95%,斯洛伐克地区工业产值增长150%。20世纪80年代末,斯洛伐克地区的国民人均收入达到捷克地区的90%,基本改变了经济落后地区的地位。然而斯洛伐克人认为联邦政府是将污染环境的钢铁、石油、军工等重工业引入斯洛伐克,对联邦政府并不满意;而捷克人则认为政府一直在政策上倾斜,用捷克人的力量补贴斯洛伐克。此外,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缺少共同的社会融合渠道,捷克人的主流思潮是反对联邦政府的政治体制,斯洛伐克人的主流思潮是环境保护和宗教自由。1989年11月,天鹅绒革命发生。捷克地区的革命主导力量是“公民论坛”(Civic Forum),斯洛伐克地区则是“公众反暴力”组织(Public Against Violence)。数星期后革命成功,捷共政权倒台,捷克人哈维尔当选为联邦政府总统,斯洛伐克人马利安·恰尔法(Marián Čalfa)当选联邦政府总理,斯洛伐克人杜布切克当选联邦议会议长。1991年,捷克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斯洛伐克地区高20%。过往捷克地区会对斯洛伐克地区作出财务支援,但有关支援在1991年1月起停止。不少捷克人及斯洛伐克人希望维持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但部分斯洛伐克政党倡议建立一个松散联盟,而斯洛伐克民族党更想争取斯洛伐克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相反,捷克政党倾向政治统一,但没有对斯洛伐克的分离要求施压。1992年,捷克民选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与斯洛伐克总理弗拉基米尔·梅恰尔商讨继续维持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抑或分别建立两个独立国家。双方在1992年6月开展紧密及深入的商讨。1992年7月17日,斯洛伐克议会宣布斯洛伐克独立。六日之后, 瓦茨拉夫·克劳斯与弗拉基米尔·梅恰尔在布拉迪斯拉发的会谈上同意将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反对分家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亦辞去总统一职。但在1992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民意调查,只有37%的斯洛伐克人及36%的捷克人赞成两国分家。最终捷克及斯洛伐克通过一连串的商讨完成和平分家。1992年11月13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宪法法案541项,处理捷克及斯洛伐克分家后的领土及财产分配。同年11月25日联邦议会通过的宪法法案542项,同意捷克斯洛伐克于1992年12月31日正式解体。相对苏联及南斯拉夫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解体过程涉及大量暴力冲突,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过程完全非暴力,是唯一一个前共产国家能完全以非暴力手法处理国家分裂问题。a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国界与政府由1920年宪法奠定。 b 为纳粹德国吞并。 c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包括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罗塞尼亚两个自治区。 d 为匈牙利吞并(1939年–1945年)。e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二月事件后在五月九日宪法之下称为“人民民主国家”(未更改国名)。 f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布拉格之春之后自1969年起包括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g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州。 h 乌克兰的一个州。

相关

  • 冠心病冠状动脉疾病(英语: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或简称冠心病(英语: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脏病、冠状动脉粥状硬化心血管疾病(英
  • 帕罗西汀帕罗西汀(Paroxetine)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型的抗抑郁药,其药物形态为盐酸帕罗西汀(Paroxetine hydrochloride),商品名为“赛乐特”(Seroxat)。在临床上常用于社交
  • 甲壳素甲壳素(英语:Chitin,IPA:/ˈkaɪtᵻn/ KY-tin),分子结构“(C8H13O5N)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几丁寡糖”、“甲壳质”或“壳多糖”,是一种含氮的多糖类物质,为虾、蟹、
  • 基因铭印基因铭印(英语:Genomic imprinting)又译遗传印记或遗传铭印(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遗传学现象,指只有来自特定亲代的基因得以表达,而不遵从孟德尔定律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
  • 腐蚀性腐蚀性是指那些在接触时会破坏其他物质的化学品的特质。不同的腐蚀品可以腐蚀不同的物料,如金属及有机物等,但人们多关注于其对生物组织的伤害。“腐蚀”的英文名词“corrosio
  • 颗粒球粒细胞是一类细胞质中包含颗粒体(英语:Granule_(cell biology))的白细胞,又因其细胞核形态多样而称多形核白细胞,(PMN或PML)。术语多形核白细胞通常特指最常见的中性粒细胞。粒细胞
  • 扭矩在物理学里,作用力促使物体绕着转动轴或支点转动的趋向,称为力矩(torque),也就是扭转的力。转动力矩又称为转矩。力矩能够使物体改变其旋转运动。推挤或拖拉涉及到作用力 ,而扭转
  • 努恩努恩(Nun,亦写作Nu),是埃及神话中原始水和混沌之神。与尼罗河的泛滥有关:每年泛滥季节,河水淹没河谷地区,无边无际,一片汪洋。努恩的形象也包含着古埃及人关于一切江河湖泊和海洋的
  • Permian二叠纪(英语:Permian,符号P)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时间处于石炭纪、三叠纪之间(2.99-2.51亿年前)。定义二叠纪的岩石层是比较分明的,但开始、结束的精确年代却有争议。其不精
  • 布里斯托布里斯托尔(Bristol)是美国的一座城市。位于田纳西州沙利文县。据2010年人口普查,布里斯托尔有人口26,702人。田纳西州的布里斯托尔和佛吉尼亚州的布里斯托尔是一座双子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