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疫苗

✍ dations ◷ 2025-07-19 08:13:03 #百日咳

百日咳疫苗是用来避免百日咳的疫苗。 目前疫苗可分为全细胞疫苗和非细胞性疫苗两类。 全细胞疫苗有78%的效力,而非细胞性疫苗有71-85%的效力。 施打疫苗后,疫苗的效力每年会下降2到10%,而非细胞性疫苗的效力下降较全细胞疫苗更快。 于怀孕期间施打百日咳疫苗,能保护胎儿。 根据估计,百日咳疫苗于2002年拯救超过50万名孩童。

世界卫生组织与疾病管制局都建议,所有孩童应该例行注射百日咳疫苗。 即便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胎儿出生后六周内开始,一直到出生后18月需要施打总共三剂的百日咳疫苗。 一直到青春期,还可能需要多施打几剂,延长效力。目前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疫苗为常见的三合一疫苗,有DPT或DTaP两种。

由于副作用较少,发达国家较常使用无细胞疫苗。 大约有10到50%的人,在注射全细胞疫苗后,注射处会出现红疹以及发烧症状。低于1%的婴儿会出现热性痉挛和哭闹不停。注射非细胞性疫苗,手臂可能会轻微水肿。两种疫苗都有类似的副作用,但越小的孩子注射全细胞疫苗,副作用越低。六岁以后,不应该再注射全细胞疫苗。但不论哪一种疫苗都不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症状。

1914年首次研制成功“全细胞百日咳疫苗”:将细菌大量培养增殖后,沉降菌体,用甲醛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灭活成无传染性但具有免疫原性的菌体液;把不同血清型的菌体液按比例配合后,制成百日咳疫苗原液。

百日咳疫苗在1926年开发完成。

20世纪80年代初,分离提纯了百日咳毒素(PT)与丝状血凝素(FHA),日本率先研制出“无细胞百日咳疫苗”。解决了“全细胞百日咳疫苗”高反应原性带来的问题。欧美还在疫苗中加入了“菌毛”(Fim2、Fim3)。

此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必须药物清单中的药物,建议所有公卫系统都应该具备。 2014年在美国,一剂混合破伤风、白喉、小儿麻痹和嗜血杆菌的疫苗约15.41美金。

相关

  • 三相点三相点是指在热力学里,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达到热力学平衡共存时的一组温度和压强数值。比如,水的固-液-气-三相点是0.01℃(273.16K)及611.73Pa (约等于标准大气压101
  • 假交替单胞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是一类海洋细菌。该属细菌在深海沉积物中广泛存在,且多数具有较强的胞外蛋白酶活性。在实验室培养该属细菌时,菌落生长较快,一般是乳白色菌落
  • 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又称(产品)地理标识,简称地标,是通过地理标识对地方特色农产品、工艺品等以产地命名的权利进行保护和控制保护它们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权益。地理标识产品保护制度的目
  • electroencephalography脑电图、脑波图(英语:Electroencephalography, EEG)是透过医学仪器脑电图描记仪,将人体脑部自身产生的微弱生物电于头皮处收集,并放大记录而得到的曲线图。脑电图所测量的是众多
  • 阴茎脚阴茎海绵体前面的四分之三彼此紧密相关,不过往后就分为逐渐变细的二部分,称为阴茎脚,紧密的和坐骨接触。若由后往前看,每一个阴茎脚都是由钝尖过程开始,在坐骨的结节(英语:tuberosi
  • 德川家纲德川家纲(1641年9月7日-1680年6月4日),德川幕府第四代将军。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长男,母亲是侧室阿乐之方(宝树院),幼名为竹千代。御台所为伏见宫贞清亲王的女儿浅宫显子女王。据说家
  •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是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物质(又称作反应物)经由化学变化转化为不同于反应物的产物的过程。化学变化定义为当一个分子接触另一个分子合成大分子;或者分子经断裂分开形成两个
  • 定理机器证明自动化定理证明(Automated theorem proving,简称ATP)目前是自动推理(Automated reasoning,简称AR)体系中发展最好的部分,它的目的是为使用电子计算机程序来进行数学定理的证明。对
  • 19961996年欧洲歌唱大赛(Eurovision Song Contest 1996),为第41届的欧洲歌唱大赛,由前一年的冠军挪威主办,终止爱尔兰的连续3次主办纪录。共有23个国家参予本次大赛,最终仍由爱尔兰夺
  • 美国白宫白宫(英语:White House,也称白屋)是美国总统官邸与主要办公的地方,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西北区,宾夕法尼亚大道1600号。自1800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入住以来,白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