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共和国

✍ dations ◷ 2025-06-28 21:33:22 #捷克共和国
天鹅绒分离(捷克语:Zánik Československa、斯洛伐克语:Rozdelenie Česko-Slovenska),亦称天鹅绒离婚。指的是自1993年1月1日起,原先的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天鹅绒分离”一词是来自于198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以基本和平的方式实现政权更替的天鹅绒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诞生。二战期间在纳粹德国的扶持下,斯洛伐克人建立了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成为轴心国成员。后德国败退,苏联红军占领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及斯洛伐克全境,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共产党政权崩溃垮台后的经济改革过程中,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差距,引发斯洛伐克人的不满,要求联邦解体的呼声兴起。1992年11月23日,捷克斯洛伐克议会通过了联邦解体的法案。1992年12月31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和平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两国诞生,并相互建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从奥匈帝国中分离,成为独立国家。1917年,托马斯·马萨里克和其他来自捷克与斯洛伐克的代表在匹兹堡的一次会议中签订了《匹兹堡协议》。《匹兹堡协议》确立了成立由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国家组成的邦联。不久之后,爱德华·贝奈斯提出了成立更为紧密的统一国家的想法。但某些斯洛伐克人拒绝接受这个思想。1939年3月,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在纳粹德国的扶持下成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洛伐克共和国在苏联的主持下并入了捷克与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上台。1960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发生,之后实行联邦制,进入“正常化”时期,大力加强对经济落后的斯洛伐克地区的经济援助,让斯洛伐克地区与捷克地区的经济水平差别显著缩小。1970年至1985年间,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了80%,而斯洛伐克地区的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了超过3倍,增速为捷克地区5倍。捷克斯洛伐克全国工业产值增长95%,斯洛伐克地区工业产值增长150%。20世纪80年代末,斯洛伐克地区的国民人均收入达到捷克地区的90%,基本改变了经济落后地区的地位。然而斯洛伐克人认为联邦政府是将污染环境的钢铁、石油、军工等重工业引入斯洛伐克,对联邦政府并不满意;而捷克人则认为政府一直在政策上倾斜,用捷克人的力量补贴斯洛伐克。此外,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缺少共同的社会融合渠道,捷克人的主流思潮是反对联邦政府的政治体制,斯洛伐克人的主流思潮是环境保护和宗教自由。1989年11月,天鹅绒革命发生。捷克地区的革命主导力量是“公民论坛”(Civic Forum),斯洛伐克地区则是“公众反暴力”组织(Public Against Violence)。数星期后革命成功,捷共政权倒台,捷克人哈维尔当选为联邦政府总统,斯洛伐克人马利安·恰尔法(Marián Čalfa)当选联邦政府总理,斯洛伐克人杜布切克当选联邦议会议长。1991年,捷克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比斯洛伐克地区高20%。过往捷克地区会对斯洛伐克地区作出财务支援,但有关支援在1991年1月起停止。不少捷克人及斯洛伐克人希望维持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但部分斯洛伐克政党倡议建立一个松散联盟,而斯洛伐克民族党更想争取斯洛伐克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相反,捷克政党倾向政治统一,但没有对斯洛伐克的分离要求施压。1992年,捷克民选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与斯洛伐克总理弗拉基米尔·梅恰尔商讨继续维持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抑或分别建立两个独立国家。双方在1992年6月开展紧密及深入的商讨。1992年7月17日,斯洛伐克议会宣布斯洛伐克独立。六日之后, 瓦茨拉夫·克劳斯与弗拉基米尔·梅恰尔在布拉迪斯拉发的会谈上同意将捷克斯洛伐克解体,反对分家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亦辞去总统一职。但在1992年9月在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民意调查,只有37%的斯洛伐克人及36%的捷克人赞成两国分家。最终捷克及斯洛伐克通过一连串的商讨完成和平分家。1992年11月13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议会通过宪法法案541项,处理捷克及斯洛伐克分家后的领土及财产分配。同年11月25日联邦议会通过的宪法法案542项,同意捷克斯洛伐克于1992年12月31日正式解体。相对苏联及南斯拉夫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解体过程涉及大量暴力冲突,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过程完全非暴力,是唯一一个前共产国家能完全以非暴力手法处理国家分裂问题。a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国界与政府由1920年宪法奠定。 b 为纳粹德国吞并。 c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包括斯洛伐克和喀尔巴阡罗塞尼亚两个自治区。 d 为匈牙利吞并(1939年–1945年)。e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二月事件后在五月九日宪法之下称为“人民民主国家”(未更改国名)。 f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布拉格之春之后自1969年起包括捷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g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州。 h 乌克兰的一个州。

相关

  • 乳杆菌属见内文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即为乳酸杆菌,是一群存在于人类体内的益生菌。乳杆菌因能够将碳水化合物发酵成乳酸而得名,可用于制造液态酸奶、固态奶酪、德国酸菜、啤酒、葡萄
  • 囊性纤维变性囊肿性纤维化(英语:cystic fibrosis,缩写作 CF),亦称为囊性纤维化、囊肿性纤维变性、囊肿纤维症、纤维性囊肿或囊纤维变性,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疾病,此病症最常影响肺脏,但也常发生于胰
  • 埃迪卡拉动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英语:Ediacaran biota)又称艾迪卡拉生物群,是一种神秘的管状或叶状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纪时代(6亿3500万年前-5亿4200万年前)。它们是目前所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生物。最
  • 戎克船戎克船,又称为“䑸”,中国古帆船的一种。日文汉字“戎克”为马来语“dgong”或“jong”的音译;也有说法是音译自葡萄牙文“junco”(意为冲锋)。中国史学家朱维干考查证据,是由闽南
  • 张学敏张学敏(1963年11月-),中国肿瘤分子生物学家。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生于湖北武汉,原籍江西泰和。1986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1989年获军事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1995年于军事医
  • 保护层钝化是使金属表面转化为不易氧化的状态,而延缓金属的腐蚀速度的方法。另外,一种活性金属或合金,其化学活性大大降低,而成为贵金属状态的现象,也叫钝化。还有一种工艺,将刀具刃口(铣
  • 吩嗪吩嗪(C12H8N2或C6H4N2C6H4),又称夹二氮(杂)蒽、二苯并吡嗪是一种二苯并环状的吡嗪,也是许多染料的原料,例如二氨吖嗪、中性红、对氮蒽蓝和番红精等。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
  • 诺沃肖洛夫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俄语:Константин Новосёлов,英语:Sir Konstantin Sergeevich "Kostya" Novoselov,1974年8月23日-),拥有俄罗斯、英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于
  • 香豆酸香豆酸(英语:Coumalic acid)是一种分子式为C6H4O4的吡喃酮类环状化合物,熔点为210 °C,在自然界的主要分布为禾本科植物的茎。在实验室中,香豆酸可由苹果酸在发烟硫酸中发生自缩合
  • 绒羽鸟类的绒羽是一层生长在外层羽毛(正羽)下面的纤细羽毛,刚孵出的鸟身上只有绒羽。绒羽分成三种:雏绒羽、体绒羽和粉绒羽,其中粉绒羽是一种特殊的绒羽,只存在一部分鸟类中。绒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