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进站

✍ dations ◷ 2024-07-03 00:13:21 #火车进站
《火车进站》(法语:L'Arrivée d'un train en gare de La Ciotat)是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于1895年拍摄的一部黑白无声短纪录片,于1896年1月25日在巴黎首映。这部50秒的无声电影展现了一辆火车在蒸汽机车的牵引下,驶进法国沿海小镇拉西奥塔一处火车站的情景。跟卢米埃尔早期的大部分作品一样,《火车进站》由单一的、不加修饰的视角来描绘日常生活的某一方面。摄像机没有被故意明显地移动,而且电影由连续的实时镜头构成。电影在法国罗讷河口省拉西奥塔拍摄,由集所有功能于一身且具备打印机和放映机功能的电影机(英语:Cinematograph)拍摄。跟卢米埃尔兄弟早期的所有电影一样,电影格式为35毫米,长宽比1.33:1。电影与电影世界中知名的都会传奇有关。观众被直冲着他们而来的真人大小列车的移动画面吓得惊慌失措,人们尖叫着跑到放映室的后面。德国《明镜》周刊的赫尔穆特·卡拉谢克(Hellmuth Karasek)撰文指出,电影“有着特别持久的影响,没错,它引发恐慌、恐惧甚至是惊悚。”然而,有人怀疑该事件的真实性,如电影学者和历史学家Martin Loiperdinger的论文《卢米埃尔的〈火车到站〉:电影的开国神话》。不管事件是否真正发生,电影无疑使得那些不习惯运动画面产生的惊人逼真错觉的观众感到惊讶。卢米埃尔兄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他们将摄像机放在非常接近到站火车的平台,效果会是戏剧性的。影片的另一大显著方面是,它说明了使用长镜头、其次是中景和特写镜头设立电影背景的方法。(由于对于整部电影而言是静态的,不同“镜头”的效果受单一移动物体影响。)列车从远距离点到站,压倒观众,最终穿过屏幕下方边缘。在电影史上常被人忽略的一点是,在电影被发明并公开展映前,卢米埃尔兄弟一直在试图得到立体影像。路易·卢米埃尔最终使用立体胶片相机再度拍摄《火车进站》,并于1935年在法兰西科学院上展示该电影及其他一些短片。由于早年人们对电影发展的记录不详,且多有矛盾之处,早期的电影史学家很有可能混淆了2D与3D版本的《火车进站》放映时观众的反应。观众激烈的反应更贴合后来的3D版本展映,因为在这一版本中,火车显得是从屏幕中朝观众跑来。由于3D电影从未像传统2D电影一样在商业上腾飞,这些细节从未被人注意。2011年电影《雨果》出现该电影放映的场景。

相关

  • 梅毒梅毒是一种细菌型的性感染疾病,病原体是螺旋菌菌种梅毒螺旋体(英语:Treponema pallidum)的一种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pallidum)。其病原体最早是由德国的埃里克·霍夫曼(英语:Eri
  • 氯胺酮氯胺酮(英语:Ketamine),俗称小姐、K仔、K粉、K他命、克他命、恺他命,在台湾,经常被称为裤子(相对于衣,衣代表的是Ecstasy 的第一个字母)、下面(相对于穿在上面的衣服),一种非鸦片系麻醉
  • 生长因子生长因子(英文:Growth factor)一词是指天然的蛋白能刺激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生长因子调节细胞的各类活动与功能。生长因子通常充当细胞间的信号分子。生长因子结合到靶细胞
  • 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英语:Pharmacogenomics),又称基因组药物学或基因组药理学,是研究基因组在药物反应中的作用。药物基因组学分析个体的遗传构成如何影响他/她对药物的反应。通过将基
  • 蒸气压一种物质的蒸气压也称作饱和蒸气压,指的是这种物质的气相与其非气相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压强。任何物质(包括液态与固态)都有挥发成为气态的趋势,其气态也同样具有凝结为液态或者凝
  • 分体论在哲学方面,分体论(英文:Mereology;该单词源自希腊语“μερος”;其中,词头“meros”意思是“部分”或者说“组成部分”,而词尾“-logy”则指的是研究、学问、讨论和科学),是指一
  • 内科医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科,几乎是所有其
  • 三联苯三联苯(C18H14,又名二苯基苯或联三苯)是一类由密切联系的芳香烃,由中心的苯环和两个苯基取代基构成,有三种异构体:邻三联苯、间三联苯和对三联苯。商品级联三苯一般位三种异构体的
  • 月经过少月经过少是指女性月经经血的量特别低,和月经经血量过多的月经过多恰好相反。有些女性的月经本来就比较少,有些月经过少是遗传性的,在进一步了解后可能会发现其母亲或是姊妹的月
  • 贾思勰贾思勰(?-?),齐郡益都县(今山东省寿光市西南),北魏农学家,官至高阳郡太守(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带)。他精通农业科学,在复兴由于战乱而荒废的华北农业时,将旱地农业技术体系化,于北魏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