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越新干线
✍ dations ◷ 2025-02-23 15:14:44 #上越新干线
上越新干线(日语:上越新幹線/じょうえつ しんかんせん Jōetsu Shinkansen */?)是一条连结大宫站至新潟站,属于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的高速铁路线(新干线)。由于所有列车都直通至东京站,旅客导览上将由东京站至新潟站都标为“上越新干线”。上越新干线的名称是从原有并行的在来线“上越线”而来,而“上越”两字的由来则是由群马县与新潟县的古令制国名称ーー上野国、越后国所组成。虽然上越新干线的正式编制路线为大宫至新潟,东京至大宫之间的直通路线属于东北新干线,但是一般均将东京至新潟的新干线路线统称为上越新干线。上越新干线于1982年11月15日开始营运大宫至新潟的区间。在原本的计划中,上越新干线的起点为新宿,因而在新宿附近预留了地下隧道的空间,不过目前大宫至新宿的路线在完成基本计划之后突然被叫停了,原地基目前部分移交给埼京线使用;将来若北陆新干线与北海道新干线完工之后,东京至大宫之间的路线势必会过于拥挤,往后可能会重新思考路线延伸的可能性。越后汤泽车站至GALA汤泽车站之间的支线仅在冬季营运,票务上则作为“在来线区间”计算。在越后汤泽车站以南的路线,列车营运时速为240公里,而在越后汤泽以北最高时速仅为210公里。此外,由于在开凿中山隧道时,隧道内涌水异常严重,使得路线最后较预定的路线弯了一个大弯,因此在隧道内的时速仅为160公里。1971年,上越新干线与东北新干线、成田新干线同时开始施工,当初预定在五至六年内即可完工通车,但因石油危机造成经费大幅上扬,以及大清水隧道施工时的火灾、中山隧道挖掘时的路线修改,造成施工期延后许多,最后在1982年11月15日开始营运。2004年10月23日发生的新潟县中越地震,造成新潟县内4列新干线列车受到损害,由于停电等各种原因而卡在轨道上动弹不得。其中,由东京出发,开往新潟的朱鹭325号200系列车当时正以时速200公里的速度,行驶至长冈车站前5公里之处,因地震的影响,10节车厢中有8节出轨,这也是自1964年10月1日东海道新干线正式营业以来,第一次发生新干线列车出轨的意外。这次的地震也造成了越后汤泽至长冈之间的隧道、路线设备等的损坏,因此越后汤泽至新潟之间无法运转。地震发生之后随即进行了强度修补工程,包括隧道、高架等桥梁等,最后全线于2004年12月28日恢复通车,但是由于安全考量,在越后汤泽至燕三条之间为慢行区间,并另外编制了特别时刻表,东京至新潟的列车行车时间约有15分钟的差距,而在2005年3月1日之后回复为正常时刻表。除起终点的大宫站与新潟站外,均设有通过线。东北新干线所属的上野站与东京站不设通过线。没有设置月台闸门。所有车站均位于新潟县南鱼沼郡汤泽町。※支线的Gala汤泽站只限冬季期间营业。越后汤泽-Gala汤泽分类上属于在来线的上越线。上越新干线的主力列车,行驶于东京至新潟、越后汤泽、长冈至新潟间。主要为区间列车,行驶于东京至高崎、越后汤泽间。每个车站均会停车。
相关
- 单细胞生物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及繁殖等活动。地球上最早
- 血液灌流血液灌流(英语:hemoperfusion),是一个用于从病人血液里分离有毒物质的医疗过程。治疗是用抽水设备将病人大量的血液抽出体外,然后通过固态过滤剂过滤。常用的吸附物质是活性炭和
- 简单扩散扩散作用是一个基于分子热运动的输运现象,是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从高浓度区域(或高化势)向低浓度区域(或低化势)的运输的过程。它是趋向于热平衡态的驰豫过程,是熵驱动的过程。菲
- 尼古拉斯·廷贝亨尼古拉斯·“尼科”·廷贝亨(Nikolaas "Niko" Tinbergen,1907年4月15日-1988年12月21日)是一位荷兰动物行为学家与鸟类学家。1973年他与卡尔·冯·弗利、康拉德·洛伦兹因为在动
- 荷兰 (地区)荷兰(荷兰语:Holland)是位于荷兰王国本土西岸的一个地区和前省份。“荷兰”一词也经常被以部分代整体地用来描述整个荷兰王国;这一用法广泛受到接受,但有一部分人,尤其是来自荷兰
-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美国国立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是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所属之国家卫生院的27个研
- 超大城市超大城市(英语:megacity)是指规模特别巨大的城市,国际上通常认为超大城市的都会区人口数量需要超过1000万,这恰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认定的“超大城市”的标准。联合国统计
- 加拿大国会执政党 自由党 (10) 反对党 保守党 (31) 中立议员 独立参议员(英语:Independent Senators Group) (54) 独立人士 (6) 空缺执政党 自由党 (157) 反对党
- 维米岭战役其他战斗相关条目维米岭战役(法语:Bataille de la crête de Vimy;英语:The Battle of Vimy Ridge)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西方战线的一次战役,发生于1917年。维米岭战役是阿拉斯战役(
- 岩仓具视岩仓具视(1825年10月26日-1883年7月20日)是日本政治家,对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响力,也影响明治维新的发展。他出生于京都,是公家堀河康亲(日语:堀河康親)的第二子。岩仓具视异母妹是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