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新罗使

✍ dations ◷ 2025-11-21 00:56:22 #遣新罗使
遣新罗使是日本派遣新罗的使节,特指公元668年以后派往统一新罗的使节。779年(宝龟10年)为最后派遣。日本与朝鲜半岛早期的交流资料不充分,仅可由史书等材料中的若干线索推测。广开土王碑中有“而倭以辛卯年来渡海破百残,□□新罗以为臣民”(缺字可能是“任那”或“又破”等字)字样,说明西元四世纪倭国可能击败百济并使新罗服属(关于此碑文存在争议)。南朝宋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倭王“珍”(反正或仁德天皇)遣使入朝,“自称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宋书列传第五十七),可能说明当时新倭之间存在一定交流关系。日本书纪记载,六世纪时新罗真兴王灭伽耶后,与倭国关系极为紧张,但仍就任那的朝贡等问题向其派遣使者。倭国推古天皇和皇极天皇也向新罗派遣使节(高向玄理等)。白江口之战唐与新罗联合灭百济后,唐倭关系紧张,倭国开始频繁派出遣新罗使。当时风传唐将征伐日本,而668年唐灭高句丽后,新罗也感受到唐的压力而产生危机感,故二者产生了共同利害关系,开始频繁交流。另外当时日本引入大陆的先进制度文化的渠道有限,希望藉与新罗的交流获得先进技术并调查国际形势。当时新罗以朝贡形式向日本派遣使者。白江口之战中日本与新罗直接战斗较少,对两者后来的交流有利。统一新罗第一次的遣日使者归国之时,日本朝廷赐与船1艘、绢50匹、绵500匹、皮革100张的礼物,显示出日本对对新罗关系的重视。留学新罗的僧人返日后受到重用,日本的四等官制也受到新罗官制的影响。当时两国关系非常良好。然而,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国家意识高涨,寻求与日本的平等关系,不满于被日本视为属国,故两国关系恶化。735年访日的新罗使节告知日本新罗改国号为“王城国”后,日本朝廷谴责其擅自改变国号并驱逐使者。此时期,渤海国成立,新罗与唐的关系恢复,渤海向日本派出使节,也对新日关系产生影响(参见遣渤海使、渤海遣日使)。次年(736年),日本向新罗派遣大使阿倍継麻吕,但未受到外交使节的相应待遇,故日本朝廷前往伊势神宫祭祀,献上供品,报告新罗的无礼并祈祷降服之。之后的一段时期,新罗来日使臣到达大宰府后即被勒令归国,不得入京都。752年,新罗王子金泰廉等七百余名新罗使节访日并朝贡。据推测此使节团带入大量黄金,被用于奈良大佛的涂金。新罗采取朝贡的形式的意图不明确,一方面可能是考虑到唐与渤海间关系等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欲缓和极度紧张的两国关系,另一方面是希望获得实利。但是次年(752年)发生了日本遣唐使大伴古麻吕与新罗使者争夺席次的事件。此年日本使节到达新罗后,被认为傲慢无礼,未得见王(景德王)而归(三国史记)。大师(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联合渤海,准备了军船394艘和四万零七百人的军队,准备远征新罗,但此计划因其与孝谦天皇不和及渤海方面情况有变等原因而流产。据日本后纪,780年,正式的遣新罗使废止。之后为探问遣唐使的消息曾数次向新罗送出使者。统一新罗时的使节列表。此处采用最为普遍的28回说。遣新罗史的航路正史中少有记载,但可由万叶集卷十五中736年阿倍継麻吕大使一行的歌咏中得到线索。一行由难波渡口出发,进入濑户内海,途经风早浦(今东广岛市)、仓桥岛、分间浦(今中津市)到达筑紫馆。之后经韩亭(唐泊、能许亭、今能古岛)、引津亭(今志摩町)至狛嶋亭(今神集岛),经壹岐岛、浅茅浦、竹敷浦(皆在今对马市)前往新罗。由新罗输入的物品,除上述金之外,有银等金属,高级织品,骆驼、鹦鹉、孔雀等珍稀动物等。根据正仓院宝物鸟毛立女屏风贴纸“买新罗物解”,香料、药物、颜料、染料、器物、日用品等亦在输入之列,朝廷获得其中一部分必需品后,剩余物品卖与民间。

相关

  • 酒渣鼻酒糟鼻(Rosacea,又称玫瑰痤疮)是一种以脸部红斑 和丘疹(有时)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酒糟鼻在所有年龄层都可能发病并且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患及皮肤,而第四种患及眼睛。疾病若得不
  • 梅约诊所坐标:44°1′20″N 92°28′0″W / 44.02222°N 92.46667°W / 44.02222; -92.46667梅奥诊所医学中心(英语:Mayo Clinic),又译为梅奥诊所、梅约诊所、马约诊所,是世界最著名的医疗
  • EF-TuEF-Tu(热不稳定延伸因子 英语:elongation factor thermo unstable)是原核延伸因子之一。延伸因子在核糖体翻译蛋白质中有重要作用。t-RNA通过反密码子与mRNA识别,携带在tRNA上的
  • 庇护寻求者庇护权或政治庇护,是一种古老的司法概念,此概念认为因政治或宗教信仰不同而被迫害的人可受到其它主权势力的庇护,可为教堂(中世纪时的圣所)、其它国家的领土或外交代表机构。政治
  • 主权争议世界主权争端领土列表列出世界上存在主权争议的地区。边界争端根据成因可分为位置性的边界争端(Positional Boundary Disputes)和领土性的边界争端(Territorial Boundary Dispu
  • 视网膜黄斑黄斑(Macula lutea,源自拉丁语macula,“斑”+lutea,“黄”),是人眼视网膜中央附近一卵圆形染色区域,直径约5.5mm。黄斑还可再细分为黄斑凸、黄斑凹、黄斑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
  • 太阳眼镜太阳眼镜,又称墨镜或者太阳镜,是为了保护眼睛所设计的护目镜,镜片往往是黑色或深色,借此来避免阳光(尤其是紫外线)刺激眼部,同时太阳眼镜有寿命需定期送检。在史前时代,因纽特人早已
  • 蓟马锥尾亚目 Terebrantia管尾亚目 Tubulifera缨翅目(Thysanoptera)是昆虫纲的一目,通称为蓟马。小型而细长的昆虫,体型小约1mm左右,一般黄褐或黑色;眼睛发达;翅膀狭长,翅缘扁长,具有少数
  • 琐罗亚斯德琐罗亚斯德(?-前1500-1000年),又名查拉图斯特拉,(希腊语译名:Ζωροάστρης;阿维斯陀语:Zaraθuštra,意为“拥有骆驼者”),琐罗亚斯德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宣称阿胡拉·马兹达是
  • 威权政府威权主义(英语:Authoritarianism)或威权论在哲学中是一个政治哲学理论,其提出某个政府应要求民众绝对服从其权威,并限制个人的思想跟言论和行为自由。政府上的威权主义指权力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