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洲猎龙
✍ dations ◷ 2025-04-30 09:27:49 #非洲猎龙
非洲猎龙属(属名:Afrovenator)是兽脚亚目斑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侏罗纪中晚期的非洲北部。它是双足的肉食性恐龙,有5公分长的锐利牙齿,及手上的三只爪。从已知的一个骨骼,可知非洲猎龙的身长约为9米长,体重约1.5公吨。非洲猎龙的属名是由拉丁文的“afro-”(意即“从非洲”)及“venator”(意即“猎人”)而来。目前只有一个种,名为阿巴卡非洲猎龙(A. abakensis)。种名是以化石发现地的尼日阿巴卡地区(图瓦雷克语:Abaka)为名。在1994年,美国古生物学家保罗·塞利诺连同其他学者将这些化石描述、命名,发表于《科学》杂志。非洲猎龙的化石发现于尼日阿加德兹的Tiourarén地层。Tiourarén地层的年代大致是下白垩纪的豪特里维阶至贝里亚阶,距今约1亿3600万到1亿2500万年前。蜥脚下目的约巴龙,也是在同一地层被发现,也是与非洲猎龙在同一论文首次被提及。但在2009年,其他科学家重新鉴定Tiourarén地层的地质年代,应为侏罗纪中期的巴通阶到牛津阶,约1亿6400万到1亿6100万年前。非洲猎龙的化石是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颅骨(缺少下颌)、部分脊柱、前臂及手掌、接近完整的骨盆、及完整的后脚。这些骨骼被存放在芝加哥大学。大部分的研究将非洲猎龙分类在斑龙科内。以往斑龙科是一个“未分类物种集中地”,包含很多大型及很难分类的兽脚亚目恐龙。但近年经过重新定义后,它成为棘龙超科内棘龙科的姊妹分类单元。在2002年的一项专注西北阿根廷龙科的研究,发现非洲猎龙是原始斑龙科恐龙。但是,这研究并不包括迪布勒伊洛龙(Dubreuillosaurus),这可能会影响亲缘分支分类法的结果。其他近期而较完整的亲缘分支分类法分析显示,非洲猎龙属于斑龙科下的一个亚科,包括美扭椎龙、迪布勒伊洛龙。这个亚科被称为斑龙亚科或美扭椎龙亚科。后者的研究亦将皮亚尼兹基龙包括在这亚科之内。一些其他的假说亦显示非洲猎龙的分类关系。在保罗·塞利诺(Paul Sereno)的原本描述中,非洲猎龙被认为是原始蛮龙超科恐龙,但不属于棘龙科及蛮龙科(斑龙科的同意词)。另一个研究将非洲猎龙完全放在棘龙超科之外,并提出非洲猎龙与异特龙是近亲,而这是唯一作出此结论的文章。
相关
- 半纤维素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是与纤维素共同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细胞壁的一类杂聚多糖(矩阵型多糖,如阿拉伯木聚糖(英语:Arabinoxylan))。纤维素是结晶的、强壮的、抗水解,聚合度为7000-15
- 天使人症候群天使人综合征又称安格曼综合征(英文原名为Angelman syndrome),是一种基因缺陷而造成的疾病。罹患此症的小孩,脸上常有笑容,缺乏语言能力、过动,且智能低下。患者中约80%会有癫痫症
- 圣克罗蒂德圣殿圣克洛狄德圣殿(Basilique Ste-Clotilde)是法国巴黎第七区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位于马蒂尼亚克路12号,以其壮观的双塔和管风琴闻名。本教堂起初由巴黎市议会于1827年提议兴建。
- 车闸制动是指一种令交通工具从前进中停止下来的制动系统,透过使车辆车轮的转动减慢来停车。一般来说,都是透过以生铁或复合陶瓷(材料有:碳、二氧化硅或Kevlar纤维等)制成的制动碟,连接
- 亥姆霍兹联合会亥姆霍兹联合会(Helmholtz-Gemeinschaft),全称“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elmholtz-Gemeinschaft Deutscher Forschungszentren)是德国最大的科学研究机构,由17个各自独
- 萨尔塔省萨尔塔省(西班牙语:Provincia de Salta)为南美国家阿根廷二十三省之一,位于阿根廷西北部,省会萨尔塔。1自治市
- 反硝化作用脱硝反应(英语:denitrification,亦称为脱硝作用、脱氮作用)是指细菌将硝酸盐(NO3−)中的氮(N)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NO2−、NO、N2O)还原为氮气分子(N2)的生物化学过程。参与这一过程的细
- 锌化合物锌化合物是元素周期表中12族元素锌形成的化合物。锌在化合物中的特征化合价为+2价,其离子在溶液中通常是无色的。氧化锌(ZnO)在常温下是白色固体,高温下失去部分氧而变黄。氧化
- 德宗李暲(朝鲜语:이장/李暲,1438年-1457年),字原明,朝鲜第九代君主成宗李娎之生父。初名李崇,后改为李暲,是世祖和贞熹王后的长子,睿宗的长兄。生于朝鲜世宗二十年九月十五日,二十七年(1445年
- 性别转换性别转换(英语:Transitioning)是一个改变人的性别角色或性别特征的过程,以符合人内在的性别认同感。是一个有关于成为一个男人、女人或性别酷儿的意义或想法。对于性别酷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