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酯中毒

✍ dations ◷ 2025-11-22 21:52:00 #磷酸酯

磷酸酯中毒或有机磷中毒(英语: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指由磷酸酯(英文简称为 OP)所导致的中毒。磷酸酯可用于杀虫剂、药物及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有唾液及泪液分泌增加、腹泻、呕吐、瞳孔缩小(英语:Miosis)、流汗、肌肉颤抖及意识混乱。症状一般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作,鲜少病例在数周后才出现,症状长达数天甚至数周。

磷酸酯中毒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农业地区中的意图自杀病例中,意外中毒则较少。可能的中毒途径有饮服、或吸入气化有机磷和皮肤接触。其生理病理机转为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英文简称为 AChE)导致乙酰胆碱(英文简称为 Ach)堆积。平常诊断会以症状为基础,配合测量血中丁酰胆碱酯酶(英语:Butyrylcholinesterase)的活性来做确诊。临床表现上与胺甲酸盐中毒(英语:Carbamate poisoning)相似。

为预防磷酸酯中毒,毒性较强的有机磷酸酯是禁止使用的。需使用杀虫剂的工作者可以穿着保护性的服装,在回家之前冲澡也可收预防效果。中毒的一线治疗包括阿托品及肟类,如解磷定及地西泮,也推荐使用氧疗及静脉注射等通用治疗,使用活性碳或其他手段对胃进行解毒尚未证实有效。理论上,照顾中毒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可能因此而中毒,但风险非常微小。

磷酸酯中毒是全球最常见的中毒原因之一,每年将近三百万起中毒病例中约有二十万人死亡,约占15%的中毒病例最后会死亡。早在1962年,就留有磷酸酯的记述。

医学导航:毒理学

毒理学 / 毒素

中毒和毒性

解毒剂

相关

  • 耳咽管耳咽管或称听管、咽鼓管、欧氏管(英语:Eustachian tube、E-tube或 auditory tube),是连接咽喉和中耳的管道,在解剖学上属于中耳。成人的耳咽管约3.5厘米长。耳咽管可以维持中耳和
  • 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是指血液中的胆固醇偏高的情形。高胆固醇血症属于高脂血症及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血液中脂蛋白过高的病症)。血液中非高密度脂
  • 细菌性脑膜炎脑膜炎(英语:meningitis)指发生于脑膜的急性炎症,脑膜是包裹大脑和脊髓的保护薄膜。脑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头痛和颈部僵硬。其他症状还包含精神错乱(英语:mental confusion)或
  • 字体排印学字体排印学(英语:typography)又称为文字设计,是通过排版使得文字易认、可读和优美的技艺。排版,即安排活字的方式,包括字体与字号的选取、栏宽与行高的设定以及字距的调整等。在西
  • 合同异先秦名家思想的两大流派之一,与之对立的思想是离坚白。合同异是中国东周战国时期名家的一派学说,以惠施为代表,认为“天与地卑,山与泽平”,万物“毕异”本为“毕同”,并无区别。
  • 组胺N-甲基转移酶1JQD, 1JQE, 2AOT, 2AOU, 2AOV, 2AOW, 2AOX· nucleolus · cytoplasm· hyperosmotic response · brain development ·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 response t
  • 史丹利·米勒斯坦利·劳埃德·米勒(英语:Stanley Lloyd Miller,1930年3月7日-2007年5月20日)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和生物学家,以生命起源的无生源论研究而闻名,尤其是以证明有机化合物可从简单的无
  • 纳木依语纳木依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的一种语言。按照纳木依语的解释,“纳木”是“黑”,“依”是“人”,“纳木依”即“黑人”。纳木依语语序为主宾谓结构,形容词和副词在名词之前
  • 宗教改革运动瓦勒度派(12世纪) 阿维尼翁教廷(1309–77年) 约翰·威克里夫(1320–84年) 天主教会大分裂(1378–1417年) 扬·胡斯(约1369–1415年) 胡斯战争(1420–约1434年) 北方文艺复兴 德意志神秘
  • 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缩写:UCI 或 UC Irvine),简称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是一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欧文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它是加利福尼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