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1号潜艇

✍ dations ◷ 2025-08-03 06:44:01 #UC-1号潜艇

陛下之UC-1号艇(德语:SM UC 1)是德意志帝国海军建造的UC-I型(英语:German Type UC I submarine)近岸布雷潜艇或称U艇的首艇。它由汉堡的伏尔铿船厂承建,于1915年4月26日下水,至同年5月7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UC-1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Naval warfare of World War I)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英语:Atlantic U-boat campaign of World War I)。在其八十次布雷巡逻中,共致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24艘商船(53249总吨)、5艘军舰(3067吨)和12艘辅助军舰(2620总吨)。1917年7月18日,UC-1号在尼乌波特附近失踪。据推测,它可能是撞上了英国人布设的水雷阵而沉没,艇内17名官兵全数阵亡。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配合欧洲大陆的战事,德意志帝国海军鱼雷监察局()于1914年9月向潜艇监察局()提议,研制小型布雷潜艇用于在法国近岸水域实施水雷封锁。潜艇局随即完成了35A号工程的设计方案,即UC级潜艇(德语:U-Boot-Klasse UC)。有别于同时代的大多数潜艇类别,该艇级的潜艇基本上采用单壳体(德语:Einhüllenboot);这意味着艇体全由耐压壳体(英语:Pressure hull)构成,当中集成了用于下潜的潜水舱(德语:Tauchzelle)。这种结构类型是衍生自19世纪后期德国的第一艘实验性U艇,在当时实际上已显过时。

UC-1号是首批15艘亚型方案UC-I型(英语:German Type UC I submarine)的首艇。这个亚型是基于同时开发的近岸作业潜艇UB-I型(英语:German Type UB I submarine)发展而来,但体积略大,全长为33.99米,并有3.04米的吃水深度;舷宽(英语:Beam (nautical))则同样限定在3.15米,以满足铁路运输所要求的装载限界(英语:Loading gauge)。其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68吨和183吨。艇只搭载有一台可在水上使用、功率为90匹公制马力(66千瓦特)的戴姆勒制六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以及一台在水下使用、功率为175匹公制马力(129千瓦特)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它们用以驱动一根单轴直径为1.08米长的三叶螺旋桨。该艇的潜航深度为50米。

UC-1号在水上的最高速度为6.2节(11.5千米每小时),在水下的最高航速则为5.22节(9.67千米每小时)。它可以5节(9.3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上巡航780海里(1,440千米),或以4节(7.4千米每小时)的速度在水下巡航50海里(93千米)。作为专用的布雷潜艇,该艇取消了鱼雷发射管,改为六具倾斜式水雷存储井,并可携带12枚UC120型水雷。布雷时只需将存储井底部的盖板打开,水雷便可凭借自身重量滑入水中。此外,在甲板上还配备有一挺8毫米口径机枪作为辅助武器。其标准船员编制(英语:Ship's company)为14名官兵。

UC-1号是由国家海军办公室作为C项战时订单()的一部分,于1914年11月23日向汉堡的伏尔铿船厂订购,建造编号为45。艇只于1917年4月26日下水,至同年5月7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中尉埃贡·冯·维尔纳的指挥下正式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在维尔纳之后,还有7人相继担任过UC-1号的指挥官,其中包括后来晋升至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的瓦尔特·瓦热哈(德语:Walter Warzecha)中尉(1917年1月8日-3月17日)。与同型的大多数姊妹艇一样,UC-1号在竣工后便通过铁路被运往泽布吕赫,于1917年6月下旬加入驻当地的佛兰德区舰队(德语:U-Flottille Flandern),成为海军佛兰德集团军(德语:Marinekorps Flandern)的一分子。

在为期两年多的服役生涯中,UC-1号于七位不同艇长的指挥下完成79次布雷巡逻,成为继UC-6号(英语:SM UC-6)(90次)和UC-10号(英语:SM UC-10)(83次)之后,执行任务次数最多的德国U艇之一。在此期间,共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24艘商船(53249总吨)和12艘辅助军舰(2620总吨)因撞上UC-1号布设的水雷而沉没。仅在1916年,就有40339总吨的25艘船舶被击沉,使UC-1号成为当年取得战功第三多的布雷潜艇。此外,该艇还致沉了总排水量为3067吨的5艘军舰,分别为英国驱逐舰闪电号(英语:HMS Lightning (1895))(320吨,1915年6月30日沉没)和祖鲁号(英语:HMS Zulu (1909))(1027吨,1916年11月8日沉没)、法国鱼雷艇317号(100吨,1916年12月28日沉没),以及双双于1917年6月24日沉没的英国扫雷舰肯普顿号和雷德卡号(均为810吨)。

1917年7月18日,UC-1号从泽布吕赫启航,前往加来附近布设水雷。自这天起,该艇连同艇内的17名官兵便告失踪。据推测,它可能是在尼乌波特对开海面撞上了一个由150枚水雷组成的水雷阵(德语:Nordsee-Minensperre)中,该水雷阵是英国人于7月14日布设的。

相关

  • 外贸协会坐标:25°2′3.23″N 121°33′31.75″E / 25.0342306°N 121.5588194°E / 25.0342306; 121.5588194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Taiwan External Trade Development Council,简
  • 信贷评级机构信贷评级机构(英语:credit rating agency,CRA),是提供信贷评级服务的国际性独立机构,该公司通过及时偿还本金和利息以及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来评估债务人的偿还能力。评级机构可以对
  • 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喜马拉雅密叶红豆杉(学名:),又称喜马拉雅红豆杉或密叶红豆杉,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红豆杉属植物。它们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的保护。
  • 380毫米SK C/34型舰炮36.5 km(22.7 mi)38 cm SK C/34 是纳粹德国于1930年代中至末期研发的舰炮.它是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它曾计划装备O级战列巡洋舰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但最后也未能成事。
  • 朱晓东 (心脏外科专家)朱晓东(1932年7月13日-),河南开封人,中国心脏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65年取得中国医学科学院硕士学位。中国医学科学院主任医师,曾任阜外医院院长,
  • 橄榄属橄榄属(学名:)是无患子目橄榄科热带乔木的一个属,原产于热带非洲,南亚,从南Nigeria东部到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印度、中国和菲律宾。橄榄属是大型常绿乔木,高大40-50米,叶子为羽状
  • 加文·施密特加文·施密特(英语:Gavin Schmitt;1986年1月27日-)是一位加拿大排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接应二传。他也代表加拿大国家排球队参赛,代表加拿大参加了2014年世界排球锦标赛。
  • 2002年古吉拉特骚乱2002年古吉拉特屠杀是2002年发生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一系列伊斯兰教与印度教的教派对抗暴力事件,持续时间两个月,死亡人数众多。自2月27日穆斯林针对印度教徒带有攻击性的高德
  • 氢化钴氢化钴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oH2。它是暗灰色的晶体,缓慢在空气中氧化,可以和水反应。氢化钴可由苯基溴化镁和氯化钴在氢气气氛中反应得
  • 童小平童小平(1952年6月-),女,汉族,重庆北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