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白血球抗原

✍ dations ◷ 2025-09-19 01:41:07 #人类白血球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英语:human leukocyte antigen,缩写为HLA),是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其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6p21.31),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的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其中部分基因编码细胞表面抗原,成为每个人的细胞不可混淆的“特征”,是免疫系统区分自身和异体物质的基础。HLA基因高度多态化,存在许多不同的等位基因, 从而细致调控后天免疫系统。属于第一类MHC的HLA(HLA-A, HLA-B, HLA-C)可提供细胞内肽的状况。例如,一个细胞被病毒感染,HLA将病毒的碎片转移到细胞表面,这样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受感染细胞并将其摧毁。这些肽段是蛋白酶体降解蛋白后的产物。这些肽通常为小聚合物,由大约9个氨基酸组成。被第一类MHC分子转移的外来抗原会吸引杀手T细胞(killer T cell,也称CD 8+ T细胞, 或细胞毒性T细胞)摧毁细胞。属于第二类MHC的HLA(HLA-DP, HLA-DM, HLA-DO, HLA-DQ, HLA-DR)将来自细胞外的抗原呈现给T淋巴细胞。这些抗原刺激辅助T细胞(T-helper cells,也称CD 4+ T细胞)增殖,进而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自身抗原会被调节T细胞抑制(regulatory T cell)。HLA复合体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21.31区(6p21.31),由360万个碱基对组成,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染色体中基因密度最高,也是多态性最为丰富的区域。第一类MHC分子由一个跨越细胞膜的α链和一个连在这个链上的、细胞外的β2微球蛋白组成。整个分子由四个区组成,其中三个区位于α链上(α1-α3),β2微球蛋白组成第四个区。分子位于细胞外的部分(α1和α2)组成一个凹坑,肽可以粘在这个凹坑里。粘在这里的肽一般是在蛋白酶体里被拆除的蛋白质的残片。免疫细胞(比如CD8+-T细胞)可以检验这些被粘在细胞表面的肽来区分自身和外来的细胞。所有含有细胞核的身体内的细胞都有第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这些分子又可以细分为HLA-A、HLA-B和HLA-C。第二类MHC分子由一个α链和一个β链组成,两个链都穿过整个细胞膜。在细胞外这个分子有四个区(α1、α2、β1和β2),其中α1和β1组成一个凹坑。第二型人类白细胞抗原比第一型稍大些。只有吞噬性的细胞(比如巨噬细胞、B细胞)的表面有第二型人类白细胞抗原。在巨噬过程中被溶酶体分解的蛋白质的肽被粘在第二型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凹坑里。这个型的分子又可以下分为HLA-DP、HLA-DQ、HLA-DR、HLA-DN和HLA-DO。与前两型不同的是第三类MHC分子主要属于补体系统,参加不分别免疫。它可下分为C2、C4和Bf。每个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名字分三个部分:在进行移植手术时人类白细胞抗原决定组织相容性。贡献者和接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越相似,排异反应就越小。只有同卵双胞胎或者克隆(Clone,复制)的人类白细胞抗原是完全一样的。此外许多疾病与一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联,因此它们对于一定疾病的可能性有关。特定形式的HLA蛋白已经被证实和特定疾病有高度相关,或者是确定会诱导该疾病发生;许多HLA相关的自体免疫疾病都和东亚汉人有强烈相关性。表位(线性、构象)抗体(单株抗体、多株抗体、自身抗体) · 多株 B 细胞反应 · 同种异型 · 同种型 · 遗传型

相关

  • 物理主义在哲学中,物理主义是本体论中“所有一切都是物理”的概念,同时“没有任何可以超越或在其之上”,或者说所有一切依附于物理而存在。物理主义是本体论中一元论的一种存在形式-一
  • 报酬报酬(英语术语:remuneration,英语俗称:employment compensation),(工资和实物工资的合成),泛指雇员作出有偿劳动而获得的回报,包括工资及其他项目(例如津贴、保险、退休金),以及非现金的
  • 静脉血液外周血是指不包括骨髓的血液,医学临床上会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再从这些血液中分离,得到造血干细胞,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干细胞被称为周边血干细胞 ,在二十一世纪初人
  • 关系在数学上,关系是对如等于 =或序<等二元关系的广义化。参考一个如“X认为Y喜欢Z”之类的关系,其实际情形如下:上表的每一行都代表着一个事实,并给出“X认为Y喜欢Z”此类形式的断
  • 织丝植物门Nematothalaceae:Nematophytaceae:织丝植物门(Nematophytes)是一个复系的陆地植物门,包含一些仅有化石记录的藻类, 历史可追溯至上志留纪。 模式属织丝体属(Nematothallus)首次描
  • Gmelin盖墨林数据库是一个收录无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化合物和反应的化学数据库。它的前身是德国化学家利奥波德·盖墨林(Leopold Gmelin)于1817年编撰的《盖墨林无机化学手册》(Gmel
  • 烯醇化酶结构 / ECOD结构 / ECOD烯醇化酶(英语:Enolase,又被称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水合酶,phosphopyruvate hydratase)是负责催化糖酵解的第九步反应,2-磷酸甘油酸(2-PG)转化为磷酸烯醇式丙酮
  • 詹姆斯·杜瓦詹姆斯·杜瓦(英语:James Dewar,1842年9月20日-1923年3月27日),苏格兰物理学家、化学家。他设计了杜瓦瓶,成功液化了氧气、氢气等多种气体,为低温物理的研究提供了条件。杜瓦出生于
  • 七姊妹学园七姊妹学院(英语:Seven Sisters)是形容美国东北部地区7所文理学院间松散关系的一个称呼,因这些学院曾经都是女子学院而得名。7所学院均成立于19世纪,至今仍有5所学院延续这种教育
  • 精胺精胺(Spermine)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一种多胺类物质。呈碱性,在生理 pH 下以多质子化的形式存在。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ntonie Philips van Leeuwenhoek)早在1678年就已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