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袭

✍ dations ◷ 2025-08-03 11:37:41 #生年不详,卒年不详,东汉军事人物,东吴军事人物,三国战争身亡者,中国溺死者,余姚人,董姓

董袭(?-?),字元世或玄岱,扬州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群雄孙策麾下将领;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历任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威越校尉,最后官至偏将军。

孙策入驻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正值山阴贼领黄龙罗、周勃聚集数千人叛乱,孙策亲自出兵讨伐,董袭随孙策镇压叛乱,董袭成功手刃斩杀黄龙罗、周勃二人贼将,因战功而拜为别部司马,增其数千兵,升为扬武都尉。后跟随孙策征伐刘勋于寻阳、上缭、皖参与了孙策攻刘勋卢江皖城之战,之后攻击黄祖于江夏沙羡县亦有参与沙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其弟孙权继位,但孙权年少,孙权之母吴夫人担心他不能成事,引见张昭、董袭等人,问江东是否保障,董袭回答她:“江东地势,有三江之固,而讨逆明府,恩德在民。讨虏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江东的地势有长江的天险(易守难攻),而英明的讨逆将军(孙策),其恩德广施于百姓。今天讨虏将军(孙权)承继这样的基业,上下人等都愿意为其效命,平常的各种行政事务有张昭负责、而在用兵打仗的方面则由我董袭等人来指挥,这就是有着地利及人和的时势了(意指只欠天时),还请国太万万不要忧虑。)”众人皆应同。

后鄱阳贼彭虎等聚集数万人叛离,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分兵讨伐。董袭所向披靡,彭虎等人望见其旌旗便逃走,十日后乱事平息,他被拜为威越校尉,后迁为偏将军。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参与江夏之战,黄祖将两首蒙冲打横阻塞沔口,在两面大石上聚集数千人,弓弩乱发,箭如雨下,孙军不得向前。董袭与凌统各率百人死士为前部,众人被著两铠,乘着大舸船冲入蒙冲里,董袭持刀断开两首蒙冲之间的联结,孙权军才得以而进入。黄祖开门逃走,孙军一路追杀。明日孙权设宴,孙权举杯赞董袭:“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今日能有此宴会,都是将军斩断敌船连结的功劳。)”同年冬,赤壁之战于柴桑防守。

曹操南征濡须口,董袭跟随孙权解救,参与濡须之战,并命董袭率五楼船前住濡须口。至夜深时,暴风狂袭,五楼船倾覆,众将士乘走舸逃走,请董袭一起逃出。但董袭反驳怒斥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敢复言此者斩!(我受主公重任是指挥军队于此处防备贼兵,怎能不贯彻君命抛弃任务不顾而逃,有人敢再说要逃走的立刻斩首!)”于是无人敢再进言。最后五楼船果然倾覆,董袭浸死,孙权改服致丧,厚待其家人。

董袭身高八尺(184cm),武力过人,有志节,对人慷慨。极之忠于孙家。

《三国志》评曰:“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

谢承:“袭慷慨志节、武毅英烈。”(裴松之注引其《后汉书》)

相关

  • 中国国民党总理中国国民党主席是中国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自2001年起由中国国民党全体党员直选。《党章》第19条规定“主席之任期为四年,连选得连任一次。”从第七任党主席开始将根据2013年中
  • 华盛顿大火华盛顿大火(英语:Burning of Washington,法语:Incendie de Washington)是美加1812年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攻陷美国首都华盛顿后,对华盛顿特区的一次大规模报复性纵火行动。1814年8月24
  • 双塔区双塔区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下辖10个街道、2个镇、2个乡:
  • 婺源县.mw-parser-output ruby.zy{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p{user-select:none}.mw-parser-output ruby.zy>rt{font-feature-settings:
  • 无氧酸无氧酸,或称氢酸,即水溶性成酸性的二元氢化物得水溶液。这类物质除按一般二元化合物命名外,水溶液可以视为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
  • 合浦郡合浦郡,汉至唐的行政区划名。辖境大致包括今广西北部湾沿海和广东湛江, 阳江地区,最东端是今天广东江门市恩平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国,划出原南海、象郡交界处设
  • IRLIRL 可以指:
  • 氖氢离子氖氢离子是一种阳离子,由氢正离子及氖原子组成。它是一种在星际空间发现的稀有气体多原子离子(或分子)。
  • 氟硼酸铵氟硼酸铵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4BF4。氟硼酸铵可以由硼酸和氟化铵在硫酸中反应得到。氨和氟硼酸反应,也能生成氟硼酸铵。
  • 咀菜禅师《咀菜禅师》(越南语:,初刊时标题前有小字标明“革命外史”),越南汉文小说,由20世纪初期越南革命家潘佩珠(署名“天赋”)撰,内容讲述爱国人士咀菜禅师有感越南被外国侵占,为求普渡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