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璹(11世纪-1070年9月23日),字季玉,北宋泉州晋江人。景祐元年(1034年)中进士,习吏事。景祐初年通判宜州,侬智高入寇,转运使发檄文要吕璹发兵会合,有人劝他不去,他不听,率二千人抄侬智高贼后路,得到很多首级和俘虏,安定了地方。撰写《征蛮录》一卷。历任漳浦令。漳浦县处山林蔽翳间,百姓遭受瘴雾蛇虎之害,吕璹教民焚燎而耕,使其免于这些灾害。任上因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父子有功于闽地而史书阙载,作诗《谒威惠庙》:
当年平寇立殊勋,时不旌贤事弗闻。唐史无人修列传,漳江有庙祀将军。
乱萤夜杂阴兵火,杀气朝参古径云。灵贶赛祈多回应,居民行客日云云。
建立学校,选择老师,招募民兵以抵御汀州、虔州盗贼。离任后,百姓为他立生祠。
后为开封府司录,嘉祐六年(1061年)十一月讯问宦官史志聪指使卫士伐木一案,官吏多为史志聪回护,吕璹坚持办案,史志聪被贬。
嘉祐年间,知潮州。虞部员外郎朱泌请令虔州增散蚕盐钱。吕璹和知梅州王叔也都论其利害。后又知怀州。
吕璹官终光禄卿。去世时其子吕惠卿官居同判司农事,因丧父而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