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蔬—世界蔬菜中心
✍ dations ◷ 2025-08-10 18:57:57 #亚蔬—世界蔬菜中心
亚蔬—世界蔬菜中心(英语:World Vegetable Center),简称亚蔬中心或亚蔬,总部位于台湾台南市善化区,于1971年5月22日设立,前身为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英语:the Asian Vegetab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由中华民国、美国、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七国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共同签约成立,2008年4月14日更名为“亚蔬—世界蔬菜中心”。是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的国际性非营利蔬菜研发机构,旨在培育优良蔬菜品种、提升蔬菜产销技术,以期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多收入的机会及提供更健康的膳食。1960、1970年代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发生饥荒问题,亟需大量粮食养活日益增加的全球人口,因此在世界银行之下成立了15个国际农业研发机构,研发人类所需的各种粮食,如稻米、玉米和小麦等,以及渔业、畜牧方面等,分别成立在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其地点除了靠近饥馑可能发生的地区以外,也会考虑该国能否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同一时期,美国国际开发署提出设立蔬菜研究机构的想法,当时中华民国政府随即响应,由农业先进沈宗瀚(时任农复会主委)、李国鼎及蒋彦士等极力争取设立在台湾。亚蔬中心最后选择将总部设在台湾的基本考量有:1971年,发起国共同签订备忘录成立“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1973年硬件设施完成后正式开始运作。原始宗旨在于研发及改良热带蔬菜品种,以协助东亚地区国家改善人民的营养结构问题,成立以来贡献卓著。迄今协助亚、非与中南美等贫瘠国家超过150个,提供各式作物的栽培种子与技术,2000年曾获亚洲开发银行评鉴为亚洲当地最具效益的农业研究机构。亚蔬中心的研发工作重点在于开发蔬菜优良品种、安全蔬菜栽培法、减低采收后损失,及增进蔬菜的营养价值。蔬菜是营养及经济价值相当高的作物,在联合国设下的千禧年发展目标和永续发展目标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以前者为例,尤其是(一)消除极度的饥饿与贫穷、(四)降低幼儿的死亡率及(五)改善孕妇的健康这三项。亚蔬中心所开发的品系可以被使用在较贫穷的国家,成为他们换取现金的重要来源,并且可以帮助穷人打击微量营养素缺乏的问题。亚蔬中心研发的四个主要蔬菜作物群组以及原生蔬菜,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蔬菜,包括:
茄科作物:番茄、甜椒、番椒、茄子
球茎葱科:洋葱、青葱、大蒜
十字花科:白菜、高丽菜
瓜类:小黄瓜、南瓜亚蔬中心的研究重点包括原生蔬菜,尤其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的原生植物。原生植物是指在当地生存已久、融入当地民众饮食方式之半野生食用植物,原生植物拥有多元、丰富的口感,且通常有很好的抵抗病虫害能力,许多原生植物都没有善加利用,尤其在非原产地的区域。亚蔬中心针对原生蔬菜进行营养价值与园艺特性的应用与评估,并积极加强收集原生蔬菜的种原。亚蔬中心傲视全球的资产即其搜集全世界最多的蔬菜种原。至今搜集超过来自一百五十五个国家、四百三十种类、五万七千品种的蔬菜种原,是全球知名的蔬菜研发重镇,在国际间享有极高的声誉。2008年开始亚蔬中心参与“斯费巴全球种子库”计划,将收藏的蔬菜种子备份存放于位于挪威北极圈内的“斯费巴全球种子库”(SGSV,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又称“末日地窖doomsday vault”)。亚蔬中心亦设立一套“蔬菜基因资源资讯系统”(AVGRIS,the AVRDC Vegetable 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透过这套系统可以取得亚蔬中心种子收藏和管理的相关资料,从注册、特性、评估、种子清单和种子配送等。亚蔬-世界蔬菜中心成立之初,就以帮助热带贫穷国家为主,多年来陆续推出很多适应当地环境的蔬菜,这些作物较能够承受高温气候,恰与对抗气候变迁及全球暖化的研究方向吻合。在极端气候效应下,产地条件的变数也很大,除了耐热,面对旱、涝等环境,及过于干燥或潮湿所带来的病虫害,都是作物品种改良研究的重点。目前亚蔬-世界蔬菜中心针对环境议题,培育作物新品种的研究方向,以耐热、抗旱为首要,这也是因应地球平均温度逐渐升高的正确研究方向。国际自然灾害频传,造成灾民严重粮食短缺营养不良,亚蔬中心提出透过提高的蔬菜产销技术,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贫穷人口的健康,并提升收入改善生活 。此外由于自然灾害频仍,亚蔬中心近几年来也积极投入“救灾种子”计划,让灾民获得所需营养和现金作物,协助灾民在自然灾害发生后迅速复耕与重建。目前经由“救灾种子”协助的范围包括遭受南亚海啸、莫拉克风灾和海地震灾等所侵袭的区域。总部: 台湾台南市善化区蔬果蔬菜收获后损失(英语:Post-harvest losses (vegetables))
相关
- 外科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外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科目,主要研究
- 头虱头虱(学名: Pediculus humanus capitis)是虱的一种,寄生于人类的头发或颈部的毛发之中。在人类身体其他毛发上寄生的虱都不是头虱。头虱呈褐色或灰色,有头、胸、腹三部分,以及六只
- 硫胺Thiamin硫胺(英语:Thiamine),又称维生素B1、维他命B1,命名为“thio-vitamine”(含硫维生素)。分子式C12H17N4OS+。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它
- 丁丙诺啡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是一种用以治疗鸦片类物质成瘾(英语:opioid addiction)与急、慢性疼痛的药物,市面上则以速百腾(subutex)等名称贩售。此药可借由口腔黏膜吸收、液体注射或拿
- 1917年俄罗斯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1917年俄国革命(俄语: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
- 基因本体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是一种系统地对物种基因及其产物属性进行注释的方法和过程。它的目标是:1)维护和发展有限的基因及其产物属性描述的词汇;2)注释基因及其产物,同化和传
- 约瑟夫·汤姆逊约瑟夫·汤姆孙爵士,OM,FRS(英语:Sir Joseph John Thomson,1856年12月18日-1940年8月30日,简称J.J.Thomson),英国物理学家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发现了电子并测定了其质荷比,这是
- 饭岛澄男饭岛澄男(日语:飯島澄男/いいじますみお Iijima Sumio ?,1939年5月2日-),日本物理学家暨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暨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NEC特别主任研究员、名城大学教授、名古
- 香荚兰香荚兰(学名:Vanilla planifolia),又称香草、香子兰、香草兰、港澳地区音译作云呢拿,是香草的一种,常用作甜品的香料。该词也指从本植物中提取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同种香料。香荚兰
- 乳房外柏哲德氏病乳房外柏哲德氏病(英语: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 EMPD),是一类罕见的、进展缓慢的外阴恶性肿瘤,是非侵袭的、乳腺外上皮内恶性肿瘤,包括外阴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