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

✍ dations ◷ 2025-08-02 08:06:51 #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

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是指在测绘、地理信息管理等工作中,对已经设置的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故意损坏、破坏或篡改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地理信息安全、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共利益。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在各国的法律中被视为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依法应予以惩处。以下是对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的详细介绍。

永久性测量标志是指在地理信息测绘和地图制作中设置的用于确定地球空间位置的固定标志物,如测量界碑、地理坐标点等。这些标志物的设置对于国土资源管理、土地规划、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会导致地图数据的失真、地理信息的不准确,严重影响地理信息安全和国土资源管理,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安全问题,因此在各国的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对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行为的惩处。

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的主要行为特征包括:

  • 故意破坏:对已经设置的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故意损坏、毁坏或篡改;
  • 严重后果:破坏行为导致地理信息失真、地图数据不准确,严重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共利益。

构成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通常需要具备以下要件:

  • 故意行为:犯罪嫌疑人故意对已设置的永久性测量标志进行破坏、损坏或篡改;
  • 损坏行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对永久性测量标志造成了实际的损坏或者破坏;
  • 后果严重:破坏行为导致地理信息失真、地图数据不准确,严重影响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共利益。

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各国的法律中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惩处措施。一般情况下,对于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的行为,可能面临以下法律责任和惩罚:

  • 行政处罚:对于轻微破坏行为,可能给予行政处罚,包括罚款、责令修复等;
  •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犯罪嫌疑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刑罚。

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的存在和惩治,对于维护地理信息安全、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积极的社会影响。通过严厉打击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行为,可以维护地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障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同时,也于提升公众对地理信息的信任度和依赖度,促进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的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为了有效预防和防范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的行为,各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永久性测量标志的保护和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破坏行为。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地理信息安全的氛围。

  3. **加大惩处力度:**对于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给予严厉惩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4. **加强技术防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永久性测量标志的监测和防护,采用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破坏行为的预警和应对能力。

  5. **强化法律保护:**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对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行为的法律责任和惩处措施,强化对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有效的法律保护体系。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和防范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的行为,维护地理信息安全和国土资源管理秩序,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破坏永久性测量标志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地理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行为,各国应当高度重视,加强相关工作的监管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打击此类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地理信息安全和国土资源管理秩序的正常运转,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关

  • 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西吉斯蒙德·塔尔贝格(德语:Sigismond Thalberg,1812年1月8日-1871年4月27日),瑞士钢琴家,作曲家。塔尔贝格出生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小镇,终其一生,他并未提起过自己的父母是谁。后人
  • 西区 (伦敦)西区(英语:West End of London)是英国英格兰伦敦地名,由于此处商业区与西区剧院众多,所以许多游客经常聚集至此。西区一名是19世纪英国人用来描述查令十字以西的地区所产生的。西
  • 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威廉·埃夫里尔·哈里曼(英语:William Averell Harriman,1891年11月15日-1986年7月26日),美国商人、外交家、政治家,美国民主党人,曾任美国驻苏联大使(1943年-1946年)、美国驻英国大使(1
  • 复兴复兴可以指:
  • 罗志田罗志田(1952年-),四川乐山人,历史学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学术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罗志田198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此后曾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1987年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留学
  • 保罗亲王 (南斯拉夫)保罗亲王(1893年4月27日-1976年9月14日),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的堂弟,南斯拉夫王国摄政。保罗亲王就读于英国牛津大学。在此期间,保罗广泛结交英国王室的诸位王子及许多英国贵族子弟。1922年,保罗在英国与希腊-丹麦公主奥尔加相识。1923年,保罗和奥尔加在贝尔格莱德结婚。英国的艾伯特王子即后来的乔治六世是他的男傧相。1924年,长子亚历山大出生在英国。1928年,次子尼古拉出生,出生地仍是英国。1934年10月9日,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在马赛遇刺。根据遗嘱,保罗成为三位摄政中的首席摄政。
  • MySejahteraMySejahtera(部分中文媒体翻译为“吾安”)是因马来西亚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而研发的应用程序。MySejahtera的开发商和实际持有者是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Entomo Malaysia(前身为KPISoft Malaysia,于2021年2月24日宣布易名),Entomo Malaysia后来以3亿3860万令吉出售MySejahtera给MySJ公司(于2020年9月23日成立)和另一个MySJ的股东Revolusi Asia公司营运,授权协议为2020年10月6日,其服务期为5年3个月至2
  • 地狱笑话地狱笑话(英语:Hellish gags),又称地狱哏,是指以他人或是自身的残障、悲剧、疾病,或是种族歧视、战争、职业、死亡等,足以引人悲伤、愤怒的事情做为幽默、笑点,制作成梗图或是影片。地狱笑话为一种人与人之间幽默的表达方式,属于所谓“网络迷因”的一种。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迷因”快速普及,其中的一部分爱好者,便自然的聚集,并以他人之残缺、歧视、职业等作为笑点,不喜欢地狱笑话的人会认为这些爱好者们不道德,会下地狱,遂以“地狱笑话”称之。但没有研究显示这些爱好者会下地狱。地狱笑话笑点在于图片与文字
  • 靖远话靖远话,一种汉语官话方言,属中原官话秦陇片。是甘肃省靖远县、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甘肃省景泰县的五佛、芦阳、龙湾、中泉及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的四龙等地使用的方言。靖远话属于北方方言,来源比较复杂,主要由明代建卫之后山西移民及军屯户与地方土著居民的不同语言融合而成。有上河话,下河话,南面的大芦话,东部的土话及县城话,此外还兼顾条成话、中卫话、同心话。其共同特点是有明显的鼻化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 喀瓦德二世谢罗埃(Shērōē,或写作Shīrūya,现代波斯语:شیرویه‎, )《旧唐书》称施利,一般用他的皇家名称为喀瓦德二世(中古波斯语:����‎ Kawād; 现代波斯语:قباد Qobād或Qabād。《魏书》译作“居和多”),在628年短暂地成为萨珊王朝的君主。他是590-628年在位的霍斯劳二世(库萨和)的儿子,在政变中推翻了他父亲。喀瓦德的统治被视为萨珊王朝历史的转折点,一些学者认为其统治在萨珊帝国的衰落中起着关键作用。 谢罗埃(Shērōē)是萨珊王朝最后一位著名贤君霍斯劳二世和妃子玛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