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出身南郡襄阳县有力豪族蔡姓子弟,姑母(蔡讽之姊)是东汉太尉张温之妻(王先谦的《后汉书集解》)。长姊与妹妹先后嫁给黄承彦(诸葛亮的岳父)与刘表成为继室。(《襄阳记》)
《襄阳耆旧记》载:蔡瑁,字德珪,襄阳人,性格骄豪自喜。少为曹操所亲。刘琮败降后,曹操顾访瑁宅,入蔡瑁私室,呼见其妻儿,并谓蔡瑁道:“德珪,故忆往昔共见梁孟星(梁鹄),孟星不见人时否?闻今在此,那的面目见卿耶!”是时,蔡瑁家在蔡洲上,其屋宇甚华丽,四墙皆以青石结角。家中婢妾数百人,别业四五十处。
汉末,蔡氏诸家最为鼎盛。瑁父蔡讽之姊嫁与东汉太尉张温;讽长女为黄承彦之妻;小女为刘表后妻,皆蔡瑁之姊。蔡瓒,字茂珪,为郿相,蔡琰,字文珪,为巴郡太守,皆蔡瑁之同宗堂室。
永嘉末年间,其子孙犹富,宗族甚强,共保于蔡洲上,后为草贼所诛杀,一门宗族都尽绝,令襄阳蔡洲一带无复蔡姓宗室者。
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代王睿为荆州刺史,当时江南宗贼兴盛,刘表为平定江南,曾和襄阳蔡瑁及南郡蒯越、蒯良一起商议平定江南的计策。
仕奉刘表期间,历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诸郡太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刘表获得汉廷封赐为镇南将军,其后蔡瑁则被刘表任命为“镇南将军军师”。
刘表有二子:刘琦和刘琮,起初刘表喜爱刘琦,后因刘表为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于是喜爱刘琮,欲以其为后,蔡瑁和张允亦经常诋毁刘琦而赞誉刘琮,刘琦不自宁,在诸葛亮建议下,向刘表请求出任江夏太守。后来刘表病重,刘琦曾去探望刘表,蔡瑁、张允担心刘表触动父子之情,会令刘表确立刘琦为嗣,因此将刘琦拒之门外,刘琦只得流泪离去。刘表去世后,蔡瑁、张允等遂以刘琮为嗣。
《三国志·先主传》的注引《世语》曾记载刘备在荆州时,蔡瑁和蒯越企图在刘表宴请刘备时谋害刘备,但最后没有成功。
刘表病亡后,拥护刘琮继位,在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入荆州时,与蒯越共同迫刘琮降伏曹操,尔后仕入曹操麾下,历任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封爵为汉阳亭侯。
蔡瑁,字德珪。襄阳蔡州(今襄阳市襄城东南老营)人。汉末襄阳大族。有田园四五十处,婢妾数百人。其父蔡讽,其姑母为太尉张温妻,其大姐乃襄阳名士黄承彦妻(诸葛亮岳母),小姐为荆州牧刘表续妻。瑁被刘表任命为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他和蒯良、蒯越辅佐刘表收回了零陵、桂阳诸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到达江陵后,听闻蔡瑁善打水战,命他及张允总统南征水军。但在赤壁之战前,蒋干中了周瑜的反间计,向曹操献上蔡瑁和张允阴谋反叛的报告,曹操一时没有分别其真伪,就召唤蔡瑁、张允二人前来,蔡瑁、张允二人不知其意,被曹操令武士推出去斩首。后来曹操才知道中计,但为时已晚。蔡瑁及张允被曹操误杀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使之没有一个善统水军的将领,同时也令荆州军团的忠诚度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