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
电影史 · 韩医史
陶瓷史 · 戏剧史
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
濊貊(音:汇莫)(韩语:예맥)是在北到中国辽宁省,吉林省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中南部的古老民族,被朝鲜民族(濊,韩,貊)认为是其先民之一。古文献称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濊貊是濊人与貊人的合称,以定居农业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民族。濊人的地域在高句骊、沃沮之南 ,辰韩之北,东滨大海,西至乐浪。在今天的清川江与汉江之间的东部。即日本海、东朝鲜湾的咸兴至江陵一带,亦即朝鲜中部偏东地区。
濊人原居住在松嫩流域,后来逐渐向东南迁移,濊族从事农业和渔猎业,黍成为濊人的主要食粮。此时的濊族进入原始社会晚期,过着定居生活。濊族是有很多分支,其中高夷(后来的沸流国)在浑江流域,良夷在今大同江中下游(即古朝鲜人,乐浪夷)。东濊是分布在今朝鲜江原道。
貊人有大水貊(有争议)、小水貊、梁貊之分。梁貊分布在集安与新宾之间。小水貊分布在瑷河,大水貊分布在鸭绿江。貊人又叫貉,有九貉、蛮貊、胡貊的说法,濊貊势力最大。
后来濊人和貊人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建立政权的夫余、沃沮、高句丽和百济,就是濊貊族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貊人最早是在松嫩平原生活,后受匈奴压力入鸭绿江,最远到朝鲜清川江,至江原道建立貊国。另一说法是在辽河东北。他们是周朝时开始东迁。
秦汉之际,松嫩平原出现第一个国家——“濊王国”,晋代扶余库房中有传世之宝“濊王之印”。其“国有故城”,濊貊人的北支为索离族,饲养猪、马、牛,又善于狩猎。索离人生活在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松嫩平原地带。嫩江下游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就是索离人(貊人)的文化遗存。索离人的社会内部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已跨入文明的门坎。索离族人东明称王,不用濊族和索离族名,而采用凫臾族名,中原汉族王朝译作夫余,后改为扶余。汉时受玄菟郡管辖,汉末三国初改属辽东公孙氏,晋朝时由东夷校尉管理。汉朝曾经在濊貊人地方置苍海郡。而濊人的文化是西团山文化,有人说是古亚细亚人科里亚克族有关。
考古发现已经证明,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昂昂溪区为中心的嫩江流域,是古夫余人文明的发祥地。肇源县望海屯遗址、杜尔伯特自治县官地遗址、富裕县小登科遗址。都属于夫余族文化遗址。同属于濊貊语族的还有,高句丽、百济、新罗、沃沮等。夫余族居住的中心在今吉林农安,到魏晋南北朝时,夫余族经过几次变迁,大部分同高句丽人和渤海人融合了。
东汉的百科全书《释名》介绍了当时濊貊人的烧烤文化,“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
在五世纪末,夫余被东部勿吉族和高句丽打败,大部分的夫余族融合到高句丽。残留嫩江中游东岸的夫余人改称“豆莫娄”、“达末娄”,主要生活在以乌裕河为中心的地区,已经建立起奴隶制性质的政权,生活是以定居的农业生产为主。后来,在东邻勿吉人的进攻和西邻室韦人的袭扰下,从北齐直至隋唐之际。
相传高句丽的开国君主朱蒙在年青时,与乌伊(有时叫鸟伊)及摩离是好友。有后世历史学家认为:“乌伊”及“摩离”其实很可能是“濊族”和“貊族”两个民族的拟人化描述,就如故事其后提及的麻衣人、海藻衣人一样。乌伊的原型是扶余国的鸟夷人,摩离就是貊人,有人认为阙特勤碑文中的bok-eli即mok-el(日出之方的莫离人),就是貊人,也指代高句丽国名,毗伽可汗以高句丽的灭亡教训告诫子民要远离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