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52号潜艇 (1917年)

✍ dations ◷ 2025-08-17 15:43:19 #U-152号潜艇 (1917年)

陛下之152号潜艇(德语:SM U 152)原是由汉堡赖厄施蒂格船厂承建的一艘商用潜艇(德语:Handels-U-Boot),设计用于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运送重要物资。后因战略需求,它自1916年12月16日被德意志帝国海军收编为U-151级巡洋潜艇(德语:U-Kreuzer)的二号艇,于1917年5月20日下水,至同年10月17日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U-152号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的329艘德国军用潜艇之一,曾参加过大西洋潜艇战。在其两次远洋巡航中,共击沉协约国或中立国的19艘商船,容积总吨为37505吨。战后,该艇于1918年11月24日移交英国正式投降,至1921年被拖出英吉利海峡凿沉。

U-152号原是由德意志远洋航运公司(,简称)于1916年11月29日订购的一艘商用潜艇(德语:Handels-U-Boot),它由汉堡的赖厄施蒂格船厂承建,设计用于突破英国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德国实施的海上封锁,在德国和当时仍保持中立的美国之间运送货物。但在动工后不久,德意志帝国海军便于1916年12月16日根据P项战时订单()将其收编为U-151级潜艇的二号艇,并按军用标准改造成巡洋潜艇(德语:U-Kreuzer)。

改作军用的U-152号水面排水量1512吨,水下排水量1875吨;推进系统的总功率调整为柴油机和电动机各800匹公制马力(588千瓦特),可分别提供最高12.4节(23.0千米每小时)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2节(9.6千米每小时)的水下航速,其中5.5节(10.2千米每小时)航速时的水面续航里程高达25,000海里(46,000千米)、3节(5.6千米每小时)航速时则可在水下巡航65海里(120千米)。U-152号配备两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甲板炮(英语:Deck gun)则安装有两门150毫米45倍径(英语:15 cm SK L/45)艇用高射炮(德语:Utof)。其额定船员编制为6名军官和50名水兵。

U-152号于1917年5月20日下水,至同年10月17日在首任艇长、海军上尉康斯坦丁·科尔贝的指挥下交付使用(英语:Ship commissioning)。继科尔贝之后,格哈特·冯·齐策维茨少校(1918年5月4日-8月24日)和阿道夫·弗朗茨上尉(1918年8月25日-11月15日)也曾担任过该艇指挥官。完成海试(英语:Sea trial)后,U-152号被编入驻基尔的巡洋潜艇部队()服役,并一直隶属于该部队直至战争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U-152号在北大西洋执行过两次巡逻,共击沉19艘协约国或中立国商船,容积总吨为37505吨。它的受害者中包括两艘美国多桅纵帆船——朱莉娅·弗朗西丝号(,1918年1月27日击沉)和A·E·怀兰号(,1918年3月13日击沉)、挪威的三桅帆船探路者号(书面挪威语:«Stifinder»)(1918年10月13日登船并凿沉)、西班牙货轮吉拉达号(,1918年1月25日击沉)以及美国海军货轮提康德罗加号(英语:USS Ticonderoga (1918))(1918年9月30日击沉)。

提康德罗加号隶属于美国海军海外运输部,当时正负责运送一批战马前往西线。途中由于机械问题,该船未能跟上其护航船队。因此,当行至距离美国东岸约1,600海里(3,000千米)的大西洋上时,U-152号得以在未被察觉的情况下发射鱼雷并截停提康德罗加号。之后,潜艇在相距500米的范围内以150毫米炮实施炮击;第一轮齐射损坏了货船的舰桥和艏楼,第二轮则击伤了船艏炮。由于对方还火,双方的交战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提康德罗加号的船长、海军少校詹姆斯·乔纳斯·麦迪逊(英语:James Jonas Madison)在战斗过程中脚负重伤,后来不得不在医院截肢。尽管如此,他当时仍然坐在椅子上继续领导货船并下令开火。他下达的最后一项命令是弃船,随即便因失血过多而晕倒。麦迪逊被转移到最后一艘没有被击中的救生艇上,与艇上31名水兵一起幸存下来,其余阵亡人数高达205人。英国轮船摩尔王子号()于四天后救起幸存者;U-152号则俘获了提康德罗加号的大副、预备役中尉弗兰克·穆勒和预备役初级中尉朱尼厄斯·富尔彻。船长麦迪逊中校后因英勇抗争而被授予荣誉勋章;1940年入役的麦迪逊号驱逐舰 (DD-425)(英语:USS Madison (DD-425))也以其姓氏命名。

击沉提康德罗加号的前一天,即1918年9月29日,U-152号还与美国海军油轮乔治·G·亨利号(英语:USS Victoria (AO-46))发生了炮战。后者当时正从法国返回美国,它被潜艇的一枚炮弹击中,另一枚则近距脱靶。尽管船身遭到受到严重破坏及数名船员负伤,这艘美国船还是设法逃脱了,甚至在战争结束前仍能够执行另外四次运输任务前往法国。

当U-152号完成最后一次作战巡航,并于1918年11月返回德国后,战争已然结束。根据停战协议的要求,该艇于1918年11月24日作为战利品移交英国,并在哈维奇正式向协约国投降。它于1918年12月在伦敦塔桥展出,然后被搁置在朴次茅斯。至1921年6月30日,U-152号最终被拖出英吉利海峡凿沉。

相关

  • 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瓜达卢佩-伊达尔戈条约》(英语:Treaty of Guadalupe Hidalgo,西班牙语:Tratado de Guadalupe Hidalgo)是美国与墨西哥签订的结束美墨战争的和平条约,美军攻陷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 斯内克河斯内克河(英语:Snake River,也译作蛇河),是美国西北部一条主要河流,也是哥伦比亚河最大的支流。斯内克河发源于怀俄明州黄石公园附近,向西流经斯内克河峡谷进入爱达荷州。由东向西
  • 淮阳坐标:33°43′59″N 114°51′00″E / 33.73306°N 114.85000°E / 33.73306; 114.85000淮阳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周口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周口东北部,河南省的东部。
  • 太阳系探索年表这是一个按航天器发射日期排列的太阳系探索年表。其中包括:但不包括:下表的日期为发射日期,但可能需一段时间后才能达到目标。如旅行者2号,发射于1977年8月20日,但于1989年才造访
  • 林玉成 (文莱)丕显拿督林玉成(马来语:Yang Dimuliakan Pehin Orang Kaya Pekerma Dewa Dato Seri Setia Lim Jock Seng,1944年1月22日-),文莱政治人物,曾任外交与贸易部第二部长。在他担任部长期
  • 马克·费尔特老威廉姆斯·马克·费尔特(William Mark Felt, Sr.,1913年8月17日-2008年12月18日),1970年代曾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副局长,在1972年的水门事件中,他就是向《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
  • 阿拉丁帕夏阿拉丁贝伊或称阿拉丁帕夏,奥斯曼帝国的创立者奥斯曼一世之子,奥尔汗一世的兄弟。现有资料暂时不能确定他和奥尔汗谁年龄更长,不过是奥尔汗·加奇统治了国家并称为一个冠以“苏
  • 蕭洒蕭洒(1896年8月16日-1981年4月23日),字雅斋。河南省许昌县西北嘉禾寨萧庄人。民国37年(1948年)在河南省第三选区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
  • 隆庆一郎隆庆一郎(1923年9月30日-1989年11月4日)是日本的脚本家・小说家。东京都赤坂出身。本名池田一朗(いけだ いちろう)。
  • 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时间轴1994年大西洋飓风季是一次活跃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大西洋飓风季,一共产生了7个获得命名的热带气旋。本季从1994年6月1日正式开始,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大西洋形成的时间段。热带风暴阿尔贝托是第一个获得命名的风暴,于6月30日形成,全季最后一场风暴则是11月21日消散的飓风戈登。这个时间轴中记录了本季所有热带气旋形成、增强、减弱、登陆、转变成温带气旋以及消散的具体信息。还包括实际操作中没有发布的信息,如美国国家飓风中心在风暴过后进行的回顾。包括最大持续风速、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