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特式教堂

✍ dations ◷ 2024-07-03 02:57:26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法语:Architecture gothique, 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欧洲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它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但是,目前哥特式建筑物最多的国家却是德国、意大利及德语系国家,法国反而是巴洛克式建筑比较多。“哥特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特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英语:Ogive)、肋状拱顶(英语:Rib vault)(从罗马式建筑的接合拱顶演变而来)与飞扶壁。哥特式建筑最常见于欧洲的主教座堂、修道院与教堂。它也出现在许多城堡、宫殿、大会堂、会馆、大学,甚至私人住宅也可见其踪影。哥特式建筑的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哥特式建筑的研究也是主教座堂、教堂的研究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哥特式建筑”一词最初是带有贬义的。乔尔乔·瓦萨里在他的《艺苑名人传》一书中,以“野蛮的日耳曼风格”来形容这种建筑风格。在这本书的介绍中,他将各种建筑特征归因于哥特人,即那些在征服罗马后摧毁古建筑,以这种新风格建造建筑的人。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点,如扶壁(buttress)、十字平面等。哥特式建筑在各个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法国,1140年至1200年可以视为早期哥特时代,1200年至1350年为盛期,1350年至1520年则进入晚期;在意大利,哥特建筑在1200年之后传入,但是始终未能真正流行起来;英国的早期哥=哥特建筑以“早期英国式”(Early English)的名义在1170至1250年流行,其标志为格外细长的矛式拱(lancet arch),1250年步入盛期,1350至1550年则出现了颇为后来学者诟病的“火焰式”“垂直式”建筑;在德国祇有1220至1250年的短暂时段被归入早期哥特,1250至1350年为盛期,1350年至1530年走向衰落。值得注意的是,各国都在1350年进入哥特晚期:这个时间点正是黑死病爆发大约10年之后,欧洲开始从大瘟疫中恢复过来。自维京人劫掠时代接近尾声,近公元1003年起,几乎全欧洲各地都兴起一股整修教会建筑的风潮,大教堂如雨后春笋般矗立在城区的市中心。建筑师的设计及建造艺术赋予教堂耳目一新的视野,并在哥特式教堂的发展上臻于巓峰,开创出高耸尖顶、鲜艳色彩、石雕花边装饰等大胆设计。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斯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英语:Rib vault)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1144年,在庆祝圣丹尼斯重修完成举行的典礼上,各国的主教们吃惊地发现这种建筑形式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于是25年之后,凡有代表参加过庆典的地区都出现了哥特式教堂。12世纪末到13世纪中叶。辐射状哥特式(Rayonnant Gothic)和火焰哥特式(Flamboyant Gothic)发展。直到16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取代。1820年,哥特式装饰风格复兴,主要在内装饰上。哥特建筑流行在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北部和意大利北部:它最初诞生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兰西岛地区;然后从此向东、向南和向西传播。流传地区均属古罗马帝国版图,然而都在偏远的外省。哥特教堂特别是大型教堂无疑是哥特建筑最杰出的代表,它甚至比同时代的一切其他艺术形式(绘画、雕塑)更加能够代表时代的风貌。哥特建筑是完全原创的,崭新的,它与古罗马建筑之间的区别远远大于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差别。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建筑体验:在室外部分,通常密布着支撑部件(扶壁、飞券),仿佛是没有拆卸的脚手架,给人一种瘦骨嶙峋的感觉;而在内部,它可以把厚重的墙面减少到极限,随处填充着花窗玻璃,这种明亮的室内空间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一外表的背后体现着结构体系的根本变化:从古罗马建筑、罗曼式建筑依靠拱和穹顶等各种块面的整体受力体系,转变为接近框架的受力体系。框架之外的部分可以变得极为轻薄,所以可以不砌墙、完全用窗户填充。中世纪,拱顶依然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大型屋顶,自然成为教堂建造大厅的首选。但是传统拱顶建造技术会产生强大的侧推力,需要笨重的支撑部件来平衡,会挤占大量底层实用空间,与教堂作为信众经常出入使用的公共场所的用途不符。由于推力难以消除,为了减少支撑部件,就只能将推力集中起来,才可以解放其他部分,进行自由设计。因此,源于古罗马建筑、已为罗曼式建筑施用、可以通过应力把推力精确地传导到固定部位的肋架券(德语:Gewölberippe)发展到了新的层次。肋架券是直接与承重部件相连、从拱顶的起脚处开始、沿着拱顶弧面的边缘架设的加强拱券。肋架券在哥特建筑诞生之前已经很成熟:仍然属于罗曼式建筑的美因茨主教座堂的拱顶就完全具备了哥特特征。哥特工匠更加明确地掌握了它的受力原则,懂得要毫无遗漏地为拱顶弧面的每一条弦添加肋架券。这样拱顶的其余部分就不再承重,只有围护作用,称为“蹼”,几乎不对墙壁产生侧推力。蹼可以削薄到25至30cm,并且可通过填充轻质建材进一步减轻自重。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堂建筑内部已经十分复杂,有小礼拜室、祭坛外环廊、圣物收藏室等种种不容有失的附属房间。然而由于这些房间形状比较复杂,如果勉强用拱顶覆盖,相邻的弧面如果应力差异过大容易坍塌,所以只能选用不甚安全的木屋顶。而施用肋架券后,只要肋架券本身足够坚固,就足以平衡两侧应力差异;同时拱顶变成了蹼也可以降低应力。圣德尼圣殿首次用这种结构覆盖了环廊和耳室,从此新技术很快就流行起来。而肋架券也使得平面布置可以进一步变化,十字拱也不必保持正方形的开间。肋架券在哥特盛期显示出很强的装饰功能。一方面由于它纤细精巧的外形,与束柱(德语:Bündelpfeiler)、飞券共同构成教堂内外风格统一的“骨感”部件。另一方面通过它来划分拱顶的不同区块本身就体现一种理性之美。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Pointed Arch,或者干脆称为Gothic Arch),作用是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链接为整体。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并且尖肋拱顶也具有“向上”的视觉暗示。扶壁(Buttress),也称扶拱垛,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运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由于对教堂的高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观也被大大增强了。亚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两道拱壁,以支撑来自推力点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尔大教堂用横向小连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韦大教堂则双进拱桥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装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复的装饰雕刻,轻盈美观,高耸峭拔。花饰镂空窗格(英文:Tracery)铲形拱(荷兰文:spitsboog)由2个不同的环形拱重叠而形成。哥特式建筑逐渐取消了台廊、楼廊,增加侧廊窗户的面积,直至整个教堂采用大面积排窗。这些窗户既高且大,几乎承担了墙体的功能。并应用了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花窗玻璃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窗棂的构造工艺十分精巧繁复。细长的窗户被称为“柳叶窗”,圆形的则被称为“玫瑰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这也是继承自罗曼式建筑,但扩大了祭坛的面积。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仿佛有着很强烈的吸引力。柱子不再是简单的圆形,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法国是哥特式建筑的起源地。法国哥特建筑的特点是它们的高度和垂直感,这一点也强烈影响了德国和比利时。与英国哥特教堂的多样化相比,法国的主教堂都趋向于外在形式统一。它们结构紧凑,有的有着突出的翼部和小礼拜堂,有的则没有。西立面高度 一致地在玫瑰花窗下拥有三个入口,并总是有两座塔,不过有些在翼部也有塔。教堂东面是带有回廊的多边形,有 的会有一些放射状分布的小礼拜堂。在法国南部,许多教堂是没有翼部,有的甚至没有侧廊。威廉一世回到英国即位后,引入了很多法国习惯,也带来了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在英国出现了多种筋梁结构的穹顶,例如伞形、扇形、葱形等。英国哥特建筑的特色在于其极端的长度,并且其内部对于水平方向的强调看起来甚至多过垂直方向。同法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的哥特教堂相比,每一座英国的主教堂(索尔兹伯里主教堂除外)都有着非常多样化的形式。建筑的每一部分都在不同时期修建并且有着不同的风格,未尝试在形式上的统一,这一点是很普遍的。英国的哥特主教堂袖厅比较长,有些有两个袖厅,如同四肢摊开。正面,门的意义并不像在法国那样重要,公理会的入口通常位于一侧。玫瑰花窗不会在正面的大窗户上体现,而是出现在袖廊的山墙。在教堂的十字交叉部几乎总有一座塔,有可能很大并带有塔尖。在英国,教堂东面往往是方的,但有的也会呈现不同的形式。在德国、波兰、捷克和奥地利等有着罗曼式建筑传统的中欧国家,其特点也影响了这些地方的哥特建筑,尤其体现在庞大的尺寸和巨大的尖塔上。这些哥特式教堂的东西两面均普遍采用法国样式,但塔异常高大,并且往往带有地域特色的网孔塔尖。由于塔的尺寸,建筑的正面显得狭窄而拥挤。像法国一样,德国的主教堂没有特别突出的翼部,但德国哥特式主教堂的内部空间宽敞开放,即使是在有着大量法国式教堂的科隆也是如此。巴塞罗那圣家堂(兴建之初为哥特式,后由安东尼·高第接手后,为新艺术运动风格)巴塞罗那圣埃乌拉利亚主教座堂意大利没有追逐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造型原则,主要把它作为一种装饰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的世俗代表建筑有:总督宫

相关

  • 布尼亚病毒目沙状病毒科 汉他病毒科 内罗毕病毒科(英语:Nairoviridae) 番茄斑萎病病毒科(英语:Tospoviridae) Phenuiviridae(英语:Phenuiviridae)本雅病毒目(Bunyavirales),又译为布尼亚病毒目,属于有
  •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癌症疫苗癌症疫苗(英语:cancer vaccine)可以用来治疗或预防癌症,那些用来治疗已存在的癌症又被称作治疗性癌症疫苗。有些或很多疫苗是“自体”的,也就是说,它是从病人自己的身体中萃取的,所
  • 性类固醇性类固醇(英语:Sex steroid,亦称为性甾体)是指一类与脊椎动物雄激素或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类固醇激素。他们的效应是由两种方式进行的:第一种是经核受体进行的慢性染色体组机制,
  • 美洲印第安人美洲原住民,是对美洲所有原住民的总称。美洲原住民中的绝大多数为印第安人,剩下的则是主要位于北美洲北部的因纽特人。美洲原住民属于东亚人种美洲支系,与现代东亚人有共同的祖
  • 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简称:HACCP)是一种以科学为依据,保证加工系统流程的食品安全。该系统的重点是以预防的角度来生产最低危害风险
  • 坎普尔बाप तहसील घंटियाली city坎普尔(印地语:कानपुर),又译孔坡(Cawnpore)。印度北部北方邦的城市。1801年英国人占领该市,把它变成英国人的前哨站。1857年印度叛
  • 尼加拉瓜面积以下资讯是以2018年估计家用电源国家领袖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 以下资讯是以2016年估计国内生产总值(国际汇率) 以下资讯是以2017年估计人类发展指数 以下资讯是以2018
  • 中年中年是指是年龄已越过青壮年,但尚未开始步入老年族群的人。一般会以年龄45至65周岁年纪之间的人算是中年,不过也有其他的定义。中年和青壮年会有一些不同。 中年人会对饮食、
  • 圣殿圣殿(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