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对立

✍ dations ◷ 2025-05-17 06:20:17 #打压对立
歧义谬误是由于语言歧义导致无效推理的现象,是一种言词谬误。歧义是一个字词或语句可理解为多种意思的现象。歧义容易造成误解与误会,比如某甲用某语句想表达 A 意思,某乙却理解为 B 意思。如果特定语境下某甲的说法可明确解读为特定意思,某乙却理解成另一个意思并据此做论证,则某乙犯了歧义谬误;若某甲的说法无法明确解读、多种解读都合理,则某乙并无犯歧义谬误。此外,如果某人自己的推理过程中,某词或某句在某处是 A 意思,另一处却是 B 意思,且一旦将某词或某句统一采用固定意义便无法逻辑连贯,则某人犯了歧义谬误。有时一个词可理解为多种意思。例如“关门”可理解为“打烊”或“停业”;“是”可理解为“等于”或“属于”;“还”可理解为“依旧”或“偿还”。(参见:一词多义、四词谬误、修改定义、挪动门柱、定义家谬误、自然主义谬误、道德主义谬误)有时一个句子可用不同的文法、断句理解成不同意义。例如“英国和美国的某些地方”可理解为“英国所有地方及美国部分地方”或“英国部分地方及美国部分地方”;“他是我刚认识的小明的哥哥”可理解为“我刚认识小明,他是小明的哥哥”或“我刚认识他,他是小明的哥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可理解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或“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可理解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几个村落的青年”可理解为“几个,村落的青年”或“几个村落,的青年”。甚至最近有一则粤语新闻标题“儿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可理解为“儿子生性(生性,粤语,懂事),病母倍感安慰”或“儿子生性病,母倍感安慰”;(参见:歧义句构、辖域)有时同一个句子可因抑扬顿挫的不同而造成不同解读,往往也和同音异字与断句有关。例如“你要饭吗?”与“你要饭吗?”、“酒点了没?”与“九点了没?”、“小姐,你相机!”与“小姐,你像鸡!”。(参见:加重语气)有时一个句子通常是某个意思,但在特定语境中可理解为不同意义。(参见:语境去除)店家说“关门”是指“打烊”,小明则理解成了“停业”,导致不恰当的推理。甲说的“疯”是指情绪激动,乙则理解成“精神异常”。有个富翁,左邻是铜匠,右邻是铁匠,成天叮叮咚咚吵得厉害。富翁特备一桌酒席请他们搬家,左右邻舍都答应了。然而,铜匠铁匠搬了家以后,叮叮咚咚照旧。原来是左边的铜匠搬到了右边,右边的铁匠搬到了左边。富翁所说的“搬家”是指“搬到一定距离之外”,但铜匠、铁匠理解成另一种意思“改变住处就是搬家”。黄马与黑马是马,黄马与黑马不是白马,因此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论者试图暗示的意思中,“黄马与黑马是马”的“是”意为“属于”,“黄马与黑马不是白马”的“是”意为“等于”,“白马不是马”的“是”意为“属于”。甲以“热心”为由主张推举小明为班级代表,这里的“热心”应指“对班上的事热心”,乙也如此理解,而否定其真确性。甲后来把“热心”的意义窜改为“常做家事”,从而主张“小明很热心”;然而“常做家事”跟班上无关,显然并非支持“应该推举小明当班级代表”的恰当理由。甲实际上是在谈甲自己定义的“人”(把善良定义为人的本质之一),因此甲说“每个人都是善良的。”是一句废话,但甲的说法会让人误以为是在谈关于一般概念的“人”的经验事实。(参见:废话谬误/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我现在不在英国,也不在美国,因此我在其他地方。因为我在其他地方,所以我不在这里。前面的“其他地方”是指“英国和美国以外的地方”;后面的“其他地方”则指“这里以外的地方”(参见:不在场悖论)蚂蚁是动物,因此,大蚂蚁是大动物。大蚂蚁的“大”是指“比一般蚂蚁大”,大动物的“大”则是指“比一般动物大”。虎是动物,因此,老虎是老动物。“老虎”可解读为“老的虎”或“虎”。如解读为前者,此推论是正确的,然而自然语言习惯上会解读为后者,此时此推论是错误的。草莓蛋糕胜过没有东西,没有东西胜过永恒的快乐。因此,草莓蛋糕胜过永恒的快乐。第一句的“没有东西”是“一无所有”,第二句的“没有东西”则是指“不存在任何物件”(参见:中词歧义)不要欺骗别人,因为被你欺骗的,都是相信你的人。此推论可分析为以下论证:1.的“相信你的人”是指“平时信任你的人”,2.的“相信你的人”则是指“相信你的某串欺骗语句的人”(这种解读下的2.是废话),因而推论无效。因为高深的哲学都很难懂,所以好懂的哲学都不高深。前句的“难懂”指“学过很多东西才能理解”,后句的“好懂”则指“听到就能迅速理解”,并非前句“难懂”的否定。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见宰相肚子都很大。“宰相肚里能撑船”是比喻人宽宏大量,而不是字面意思(宰相肚子里空间很大,可以在里面撑船)。小华问小明某部电影的评价,小明说:“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因为我今年只看了这部。”后来小华向小美说:“小明说这是他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你一定要看!”小明原话只是幽默的表达,并没真的表达对某部电影的正面评价,小华将那段话曲解成对某部电影的正面评价。(参见:语境去除)哈佛学生是大学生,因此,哈佛学生的代表是大学生的代表。此推论可分析为以下论证:“A 是 B”是指:“A 的 S 是 B 的 S”则有两种解读方式:其中 a→b1 是有效推论, a→b2 是无效推论。一般语言习惯会把 1. 的后半句解读为 b1,3. 解读为 b2,导致无效的推理。小明喜欢有钱人,大婶婆是有钱人,所以小明喜欢大婶婆。依字面意思,理论上,可理解为以下的有效三段论:然而就自然语言的一般习惯来看,以上理解方式未必妥当,例如:“车手”一词可以指“驾驶赛车的司机”,也可以指“诈骗集团、洗钱集团等犯罪集团当中,专门领取赃款,避免主谋显露者。”此例中甲的意思是前者,但乙却将“车手”一词的意思解成后者。歧义谬误,依不同的具体方式,有以下称呼。李天命将歧义造成的不当推理称作概念滑转。其中若词语本来便可理解为多种意思,称作概念混淆;若将词语以违反一般用法或正确用法的方式使用,则是概念扭曲。有个小学生迟到,他向老师解释是为了送一头公猪去配种。师问:“这种事你爸爸不能做吗?”,生答:“不能,一定要公猪才行”老师说的“这种事”是指“把公猪送去配种”,学生却误以为是指“爸爸去配种”。偷换概念是蓄意改变谈话中“关键词的概念”。偷换概念有时是为了在争论中求胜或占他人便宜,有时则是用于修辞,或制造双关、幽默的效果。老师说的“人”是指“人类”,志明却曲解为“个人”。挪动门柱(moving the goalposts),粤语又叫作“搬龙门”,比喻改变达成目标的准则,藉以达成不当目的。在此例中,为了继续废除死刑的理念,甲将死刑存废的准则,从“吓阻效果”改成“人权”。篡改定义是赋予关键词语非一般的定义,得出某些结论,以误导他人认为已证成了与该词语一般意义相关的主张。例如:“建立在信念上的活动就是宗教。科学研究总是建立于某些信念,例如物理学家相信自己的测量和计算是准确的,因此科学是宗教。”论者似乎想借由把“宗教”定义为“建立在信念上的活动”偷渡“宗教是不严谨而不值采信的,因此,科学也是不严谨而不值采信的”之类基于一般意义下的“宗教”的想法。其他范例如:#热心的班级代表、#人都是善良的打压对立(suppressed correlative),是借由修改对立概念的定义,使对立概念难以发生,藉以宣称某概念的普遍性。欧威尔说:“战争就是和平。”因此即使我们处于战争状态,也不必期待和平。此例将“和平”的外延扩大至包括了战争状态,使“不和平”难以发生。此例将“快”的外延缩小,使“快”难以发生。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No true Scotsman)或诉诸纯洁(appeal to purity)是在普遍宣称遇到反例时,提出理想的标准为其辩护。此例“真正的苏格兰人”有歧义,一为甲自行的定义,二为通俗的理解。此例“合格的我国公民”有歧义,一为甲自行的定义,二为通俗的理解。语境去除(contextomy),是去除原论述的语境(如上下文、谈话时间、谈话地点、谈话情景、谈话对象、谈话前提等要素),扭曲原论述的意义,而建立不当的推论。例如#今年最好的电影。断章取义,是去除原论述的上下文,扭曲原论述的意义,而建立不当的推论。例如“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可见死刑没有用,应该废除死刑”

相关

  • 酿酒酿酒,是指应用酒精发酵等的手段生产含有酒精饮料的过程。根据原料和加工方式的不同,酿酒使用的微生物以及酿酒的过程各异。酿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加工方式之一,发酵也是人类
  • 弱电解质电解质(英语:electrolyte)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可以产生自由离子而导电的化合物。通常指在溶液中导电的物质,而固态可导电的物质不算电解质。这包括大多数可溶性盐、酸和碱。
  • 古印第安人古印第安人是指最初进入美洲并定居的人,时间在美洲大陆的更新世时期晚期的后冰川时期。“古印第安人”一词特指西半球的石器时代,不同于旧石器时代(Paleolithic)。有证据表明在
  •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又称实验设计,是数理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涉及“用何方法可更好的设计一个实验”,属于方法论的范畴。由于任何实验都会受到外来环
  • 咽部人类的咽(pharynx),又称咽头,是颈部的一个部分,为一条连接口腔和鼻腔至食道和气管(食道和气管交界)的圆锥形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交会处。咽头与喉头在解剖学上合称为咽喉。人类
  • 关怀伦理学后设伦理学 规范性 · 描述性 效果论 义务论 美德伦理学 关怀伦理学 善与恶 · 道德生物伦理学 · 网络伦理(英语:Cyberethics) · 神经伦理学(英语:Neuroethics) ·
  • 古细菌界古菌(拉丁语:Archaea,来自古希腊语:ἀρχαῖα,意为“古代的东西”)又称古细菌、古生菌或太古生物、古核生物,是单细胞微生物,构成生物分类的一个域,或一个界。这些微生物1970年前
  • 锶-90锶-90是锶元素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半衰期为29.1年,外观为有光泽的银色金属,但与空气接触后会迅速转为黄色,可经由β衰变形成钇-90(英语:Yttrium-90),其衰变能(英语:Decay energy)为0.
  • 阿尔伯特·埃德尔费尔特阿尔伯特·古斯塔夫·阿里斯蒂德斯·埃德尔费尔特(瑞典语:Albert Gustaf Aristides Edelfelt,1854年7月21日-1905年8月18日)是芬兰瑞典族画家、平面设计师及插画家。埃德尔费尔特
  •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英语:natural killer cell)是一种细胞质中具有大颗粒的细胞,简称NK细胞(NK cell),也称作大颗粒淋巴细胞(LG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es)。由骨髓淋巴样干细胞发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