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波

✍ dations ◷ 2025-04-25 09:54:04 #物质波
在物理学里,物质波(即德布罗意波)系指物质具有波动性的现象。由于物质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路易·德布罗意于1923年在博士论文《量子理论研究》里提出,粒子波长 λ {displaystyle lambda } (亦称“德布罗意波长”)和动量 p {displaystyle p} 的关系:其中, h {displaystyle h} 是普朗克常数。1927年,克林顿·戴维森与雷斯特·革末在贝尔实验室将电子射向镍结晶 ,发现其衍射图谱和后来基本粒子也被证实有波的性质。1999年,富勒烯被测出有波的性质。:424-433理论上,不只亚原子粒子有波的性质。例如:投球手以40米每秒投出一个质量为0.15公斤的棒球。这个球的波长为这比原子核的直径10−15米更小,直趋普朗克长度10−35。因此,现时的技术是无法观察出其波动性质的。

相关

  • 约翰·班扬约翰·班扬(英语:John Bunyan,1628年11月28日-1688年8月31日),本仁约翰英格兰基督教作家、布道家,著作《天路历程》可说是最著名的基督教寓言文学出版物。1628年,约翰·班扬生于英
  • 细胞穿孔在生物学中,去极化(英文:Depolarization)指的是细胞的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变化。在神经元和其他的细胞中,一个足够大的去极化作用将会导致动作电位。过极化与之相反并抑制
  •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英语: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科技,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
  • 黄嘌呤黄嘌呤(英语:xanthine)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人体及其他生物体的器官及体液中的一种嘌呤碱,常用作温和的兴奋剂和支气管扩张剂,特别用于治疗哮喘症状。咖啡因、茶碱及可可碱(主要在巧克
  • 三名法在分类学上,三名法(英语:Trinomial nomenclature)指针对低于种的分类单位所采用的命名方式。动物学和植物学中的三名法有差异。对于动物来说,只有一个物种以下的分类层级──亚种
  • 真蕨纲真蕨纲(Polypodiopsida),又称为链束植物(Monilophytes)是植物界中真叶植物下的两个演化支之一,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群。真蕨纲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
  • 密西西比密西西比州(英语:State of Mississippi)是美国南部的一个州。西边以密西西比河为州界,东南邻墨西哥湾。美国2012年人口估算显示,其人口达到298.5万。密西西比州面积为全美第32大
  • 肌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Myoepithelial cells,或myoepithelium),通常鉴于腺状上皮内,通常附于基底膜,位于管腔(英语:lumen (anatomy))细胞下方。肌上皮细胞也可能出现于α平滑肌(英语:ACTA2)肌动蛋白
  • 柏林市柏林(德语:Berlin,德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
  • 高雄市武德殿高雄市武德殿为日人所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为提倡武士道的尚武精神,每一郡治至少皆设有一栋以上的武德殿,其中高雄武德殿振武馆即为武德会于高雄支部之首。该栋建筑物采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