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报

✍ dations ◷ 2025-08-16 15:56:21 #台湾日治时期报纸,台湾文学史

《台湾新报》(1944年4月1日-1945年),是台湾日治时期所发行的报纸。

1896年6月,前任日本大阪府警务部长山下秀实,藉与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的同乡之谊,带着大阪《雷鸣新闻》的活版铅字印刷设备在台创立《台湾新报》,为台湾第一份近代化的报纸。《台湾新报》初期限于物资匮乏,故采不定期发行,周刊一或二次。同年7月,第二任台湾总督桂太郎纳《台湾新报》为台湾总督府公报,刊登政府律令的发布与解释,成为一份半官半民的刊物,但也因此得总督府津贴补助,在同年10月改为日报,不过销路极差,全台有费报份仅4810份。

1897年5月,另一份《台湾日报》在总督桂太郎的授意下创刊,同年7月也成为台湾总督府公报,桂太郎原有意大力扶植,给予优渥津贴,不料却在创刊前离职,结果补助经费从原来商量好的年津25000圆降至400圆,还远低于《台湾新报》的4800圆。差别待遇加上萨长派系问题3,《台湾日报》开始抨击总督府,与亲总督府的《台湾新报》反目成仇,展开激烈笔战,甚至街头斗殴。1898年4月,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上任后出面调停,协助日人守屋善兵卫收购两报,在5月合并为《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治时期第一大报就此诞生。

1944年3月台湾总督府下令合并台湾主要的六家报纸(台北《台湾日日新报》、台北《兴南新闻》、台中《台湾新闻》、台南《台湾日报》、高雄《高雄新报》、花莲《东台湾新报》)成立《台湾新报》,该报于同年4月1日开始发行。战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新报》,改名为《台湾新生报》。主要人物有前兴南新闻社的协理罗万伡、主笔林呈禄与财务经理陈逢源等,他们分别担任副社长、协理或财务经理等职务,当日本战败退出后罗、林以顾问留下来。

相关

  • 西洋古典学古典学 ,有时被称为古代研究或者古典文明研究,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古典学在语言学、文学、哲学、历史学、艺术、考古学的领域内研究古代地中海世界(公元前3000年青铜器
  • 地方性呆小症先天性碘缺乏症候群(又称矮呆病、克汀病、呆小病)是指因产妇对碘的摄取不足,使得婴儿先天性缺乏甲状腺激素(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而导致严重阻碍身心发展的一种症状。一般通过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运动会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运动会(英语:Central American and Caribbean Games)是一个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首届中美洲及加勒比海运动会于1926年于墨西哥的
  • 铁画白瓷铁画白瓷,又称铁绘白瓷,以氧化铁为颜料烧制而成的一种朝鲜白瓷。17世纪中叶,由于青花料价格昂贵,以氧化铁为替代颜料的铁画白瓷在提倡节俭的风尚中大量烧制,发展成为具有朝鲜本土
  •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英语:Pharmacodynamics (PD) ),简称药效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作用(action)与药理效应(effects)(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 重庆北温泉重庆市北温泉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小三峡温汤峡畔,缙云山麓。是中国开发利用最早、至今仍在使用的温泉之一。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批准定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
  • 法赫德国王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阿拉伯语:جسر الملك فهد‎,转写:Jisr al-Malik Fahd),又名巴林道堤桥,位于波斯湾中的巴林湾,是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间的跨海公路大桥。大桥的命名是为纪
  • 虚拟电厂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是以电网云为基础的分散式电厂,可以聚集各种不同类型技术的电力。主要目的是增强电力调度能力、以及促进电力自由市场交易的活络。目前虚拟电厂
  • 恐怖谷 (福尔摩斯)恐怖谷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一部以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和其助手华生为主角的长篇侦探小说中的其中一篇故事。本篇最初是于1914年9月至1915年5月在The Strand Magazine连
  • 夸饰夸饰,又称夸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语文中,将客观之人、事或物的特点,透过主观情意,故意用夸大铺张地渲染与铺饰描述的手法,使它与真正的事实相差很远,以加深读者的印象上,这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