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

✍ dations ◷ 2025-04-25 04:30:54 #大溪文化
大溪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因1959年发掘的四川省巫山县(今属重庆市)大溪遗址而得名,大溪也是大溪文化的西线。主要分布在峡江地区和两湖平原,长江中游鄂西、渝东山地丘陵地区,洞庭湖周围和江汉平原的一部分。从城背溪文化发展而来。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的发现,陶器多呈红色,普遍以碳化稻壳末为孱和料,代表当时较高制陶水平的产品是篦点戳印纹白陶和薄胎彩陶,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营造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在居住面下往往铺有厚的红烧土块垫层,有的房屋墙外铺有红烧土渣地面散水或有专门的檐廊,以适应南方多雨炎热气候。死者多数实行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俯身直肢,以及很特殊的仰身跪屈葬、仰身蹲屈葬;随葬品除了陶器和石器外,还放置了鱼和龟,有的把整条鱼放在死者身上、嘴边或臂下,这一罕见习俗与当时人们的生活和原始信仰有关。所有装饰技巧,包括:涂绘、压印、绳纹印花、雕花、贴花、网状细孔等,皆加以应用,常见的图案有尖齿纹、花瓣纹、交织曲线、三角纹等。高而深的豆、圈足碗、盘、杯为最重要的器型。此外,大溪遗址还发现石器,装饰品则有玉、骨、石、贝制成的戒指、项链等。一类陶制出土文物,源于大溪文化,被认为是炊器的一种。三峡地区的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饮煮食物时以石块或支座支撑,为炊器的底座和支架。随着技术发展,陶支座逐渐失去实用价值,成为装饰用品。其表面常有戳印、刻划纹样和符号。1998年于湖北秭归县柳林溪出土1000余件陶支座。12000-6000转年、东胡林遗址9000-7000南庄头遗址8500-7700

相关

  • 踝肱指数踝肱指数,又称为踝肱血压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PI或ABI),是小腿相对于上臂的血压比值。如果小腿血压比上臂低,提示可能有动脉阻塞(周围血管疾病)。ABI是由用脚踝动
  • 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称腮腺炎病毒,是指引起腮腺、舌下腺、颚下腺肿大、头痛、发烧,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男性还易引起睾丸肿胀。现存的野生型种为88-1961。
  • 特伦托自治省特伦托自治省(Provincia autonoma di Trento)是意大利特伦蒂诺-上阿迪杰的一个省。面积6,207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504,824人。首府特伦托。下分223市镇。
  • 苔藓植物门藓类植物门(学名:Bryophyta)是植物界的一门,是一类一般在1到10公分高左右的微小且柔软的有胚植物,但也有些物种会比较高大。只要有潮湿的环境与阳光照射就能轻易生长,没有花朵或种
  • 天神天主,为中国古代齐国地区祭祀的八神之一,和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日主、月主、四时主并列,其后秦始皇、汉武帝皆于祭祀八神同时寻访仙人以求长生不老,至汉成帝时则因匡衡、张
  • 视丘丘脑(英文:thalamus)是间脑的一个主要解剖结构。本条目主要着眼于人类丘脑,和其他非人类的灵长目动物及其它动物可能有细微的差别。人类的丘脑基本上是两个球形的结构,各长约5
  • 醋酸甲羟孕酮狄波-普维拉(英语:Depo-Provera)是一种仅含孕激素的避孕药的商品名,即长效醋酸甲羟孕酮(英语:depot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DMPA),一种长效可逆激素避孕药物,仅需每3个月注射一
  • 饲养驯化(英语:Domestication)是指一种生物的成长与生殖逐渐受另一种生物利用与掌控的过程,例如人类栽培各种农作物、畜牧,以及切叶蚁驯养真菌。人类驯化动植物的目的主要包括作为食
  • 中国史观中国史观,又称大中国史观、中国中心观、以中国为中心的史观,一种对于中国史的史学观点,其中经常带着中国民族主义的情绪,被归类为一种民族史观。中国史观的支持者认为,研究中国史
  • 阿姆哈拉语阿姆哈拉语(አማርኛ,Amarəñña)是在埃塞俄比亚使用的闪语的一种,与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同属闪语族,是闪语族中使用人数第二多的语言(仅次于阿拉伯语),是埃塞俄比亚的官方语言。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