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佛教)

✍ dations ◷ 2024-10-19 02:19:24 #佛教术语

中道(梵语:madhyamā-mārga;或巴利语:majjhimā paṭipadā,梵语:madhyamā-pratipad),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相对于二边,包括有无、苦乐、生灭等,释迦牟尼在说法时,主张应远离二边,至于中道。释迦牟尼在讲述中道时,通常都与缘起、十二缘起连结在一起,用来阐明无我、空的道理。

部派佛教时期,多只是援引《阿含经》的内容,对中道思想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直到大乘佛教兴起,在般若系经典与中观派经典中,中道思想开始成为理论核心。如来藏学派中,以中道为如来藏的代称之一。

在梵文中,madhya是形容词,中间的意思。加上最高级词尾mā,形成madhyamā,意为最中、至中。mārga是道、道路、正确道路的意思。madhyamā-mārga可以解释为,最中间的道路;另一个意思,则是指在路程的一半、道路中途。加上词尾-ka,名词化成为专用术语,之后形成madhyamāka。

梵语:pratipad,意思是道路、行道、道支、正道。四圣谛中的苦灭道谛(巴利语: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ṃ)就使用了这个字。 

根据昭慧法师研究,在阿含经中,除了用于形容道路中途之外,中道有三种使用方法:

现存的阿含经中,《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中有提到中道,而《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中对中道概念就没有进行探讨。

在《杂阿含经》中,中道一词出现六次,都是用于法义讨论。包括了:

在《杂阿含经》中,提出了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与不有不无等中道概念。中道、缘起、十二缘起是被连结在一起的,可以被视为是一组相同的概念。

在《中阿含经》中,提出远离欲乐与苦行两个极端,作为修行的中道,并明确提出以八正道为修行指引。

《大般若经》提出,中道为六波罗密中的慧学,学习中道让人可以远离边见。《瑜伽师地论》认为,学习中道可以使人远离两边的邪见,破除戒禁取见。

龙树提出八不中道。

吕澂认为,从经律记载来看,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对五比丘首次说法时,是先说中道,之后讲述八正道,最后才说四谛。

相关

  • 延胡索酸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又名富马酸、紫堇酸或地衣酸,即反丁烯二酸(IUPAC名为(E)-丁烯二酸),是一种无色、易燃的晶体,由丁烯衍生出的羧酸。它的化学式是C4H4O4。燃烧延胡索酸会释
  • π重叠重叠(英语:Stacking,又译堆积)在超分子化学中是指芳香性分子的一类排列堆积形式。例如DNA中连续性碱基的堆积系统,或是某些具有两个非极性环的酵素,会以π轨道重叠的方式而堆积在
  • 货机本列表收录各货机型号。收录标准如下:航空史 · 飞行器(制造商) · 飞行器发动机(制造商) · 旋翼机(制造商) · 机场 · 航线 · 博物馆民用飞机(启始客户) · 喷射客机 · 货机 ·
  • 运输部坐标:40°6′33″N 125°53′47″E / 40.10917°N 125.89639°E / 40.10917; 125.89639 (Onjong-ri)英国交通部(英语:Department for Transport,通常叫作DfT)是英国负责英格兰海
  • 茹科夫斯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俄语:Васи́лий Андре́евич Жуко́вский,IP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
  • 重子列表重子由三个夸克组成,相较之下介子则是由夸克-反夸克对所组成。:1232重子与介子都属于强子,意即单纯由夸克或同时由夸克和反夸克所组成的粒子。重子的英文名称“baryon”是来自
  • 草铵膦草铵膦,固杀草, 英文名Glufosinate,其铵盐草丁膦(phosphinotricin)是一种非选择性除草剂。其作用机理是干扰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及氨的解毒。
  • 冈比亚 (1965年–1970年)在1965年至1970年之间,冈比亚(英语:The Gambia)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与英国和以英国君主为首的国家共享国家元首。它是现代冈比亚共和国的前身。1965年,根据《1964年冈比亚独立法
  • 貌波貌波(缅甸语:မောင်ဘို;1948年10月29日-)是天主教缅甸籍司铎级枢机、现任仰光总教区总主教及慈幼会会士。貌波于1948年10月29日在缅甸中部曼德勒省Shwebo District出生。
  • 十三香十三香是烹饪中国菜所使用的一种传统的调味料,因使用13种材料混合而得名。此外十三香也是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集团的注册商标。十三香清真调味品是中国地理标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