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 (佛教)

✍ dations ◷ 2025-08-14 10:11:25 #佛教术语

中道(梵语:madhyamā-mārga;或巴利语:majjhimā paṭipadā,梵语:madhyamā-pratipad),佛教术语,为释迦牟尼的核心教义之一;相对于二边,包括有无、苦乐、生灭等,释迦牟尼在说法时,主张应远离二边,至于中道。释迦牟尼在讲述中道时,通常都与缘起、十二缘起连结在一起,用来阐明无我、空的道理。

部派佛教时期,多只是援引《阿含经》的内容,对中道思想并没有进一步发展。直到大乘佛教兴起,在般若系经典与中观派经典中,中道思想开始成为理论核心。如来藏学派中,以中道为如来藏的代称之一。

在梵文中,madhya是形容词,中间的意思。加上最高级词尾mā,形成madhyamā,意为最中、至中。mārga是道、道路、正确道路的意思。madhyamā-mārga可以解释为,最中间的道路;另一个意思,则是指在路程的一半、道路中途。加上词尾-ka,名词化成为专用术语,之后形成madhyamāka。

梵语:pratipad,意思是道路、行道、道支、正道。四圣谛中的苦灭道谛(巴利语:dukkhanirodhagāminī paṭipadā ariyasaccaṃ)就使用了这个字。 

根据昭慧法师研究,在阿含经中,除了用于形容道路中途之外,中道有三种使用方法:

现存的阿含经中,《杂阿含经》与《中阿含经》中有提到中道,而《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中对中道概念就没有进行探讨。

在《杂阿含经》中,中道一词出现六次,都是用于法义讨论。包括了:

在《杂阿含经》中,提出了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与不有不无等中道概念。中道、缘起、十二缘起是被连结在一起的,可以被视为是一组相同的概念。

在《中阿含经》中,提出远离欲乐与苦行两个极端,作为修行的中道,并明确提出以八正道为修行指引。

《大般若经》提出,中道为六波罗密中的慧学,学习中道让人可以远离边见。《瑜伽师地论》认为,学习中道可以使人远离两边的邪见,破除戒禁取见。

龙树提出八不中道。

吕澂认为,从经律记载来看,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对五比丘首次说法时,是先说中道,之后讲述八正道,最后才说四谛。

相关

  •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英语: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缩写UNWTO)是联合国下15个专门机构之一,成立的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以利于经济发展,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现任秘书长是祖拉布
  • 生态位生态位(Ecological niche),又称小生境、生态区位、生态栖位或是生态龛位,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借以跟其他物种作
  • 非晶物质无定形体,或称无定形体、无定形形固体,是其中的原子不按照一定空间顺序排列的固体,与晶体相对应。常见的无定形体包括玻璃和很多高分子化合物如聚苯乙烯等。只要冷却速度足够快
  • 张楚汉张楚汉(1933年10月11日-),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生于广东梅州梅县区。195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1965年研究生毕业。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
  • 网状纤维网状纤维(英文为Reticular fibers、reticular fibres或reticulin)是一类由网状细胞分泌的网状纤维组成的结缔组织。网状纤维相互交联形成精巧的网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蛋白叫做网
  • 软甲亚纲软甲纲(学名:Malacostraca)是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中的一个纲,是这个亚门中物种数量最多的纲。这个纲中包括人们很熟悉的动物如十足目(如螃蟹、龙虾、虾等)、虾蛄、磷虾等。它还包括
  • 贝克特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1989年11月10日),20世纪爱尔兰、法国作家,创作的领域包括戏剧、小说和诗歌,尤以戏剧成就最高。他是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1969
  • 行政法务司司长行政法务司(葡文:Secretaria para a Administração e Justiça;葡文简称:SAJ)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制定行政法务范畴政策和监督与该范畴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实体,其司长为澳门
  • 支脉河支脉河,原名支脉沟,是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一条河流。1965年扩大治理后改名为支脉河,是黄河与小清河之间的主要排洪和灌溉河道。支脉沟最初开挖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用以分减小清河
  • 稻垣博行稲垣博行(1970年4月24日-),前日本足球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