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冰淇淋
✍ dations ◷ 2025-04-28 04:47:13 #冰淇淋
冰淇淋(英语:ice cream),港澳惯称之为雪糕,马新、台湾惯称之为冰淇淋,冰淇淋、雪糕皆通行但有所区别,统称“冰淇淋、冰淇淋类”,是一种冷冻的甜品,通常以鲜奶油或奶油等乳制品为原料,并加入水果或其他成分和香料混合制成。大多数的口味含糖,但也有一部分是使用其他的甜味剂。某些时候在天然成分之外,制造过程中也会加入人工香料或食用色素。混合后的原料会在降温中同时缓慢搅拌,以混入空气并防止冰晶产生。成品会呈现表面平滑的半凝固状态,并可塑型或用勺子挖取。工业制成的冰淇淋一般是将混合好的冰淇淋液体注入置于冰盐混合物的模具中,冰盐混合物在过冷融化的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热,可令冰淇淋快速冷冻。根据《美国联邦食品法》规定,冰淇淋中的乳脂成分至少为重量的百分之十。在公元前300年的波斯,有人制成有玫瑰水味道的冰糕贡献给皇室。约在公元37–68年之间, 罗马帝国尼禄曾命人从高山上取下冰雪,拌以水果和牛奶,制成原始的冰淇淋。大约公元前200年,中国发明了一种冰淇淋,当时他们把新鲜的雪保存在地洞,把水、奶、糖浆、粟米等混合物装满容器,将其装入雪中而被冻结,外部包覆的雪会使容器内的混合物凝固,再取出食用。有传说唐代的《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如何制作冷饮的方式,流质的“酪饮”与“糖酪”,前者为饮料,后者为水果的佐料而并非主料,另有低温凝固如小山状之奶油类食品“酥山”,以及以牛奶或羊奶配果汁之冷饮“冰酪”等。杨万里曾对冰酪咏诗《咏冰酪》,后来发现其正确诗名为《咏酥》。有人认为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学到冰酪的制备方式,并将其技术带回欧洲。传说1533年从意大利出嫁到法国为皇后的凯瑟琳·德·美第奇将冰淇淋的制备工艺带到法国,并借由这个技术,得到了作为冰淇淋制作者的一份终身退休金。最先制造出类似现代冰淇淋的产品是路易十六的御厨。当时冰淇淋的主要原料是奶油和冰块,故被称为“奶油冰”。后来随着大量使用乳清、炼乳、奶粉等其他原料后开始接近现代冰淇淋。1851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牛奶商人将冰淇淋工艺工业化。蛋卷冰淇淋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上首次亮相。现时冰淇淋最主要的味道包括香草和巧克力两种,放入任何材质内的容器食用均可。不同的国家有不同制作冰淇淋的方法,例如日本会把冰淇淋包裹在糯米粉团内,成为雪米糍。最普遍的样式是在制作过程中,将冰淇淋同冰棒一样直接用一根木棍或塑料棍穿起。另一种常见食法为盛在由威化做成的圆锥形冰淇淋筒内。冰淇淋与姜面包、威化,结合成“夹心冰淇淋”、“冰淇淋三明治”、圆锥形“甜筒”等等。草莓口味的威化圆锥形“甜筒”巧克力口味的威化圆锥形“甜筒”花生颗粒口味的姜面包圆锥形“甜筒”熔岩巧克力蛋糕冰淇淋机器冰淇淋机器冰淇淋香草巧克力姜面包冰淇淋
相关
- 腮腺炎腮腺炎(Parotitis),俗语称猪头皮,是指一个或两个腮腺(人类脸颊两旁的主要唾腺)发炎的疾病。腮腺是唾腺中最经常发炎的一个部位。目前已知最常造成细菌性腮腺炎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S
- 血红素血红素在华语不同地区有不同含意,可以指:
- 接合菌门接合菌门(学名:Zygomycota)是一类真菌。 其孢子分为有性及无性两种,有性生殖为接合孢子,无性生殖为孢囊孢子;此门菌物的菌丝属于“无隔多核”。传统上依据形态将真菌分为接合菌门(Z
- 伪真菌总门伪真菌总门(Pseudofungi)是一个不等鞭毛类的子类群,又被称为丝壶菌总门(Heterokontimycotina) ,由卵菌纲和丝壶菌纲组成。虽然它们的生长形式(菌丝)和营养模式类似于真菌,但大量的生
- 国民保健署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英语:National Health Service,简称NHS),是对英国以下四大公型医疗系统的统称: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的经费主要来自全国中央税收,用以向公众提供一系列的医疗保健服务
- 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简称核物理学,核物理或核子物理)是研究原子核成分和相互作用的物理学领域。它主要有三大领域:研究各类亚原子粒子与它们之间的关系、分类与分析原子核的结构并带动
- 奠边省奠边省(越南语:Tỉnh Điện Biên/.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哈加达哈加达(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aamey A
- 甲基蓝甲基蓝(C37H27N3Na2O9S3)是一种组织学上使用的染料。可以用于胶原质和植物细胞壁的染色,也可作原生生物的染色,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且容易氧化。甲基蓝和水溶蓝混合后称作
- 危险因子风险因子(Risk Factor),在流行病学中是与疾病或感染风险增加相关的变量。风险因子或决是因数是相关的,由相关不蕴涵因果可知,它们不一定是因果关系。例如,“年轻不能说是引起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