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父史迹馆
✍ dations ◷ 2025-02-23 20:18:34 #国父史迹馆
坐标:25°2′51.72″N 121°31′12.21″E / 25.0477000°N 121.5200583°E / 25.0477000; 121.5200583逸仙公园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区台北车站附近,又名国父史迹纪念馆,为纪念中华民国国父、已故大总统孙中山的公园。该馆为孙逸仙于1913年来台时下榻之料亭,亦为当年台湾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与孙逸仙会谈政情的场所。现址为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北路一段46号,北靠市民大道一段、东靠中山北路一段、西靠台北车站。逸仙公园面积约3025平方米,园内主要建物为约50坪的“梅屋敷”。因庭园栽种“梅树”而得名的梅屋敷兴建于1900年,本为日人大和宗吉所经营的料亭。梅屋敷是日治时代台北著名的高级料亭,位在北门町,举凡台湾总督、商界大亨或社会名士都是座上宾,席间亦可召艺妓来助兴。梅屋敷为长方形的和式建筑,屋顶覆盖着老式暗黑色的理想瓦。相传,梅屋敷曾以高砂族艺妓表演舞蹈做宣传来招揽旅客。梅屋敷不只曾于20世纪初招待过孙逸仙、胡汉民等知名政要。1907年知名导演高松丰次郎接受台湾总督府委托所拍摄的电影《台湾实况绍介》中,还把梅屋敷的高砂族艺妓表演列为台湾廿景之一。战后,因梅屋敷曾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所下榻,1947年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特别指定该地为“国父史迹纪念馆”,也称为逸仙公园。除保持园内的梅树栽种外,中华民国政府还将日式庭园重新改建成小型的苏州古典园林式花园(一说为台人吴东碧独资修建)。逸仙公园内主要的建筑物梅屋敷料亭,则改成陈列孙逸仙四次来台的相关资料的纪念馆,二次革命期间下榻梅屋敷的孙逸仙留影、手稿等资料为主要陈列项目。除此,也因该纪念馆位置接近日治时期的敕使街道,台北市政府特地将整段敕使街道重新命名为中山北路,也将中山北路贯穿的宫前町等地重新命名为中山区。1954年,蒋中正于逸仙公园亲题“匡复中华的起点,重建民国的基地”十四字,勒石、立碑、建亭,以纪念中国国民党建党六十周年。1983年,交通部台北市区地下铁路工程处着手兴建长达14000米的台北市区铁路地下隧道,隧道东线顶端部分恰巧经过逸仙公园;为此,逸仙公园于同年迁移重建。因为逸仙公园颇具历史价值,交通部台北市区地下铁路工程处会同台北市政府与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以原址原貌重建于原址东北约50米处。1986年11月12日,逸仙公园重建工程竣工,公园外人行道立秦孝仪撰文〈国父史迹纪念馆重建记〉。1987年完成庭园工程。重建的逸仙公园仍保有梅树的特征,更种植樱花、杜鹃花等。该公园占地虽只有1000坪,但十分接近台北交通枢纽的台北车站,在交通方便因素下,该公园参访人数颇众。
相关
- 遗体保存技术遗体保存技术(英语:Embalming)指通过化学药物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人的遗体作短期或长期保存,防止遗体腐烂。
- 层br /侵br /纪层侵纪(Rhyacian,符号PP2)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300±0百万年(Ma),结束于2050±0Ma。层侵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此时期形成布希维尔德火成岩复合体(英语:Bushveld
- 氏族氏族之成员一般有一共同祖先或有一想象的共同祖先,其成员一般不会是另一个氏族的成员,成员之间有特别密切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氏族有自己独特的称号,一般来说氏族内部成员之间不
- 摩尔门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文化上相近的几个后期圣徒运动宗派,其最大的宗派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常被用来描述这个相信《摩尔门经》的信仰系统。该派别
- 卫生棉条卫生棉条或称棉条、卫生栓,是一种圆柱状的吸收材料,作为女性月经来潮时的卫生用品,可置入阴道中吸收经血。英语中的名称“tampon”是源自中世纪的法语词汇“tampion”,意为一块
- 暗能量巡天暗能量巡天(英语:The Dark Energy Survey,缩写DES)是在可见/近红外波段进行巡天观测以探测宇宙加速膨胀机理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使用智利托洛洛山美洲际天文台的4米布兰科望远镜进
- 月质学月质学是众多天文学中,一门研究月球的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形成和演化历史的学科,即月球地质学。历史上,只有阿波罗太空船曾登陆月球,它也是目前为止唯一曾派出太空车采集月球
- 脑回脑回(Gyrus, 复述为gyri),为大脑皮质中呈现隆起的部位。与呈现裂缝状的脑沟相对。出现脑回和脑沟的原因是,演化过程中折叠结构使颅内相同容量下人类可以有更多大脑皮质。较低等
- 格曼语支格曼语支,又称米教语支,是藏缅语族的一个小支系,主要分布在阿鲁纳恰尔邦东部,有7000人使用。包括两种语言:虽然格曼人、达让人和义都人在印度统称米什米部落,在中国格曼人和达让人
- 入侵法国北部同盟国: 美国 大英帝国轴心国: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盟国远征军最高指挥官) 亚瑟·泰德(盟国远征军副指挥官) 伯纳德·蒙哥马利(英国第21集团军,盟国远征军陆军总指挥官) 特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