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莫夫

✍ dations ◷ 2025-02-23 01:24:54 #伽莫夫
1904年3月4日(儒略历2月20日) 俄罗斯帝国敖德萨 (现属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量子穿隧效应乔治·伽莫夫(英语:George Gamow,1904年3月4日-1968年8月20日),出生名乔治·安东诺维奇·伽莫夫(俄语:Георгий Антонович Гамов,转写:Georgiy Antonovich Gamov),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普作家,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创立者,也是最早提出遗传密码模型的人。伽莫夫1904年生于乌克兰的敖德萨,父亲是教师。伽莫夫少年时期经历了战争和革命的动乱,1922年进入新俄罗斯大学就读,不久转到列宁格勒大学攻读光学,曾师从著名宇宙学家亚力山大·弗里德曼学习弗里德曼宇宙模型。1928年获得博士学位。1928年到1932年间曾先后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波耳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和卢瑟福从事研究工作。在哥廷根大学期间,伽莫夫成功地将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核的研究,解释了α衰变。1931年,伽莫夫被召回苏联,任命为列宁格勒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并在列宁格勒大学担任物理教授。当时斯大林制度下,伽莫夫感到自己富于想象力的天性受到压制,很不开心。1933年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七次索尔维会议时,伽莫夫抓住机会离开了苏联。离开苏联后,伽莫夫在法国巴黎的居里研究所从事研究,1934年移居美国,在密歇根大学担任讲师,同年秋天被聘为哥伦比亚特区的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伽莫夫主要从事宇宙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展了大爆炸宇宙模型,并且研究了宇宙初始阶段化学元素起源的问题,这个时期是他学术生涯的顶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1954年起,伽莫夫担任伯克利加州大学教授,1956年起任科罗拉多大学教授,并将研究中心转向分子生物学。这期间,伽莫夫提出了DNA分子的“遗传密码”。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在1932年由比利时牧师勒梅特首次提出的。1940年代,伽莫夫与他的两个学生——拉尔夫·阿尔菲和罗伯特·赫尔曼一道,将相对论引入宇宙学,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认为,宇宙最初开始于高温高密的原始物质,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宇宙膨胀,温度逐渐下降,形成了现在的星系等天体。他们还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1964年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偶然中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证实了他们的预言。二十世纪40年代,伽莫夫指派阿尔菲研究了大爆炸中元素合成的理论。在阿尔菲1948年提交的博士论文中,伽莫夫说服了汉斯·贝特把他的名字署在了论文上,又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后,这样,三个人名字的谐音恰好组成前三个希腊字母α、β、γ。于是这份标志宇宙大爆炸模型的论文以阿尔弗、贝特、伽莫夫三人的名义,在1948年4月1日愚人节那天发表,称为αβγ论文(英语:Alpher–Bethe–Gamow paper)。1928年,伽莫夫在哥廷根大学就读期间,结识马克斯·德尔布吕克。1940年代,德尔布吕克在冷泉港实验室开设噬菌体研究课程,形成噬菌体集团,华森也是其中一员。1953年,伽莫夫参与德尔布吕克在冷泉港召开的研讨会,华森、克里克在会中介绍了他们新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伽莫夫在会后写了信件给华森与克里克,提出他的想法。在信件中,伽莫夫先列出25种最常见的氨基酸,根据DNA的四种核酸为20种氨基酸进行编码的想法,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他是首位以密码学角度来思考DNA的学者。华森、克里克发现伽莫夫的想法中,许多化学与生物学细节都是错误的,例如伽莫夫完全不了解RNA的角色。但是根据伽莫夫的想法,华森、克里克列出了正确的20种氨基酸,并将他们的修正后的想法,回信给伽莫夫。伽莫夫随后在柏克莱加州大学组织了一个非正式的研究小组,称为RNA领带俱乐部(RNA Tie Club),针对RNA遗传密码进行研究。1955年,克里克提出转接子假说,他利用伽莫夫的编码概念,但是推翻了先前伽莫夫提出的编码方案。因此,伽莫夫根据氨基酸出现在蛋白质中的频率进行分类,提出三个核酸一组为20个氨基酸编码的概念,形成遗传密码学说。伽莫夫还是一位优秀的科普作家,被科普界奉为一代宗师。在他一生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有18部是科普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物理世界奇遇记》。在这部作品中,伽莫夫成功地塑造了只懂数字不懂科学的银行职员汤普金斯先生这个人物形象,通过他梦游物理幻境的奇妙经历,以诙谐、幽默、生动的语言将物理学的重要概念介绍给读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56年,伽莫夫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卡林伽科普奖(英语:Kalinga Prize)。

相关

  • 结核分支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生命起源在物质科学与无生源论中,生命起源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关于地球上的生命,如何经历约39到41亿年的进化,从无生物(或死物)转变为生物。2017年,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发现42.8亿年前的微体
  • 临床化学临床化学(英语:Clinical chemistry,亦被称为化学病理学、临床生物化学或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病理学的领域之一,主要注重体液的分析。使用简单化学方法检测血液和尿液的学科是在19
  • 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希腊语:πάθος pathos “痛苦”、“热情” 与 -γενής -genēs “生产者”),在生物学中,从最古老和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就是任何可以产生疾病的事物。病原体也可以称
  • 墨西哥墨西哥合众国(西班牙语:Estados Unidos Mexicanos,  聆听 帮助·信息)(英文:United States of Mexico ),通称墨西哥(西班牙语:México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 规律规律,又叫法则,马克思主义对此范畴的定义及定性如下:规律是事物、现象和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只能认
  • 额骨额骨(Frontal bone),组成颅骨的29块骨头之一。位于前额处。它由可分为三部分: 额鳞:大而垂直,在前额。 眶部:环状或水平,对眼眶顶部和鼻腔的形成至关重要。 鼻部:与鼻骨和颌骨的额
  • 硫酸长春碱硫酸长春碱(化学式:C46H60N4O13S)常温下是白色固体,可用作抗肿瘤药,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绒毛膜上皮癌,对淋巴肉瘤、急性白血病、乳腺癌等也有一定疗效。与微管黏合,抑制微管合成作
  • 数码显微镜数码显微镜(英语:Digital microscope或Computer microscope)是一种结合传统光学显微镜及视像镜头而成的显微镜,主要用于教学用途。数码显微镜的主要好处在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
  • 路易·尼伦伯格路易·尼伦伯格(英语:Louis Nirenberg,1925年2月28日-2020年1月26日)或称路易斯·尼伦伯格,加拿大美国籍犹太裔数学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杰出的分析学者之一。在线性和非线性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