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柏林人

✍ dations ◷ 2025-11-18 12:31:17 #我是柏林人
坐标:52°29′06″N 13°20′40″E / 52.484932°N 13.344395°E / 52.484932; 13.344395“我是柏林人”(德语:Ich bin ein Berliner)是1963年6月26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在西柏林演讲中的一句名言。当时正值冷战,柏林墙已开始建造,西柏林被东德包围。这一部分演说内容为:译文:两千年前最自豪的句子是“civis Romanus sum”(我是罗马公民)。今天,在自由世界,最自豪的句子是“Ich bin ein Berliner”(我是柏林人)……所有自由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是柏林的公民。因此,身为自由人,我以“Ich bin ein Berliner”感到自豪!以德语说出“我是柏林人”这句子,是肯尼迪在最后才想到的。他走上舍恩贝格市政厅时,向翻译员罗伯特·洛赫纳请教这句子的德语说法,以小纸张标下读音,并练习了几次。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攻占柏林后,对德国首都严加控制。起初柏林分为四区,分别由法国、英国、美国和苏联管治;苏军封锁柏林时,美军以空运向西柏林居民提供粮食。后来,由法英美控制的三区俨然成为西德的外飞地,被东德完全包围。(正式来说,西柏林不属于西德;柏林全市在两德统一前都受盟军军法统治。)1952年起,东西之间的边境关闭,只有柏林分界仍然开放。成千上万的东德人经西柏林转投西方,流失的劳动力足以使东德经济崩溃。1961年,瓦尔特·乌布利希领导的东德政府在西柏林周围树立了一堵布满尖刺的围墙。东德政府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声称围墙用于防止西德“法西斯政权”的间谍和特工进入东方。这就是柏林墙,全世界绝大部分意见都认为这是用于防止东德市民逃亡。数个月后,围墙改以混凝土建造,“死亡地带”的建筑物被拆毁,由东德守卫持机枪驻守。1962年,彼得·费查因尝试越过围墙,成为第一个死在围墙前的东德人。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阵营被指责没有致力阻止围墙树立。1961年7月25日,即美军4月猪湾入侵古巴失败后不久,肯尼迪发表总统演说,重申美国拥有“四国权利”,会坚决防卫西柏林,但同时表示无法阻止苏军继续占领东德。根据都市传说,肯尼迪的“Ich bin ein Berliner”一句犯了语法错误,这句子的意思是“我是‘柏林’甜圈”,而非“我是柏林人”。Berliner是一种可能源于柏林的果酱甜圈。肯尼迪应该说“Ich bin Berliner”,表示“我是柏林人”。多了不定冠词“ein”,他的话就表示他不是人类的Berliner,即“我是甜圈”。德语语法中,提及一个人的职业或住处时,应略去不定冠词“ein”;然而,由于肯尼迪运用的是象征手法,故必须加上“ein”,“Ich bin Berliner”反而是不正确的:因为他不是真的来自柏林,只是以此表达和柏林市民团结一致。这都市传说的起缘不明。1983年出版的间谍小说《柏林游戏》(Berlin Game)中,主角说出这句话:我说:“Ich bin ein Berliner.”这是个笑话。Berliner是甜圈。肯尼迪总统作出那著名的宣告后当天,柏林的漫画家一整天都在画会说话的甜圈。《纽约时报》一篇书评明显视这句话为真,补上了肯尼迪的听众感到有趣的细节:“Ich bin ein Berliner.”就是肯尼迪总统说的话,整个城市的市民都乐透了,因为“Berliner”在当地用语中是个甜圈。1988年,威廉·J·米勒在4月30日《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写道:约翰·F·肯尼迪总统在柏林墙前使用德国词组的事,值得一再提起。他身旁的作家认为,宣告自己为柏林的象征市民会很美妙。所以,“Ich bin ein Berliner.”他们所不知道,但很容易发现的是,当地市民从不自称“Berliners”。他们把那词语用来称呼一种通常在早餐时吃的受欢迎甜点。故此,虽然柏林市民明白和欣赏总统慷慨激昂的演说所表达的情感,但听到总统说“我是果酱甜圈。”时也不禁窃笑。事实上,米勒把事实刚好说反了:柏林市民的确自称“Berliner”,而从不以“Berliner”称呼果酱甜圈。在德国其他地方称为“Berliner”的甜点,在柏林和附近只称作“Pfannkuchen”(煎饼)。因此,德国其他地方留意到这歧义,肯尼迪在柏林的听众却没有留意。总而言之,“Ich bin ein Berliner.”正确表达了肯尼迪要说的意思。虽然传言不实,但很多英语传媒都一再重复,这些传媒包括:BBC的《来自美国的信》节目、《卫报》、 MSNBC、 CNN、《时代》杂志 、《纽约时报》,也在英语作家Norman Davies和Kenneth C. Davis讲述德国的书中提及,甚至连语音合成置标语言的说明书也有。演讲辞经在德国学习的罗伯特·洛赫纳(Robert Lochner)校订,也在西柏林市长维利·勃兰特等很多德国人面前排练过。当天的录影和录音显示演说完结后,在场只有热烈的掌声;后来出现的笑声,出现在肯尼迪打趣地感谢翻译员把他的德语句子翻译成德语之时。演讲中出现了两次“Ich bin ein Berliner.”,并以此作结。肯尼迪说的不是标准德语,而是带有波士顿口音的英语“ish bin ein Bearleener”读音。

相关

  • 个体发育个体发生学(英语:Ontogeny),或称做形态发生学,是描述一个生命体从受精卵到成体的起源和发育。个体发生学在发育生物学、发展心理学和发展生理学中被研究。更一般的用语,个体发生学
  • 维利·亨尼希埃米尔·汉斯·维利·亨尼希(Emil Hans Willi Hennig,1913年4月20日-1976年11月5日)是德国生物学家,亲缘分支分类法(种系发生学的系统分类学)的创始人,他在进化论和系统分类学方面的
  • 碳氧化物碳氧化物是指只由碳与氧组成的化合物。最简单常见的碳氧化物包括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除了这两种为人熟知的无机物,碳与氧其实还能构成许多稳定或不稳定的碳氧化物,但在
  • 棒球示范项目:1912、1936、1952、1956、1964、1984、1988棒球是一种团体球类运动,由人数最少为9人的两支队伍在一个扇形的球场进行攻击与守备。棒球球员分为攻、守两方,攻方球员利
  • 平话字平话字(Bàng-uâ-cê),也称作“福州话罗马字”(Hók-ciŭ-uâ Lò̤-mā-cê),是19世纪早期来福州的英美传教士根据福州话韵书《戚林八音》设计出的一种罗马化文字,英文也称作“Fo
  • 超临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英语:Supercritical fluid, SCF)是一种物质状态,当物质在超过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以上,气体与液体的性质会趋近于类似,最后会达成一个均匀相之流体现象。超临界流体类似
  • 头部移植头部移植,是一种外科手术,其目的是将一个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部嫁接到另一个的身体上。头部移植曾经在狗、猴子、老鼠等动物上做过实验,但目前尚无在人类应用的记录。由于重新联接
  • 吴立新吴立新(1966年9月17日-),安徽桐城人,中国物理海洋学家,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1994年取得北京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担任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及副校长一
  • span class=nowrapMnSOsub4/sub/span硫酸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MnSO4,是一个粉红色固体,化学实验室常用的锰(II)盐之一。硫酸锰可由二氧化锰和二氧化硫反应得到:
  • 水刀水刀(英语:Water jet cutter)是将水流以高压方式喷出的水柱去切割物体的一种工具。水刀特点在于没有热应力,因此可在无高温的切割过程中,被切割物没有化学变化,也不会变形。水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