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佛教)

✍ dations ◷ 2025-10-25 14:36:06 #佛教术语

中道(梵语:madhyamā-mārga;或巴利语:majjhimā paṭipadā,梵语:madhyamā-pratipad),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相对于二边,包括有无、苦乐、生灭等,释迦牟尼在说法时,主张应远离二边,至于中道。释迦牟尼在讲述中道时,通常都与缘起、十二缘起连结在一起,用来阐明无我、空的道理。

部派佛教时期,多只是援引《阿含经》的内容,对中道思想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直到大乘佛教兴起,在般若系经典与中观派经典中,中道思想开始成为理论核心。如来藏学派中,以中道为如来藏的代称之一。

在梵文中,madhya是形容词,中间的意思。加上最高级词尾mā,形成madhyamā,意为最中、至中。mārga是道、道路、正确道路的意思。madhyamā-mārga可以解释为,最中间的道路;另一个意思,则是指在路程的一半、道路中途。加上词尾-ka,名词化成为专用术语,之后形成madhyamāka。

梵语:pratipad,意思是道路、行道、道支、正道。四圣谛中的苦灭道谛(巴利语: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ṃ)就使用了这个字。 

根据昭慧法师研究,在阿含经中,除了用于形容道路中途之外,中道有三种使用方法:

现存的阿含经中,《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中有提到中道,而《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中对中道概念就没有进行探讨。

在《杂阿含经》中,中道一词出现六次,都是用于法义讨论。包括了:

在《杂阿含经》中,提出了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与不有不无等中道概念。中道、缘起、十二缘起是被连结在一起的,可以被视为是一组相同的概念。

在《中阿含经》中,提出远离欲乐与苦行两个极端,作为修行的中道,并明确提出以八正道为修行指引。

《大般若经》提出,中道为六波罗密中的慧学,学习中道让人可以远离边见。《瑜伽师地论》认为,学习中道可以使人远离两边的邪见,破除戒禁取见。

龙树提出八不中道。

吕澂认为,从经律记载来看,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对五比丘首次说法时,是先说中道,之后讲述八正道,最后才说四谛。

相关

  • 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化学式:C6H12O7),是葡萄糖的醛基经氧化生成的糖酸,D-葡萄糖酸学名“(2R,3S,4R,5R)-2,3,4,5,6-五羟基己酸”。天然存在于水果、蜂蜜、红酒和红茶菌中。D-葡萄糖被溴水(次
  • 所见即所得所见即所得(英语: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缩写:WYSIWYG)是由菲利普·威尔逊(Flip Wilson)所提出的一种电脑文本编辑器方面的技术,使得编辑文字时在屏幕上直接呈现最终显示效果
  • 异丙酚异丙酚(英语:Propofol),又名“丙泊酚”,商品名Diprivan及其他。本品为一种短效静脉注射麻醉药,可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及维持、成人机械呼吸器(英语:mechanical ventilation)或手术的镇
  • 穿山龙穿龙薯蓣(学名:Dioscorea nipponica)为薯蓣科薯蓣属的植物。多年生缠绕藤本,根状茎横生呈长圆柱形。卵形至阔卵形叶子互生,具长柄,3~5浅裂,基部为心形。夏季开花,雌雄异株,雄花序呈穗
  • 台铁LDK50型蒸汽机车台铁LDK50型蒸汽机车为台湾铁路管理局于台东线的客货两用蒸汽机车,总数达到13辆而成为台东线蒸汽机车中的主力。LDK50型自1915年开始引进,直至1982年台东线轨距拓宽为1,067mm
  • 阿龙·克卢格阿龙·克卢格爵士,OM,PRS(英语:Sir Aaron Klug,1926年8月11日-2018年11月20日),出生于立陶宛的英国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因用晶体学电子显微镜技术在病毒以及其他由核酸与蛋白质构
  • 全氟丁烷全氟丁烷(英语:Perfluorobutane,缩写PFB,IUPAC名为十氟丁烷(Decafluorobutane)是分子式为C4F10的一种氟碳化合物(英语:fluorocarbon),是正丁烷的全氟衍生物,可取代三氟溴甲烷(哈龙1301)作
  • 萨宾娜·伯格曼-普尔萨宾娜·伯格曼-普尔(德语:Sabine Bergmann-Pohl,1946年4月20日-),德国政治人物。1990年4月5日至1990年10月2日期间,担任东德人民议会主席,同时代理国务委员会主席,为东德最后一任国
  • 夏尔·勒布伦夏尔·勒布伦(法语:Charles Le Brun,1619年2月24日-1690年2月22日)是十七世纪法国宫廷画家,曾为凡尔赛宫和卢浮宫做过大量的壁画和天顶画,被路易十四称为“有史以来法国最伟大的艺
  • 绯小鲷绯小鲷为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鲷科的其中一种,分布于东大西洋区,从挪威、地中海至几内亚比绍海域,栖息深度可达300米,体长可达60公分,栖息在各种底质海域,属杂食性,以藻类、无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