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文(1862年-1934年),字同臣,大清帝国河北省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一说沙张庄村)。清末武术名家,为八极拳代表人物之一,别号神枪。
出身于贫农家庭,由于生活艰辛,其父将之卖予戏班学戏。李书文身材短小,只能学武丑的角色,学得戏班北派之翻跌表演功夫。由於戏班要求严格,经常遭受打骂。一日,李被师父用木刀打伤后腿,伤处溃烂,需切除。后终被戏班解约遣回。因为少年时学戏留下的阴影,所以李书文终生不看戏。
李书文幼时从孟村金殿陞先生学习八极拳和大枪术。之后至沧州罗畽张家八式房学武,想拜黄四海为师。但黄四海醉心武学,不收徒弟,闻其名来投师的弟子,都请他们至师弟张景星门下学习。授艺则是黄四海及张景星共同授艺。
他札枪出手快,用劲狠,手下不留情,经常有死伤,有“矬爷”、“李狠子”的绰号。他在京津一带行走,以六合大枪闻名,被称为“神枪李”。在李书文成名后,曾经具弟子礼,在张景星的推荐下,拜黄林彪为师习劈挂拳,成为黄林彪的过门弟子,在此时被认为是八极门中极具实力的后起新秀。
袁世凯在天津小站镇训练北洋新军时,因为听闻黄四海大名,派人礼聘他为武术教练,黄四海以年老推辞,推荐李书文前去,李书文名声渐渐在京津流传。1910年,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八极拳门下张景星率王中泉、李书文至武士会担任教习,以李书文名声最盛,曾与李瑞东、李存义结拜,依年纪排行第三。李瑞东曾将他与黄四海换艺所得的金刚八式,又授与李书文,传为一时佳话。
李书文与许多出身北洋新军的将领交好,其中又以后来加入奉军的许兰州、李景林及张骧伍为着,经常在他们府中来往长住。1907年,许兰州聘请他为部队总教习。民国初年,至冯国璋府教授武术。1925年,李景林聘请他为其部队总教官,他与弟子霍殿阁一同前往。1926年,携李萼堂、魏鸿恩至山东沈鸿烈海军处为武术教练。
1927年,张之江在南京创立中央国术馆,李书文受聘为顾问。1929年,许兰州捐资成立河北国术馆,聘请他为总顾问。同年,赴杭州国术大赛,担任检查委员。1931年,李景林邀请他至山东国术馆,他携徒刘云樵同往,同年年底,李景林过世,李书文至黄县张骧伍处暂居,将刘云樵交给张骧伍照顾后,自己又四处云游。1933年春,应邀参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主持的全省国术考试,担任裁判,并表演纯阳剑、八极拳、六合大枪。
李书文喜爱小孩,每次回到沧州盐山或是天津小站时,都会准备铜板,送给村里中的小孩。他也教导他们拳术,小孩皆昵称他是把式爷爷。其孙辈李子昆、李子芳都得到他的亲自教导。
李书文的死因有中毒身亡和自然死亡两说,《沧州武术志》与刘云樵一系传说,他1934年在山东潍县客栈中遭人下毒过世。李子昆与李子芳一系则传说,李书文在1933年回到天津小站镇长子李东堂家长住,并于1934年6月因脑溢血过世于天津小站家中,容颜安详,享寿72岁,遗体归葬于沧州盐山。
李书文醉心武术,又常年在外奔走,教拳为生,一生未婚,无子。家族其他成员为避免他绝后,分别将儿子过继给他,是为李东堂、李萼堂、李义堂。
长子李东堂为李书文胞弟李桐生之子,随李书文居住在天津小站北闸口,其子李子芳亦继承李书文之拳法。次子李萼堂早年与李书文到处游历,1931年受邀至湖南担任军队武术教官,此后定居湖南,并在日后参与了长沙会战。三子李义堂则居于沧州盐山。
李书文一生最重视大枪,每日起床必练大枪,在大枪之外,只练习八极拳中的六开八招及劈挂掌几个基本拳势,轻视拳术套路与其他兵器。只有亲近弟子能得到他的大枪传授,可惜因为时代因素,他的大枪并没有很好的被传承下来。
其拳法重招势,轻套路,特别反对花法套子,删繁就简。他传授的八极拳都参以一套劈挂掌。与人比试时,常在数招内就决定胜负,有“李书文无二手”之美称。
李书文并传有从李存义处学来的纯阳剑法。
李书文一生授徒严谨,入室弟子约20名,可考有:王树德、张德忠 、崔长友、霍殿阁、李萼堂、孟宪忠、张子林、高熙臣、曾宝发、王树江、张骧伍、许家福、许家禄、魏鸿恩、魏鸿滨、刘云樵、李玉海(又名李健吾)等人。在弟子中,王树德入门最早,但早死,后以霍殿阁辈份最长,为顶门弟子,刘云樵为其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
为避免辈份混乱,李书文之孙辈,如李子昆、李子芳,虽经他指导,但在拳谱辈份上则指定由其他弟子担任师父,如李子昆为霍殿阁之徒,李子芳为高启臣之徒。其徒侄赵树德、董义清、韩洁泉、李学义、董会亭、张子亭、刘汉周、沈中山、姚春符、董义文等都曾追随他闯天下。
当时军中高级将领亦不乏将领向李求教者,诸如:许兰洲、任国栋、陈富贵、张骧伍、那玉昆、刘序东、柳虎臣、沈鸿烈、刘之沂、刘之洁、李景林、韩复榘、夏鹤一等。其中,李景林的部下张骧伍甚至拜为入门弟子,并在民国军阀内战结束后委聘李书文前来执教。
李的再传弟子高香亭、霍庆云、边廷杰、刘子鸣、边延彬、刘金山、刘琪瑞、李子昆、许禹声、郝鸿昌、鲍友声、张世忠等在民国中期亦有声于国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