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里奥·诺顿·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年12月12日/13日-1897年2月11日),美国海军军官,后来越洋至大清帝国为军事顾问。1877年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1885年来华,成为北洋水师教官,帮助训练海军军官和参与海军建设;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他作为镇远舰帮办参与了黄海海战并因此负伤。甲午战争结束后,1895年他返回美国,但战争中造成的病痛一直困扰着他,又加上美国舆论对北洋海军多所轻视,1897年2月11日,他在纽约的医院自杀。马吉芬终身未婚。
马吉芬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华盛顿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诺顿·马吉芬曾是美国内战时期的一名上校。马吉芬曾就读华盛顿与杰弗逊学院(英语:Washington & Jefferson College),1877年转入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学院,1884年毕业,但当时美国海军没有足够的军官职缺,只有成绩优异的毕业生才能当上军官,他在拿到了差不多一年薪资的补偿费之后,回到家乡。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马吉芬来华,获李鸿章邀请到北洋水师任职,作为天津水师学堂的外籍教习(教官)任教近9年。在此期间,他为北洋水师的组建提供了很多帮助,还曾带队前往英国协助监督4艘清廷订制的铁甲舰的建造。马吉芬非常热爱海军事业,一直希望有一天能回到美国海军任职,也希望在中国海军的经历能为他重返美国海军提供帮助。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马吉芬作为镇远舰帮办(相当于副舰长)加入北洋海军参战。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马吉芬英勇的参加了战斗,头部等多处负伤。战后,他还获得了清廷颁发的嘉奖。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马吉芬回到美国,他写了一些亲历黄海海战的回忆文章,并为北洋海军的行动辩解。在给《世纪(英语:The Century Magazine)》杂志的一篇记叙黄海海战的文章中,他曾写道:“水师提督丁汝昌是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的代表,他是一位勇敢的战士和真正的绅士。他被自己的同胞背叛,和优势的敌人奋战,在大势已去时,尽自己最后的职责来保全部下的生命。……在那个午夜,当他服下毒药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他的心中想必是充满了苦涩吧。”
战争遗留的伤痛一直困扰马吉芬,他的头部受到重创,非常痛苦。美国社会舆论和当时的西方舆论一样,分辨不太清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委,只看到了最后的结果,因此马吉芬在美国报刊上撰文并各处演讲,将他所亲见亲历的北洋海军的战斗情况介绍给大众,但被舆论当作了疯子、狂人,认为是他头部的战伤使得他精神错乱。
1897年2月11日,他在纽约的医院自杀,这一天正是北洋海军水师提督丁汝昌两年前自杀的日子。马吉芬穿着一身北洋海军军服,盛殓在铺盖着黄龙旗的棺柩中下葬。
马吉芬的墓碑正面上方刻着交叉着的大清黄龙旗和美国国旗,中间有一只船锚,下面写着“菲里奥·诺顿·马吉芬/1860年12月13日-1897年2月11日/于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担任中国军舰镇远号指挥官”,以及“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此句出自圣经诗篇51:17)。背面则刻着:“以此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祖国、却把生命奉献给另一面国旗的勇士”。“This tablet is erected in tender memory of a Brave Man, who loved his own, but gave his life for an alien flag.”
马吉芬侄媳妇马芬妮曾为其作传,张黎源中译为《北洋海军洋员马吉芬传》。马幼垣教授有专文研究马吉芬〈马吉芬与北洋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