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焕

✍ dations ◷ 2025-10-22 03:52:17 #1633年出生,1637年逝世,明思宗皇子,清朝被处决者,朱姓,还俗人物

朱慈焕(1633年-1637年),为明思宗第五子,母亲是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在民间有朱三太子之称。虽然事实上的朱慈炯才是“朱三太子”,但因民间称太子朱慈烺为“悼皇帝”,二子朱慈烜一出生就夭折,故三子朱慈炯被民众称为“朱太子”(其实是第三皇子),由此开始序齿,故四子朱慈炤称“朱二太子”,慈焕被称为“朱三太子”。有许多人自称是“朱三太子”,试图起义。如杨起隆案、王士元朱三太子案。

不过,聪明伶俐且能通灵的“五皇子”朱慈焕,比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显然在民间更具影响力。

崇祯六年(1633年)出生,是明思宗朱由检的第五个儿子。

崇祯十年(1637年),思宗因军用告急,向疏亲李国瑞(孝定皇太后的侄孙)征用银两不得,大怒,正要惩处李国瑞,思宗的外婆瀛国太夫人、岳父周奎、姑祖父王昺一齐入宫求情,明思宗将国瑞在狱中打死。此时朱慈焕已病笃,突然对明思宗说:“九莲菩萨(即孝定皇太后的尊称)说了:“皇上对外戚太差,要让皇子们统统死光。”随即死去。思宗大惊,在宫中对九莲菩萨大加祭祀,一连三天三夜。明思宗认为慈焕灵异,追封“孺孝悼灵王玄机慈应真君”,时礼科给事中李焻指不应以道教的真君名号作为皇子封号,这属于邪教,但思宗不理会,几年后,思宗还是改封了“宣显慈应悼灵王”,去除了“真君”之号。

野史传说朱慈焕并未病死,只是一度生病,梦见九莲菩萨欲杀尽皇子,但明思宗在宫中礼拜九莲菩萨之后,慈焕即病愈,甲申之变时,慈焕伪装为僧,逃至江南,继续反清复明,人称“朱三太子”。

甲申之变后,明朝宗室颠沛流离,无所考据,有一个名叫“王士元”的人,自称“朱三太子”(即朱慈焕),与很多士人有联络,后被官府所拘捕。

遭审问时,官府问他:“朝廷待汝不薄,何为谋反呢?” 答:“吾数十年来改易姓名,冀避祸耳,本朝有三大恩于前朝,吾感戴不忘,何尝谋反?” 官府问:“何为三大恩?”答:“本朝诛杀流贼,与我家报仇,一也。凡我先朝子孙,从不杀害(此条不实,借机乞怜),二也。 朱家祖宗坟墓,今上躬行祭奠,命人洒扫,三也。”“况吾今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乃不作反于三藩之乱时,而反于清宁无事之日乎?且所谓谋反者,必占据城池,积草屯粮,招军买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于此乎?”官府认为辩解有理,将他软禁于一屋,并不用刑,上奏朝廷。

王士元自述身世为:他是定王朱慈焕,明甲申之变时,十一岁,崇祯帝把他交给王太监藏匿民间,王太监却把他交给流寇李闯,李闯命一个毛姓将军看守他,后来清兵入关,毛将军带着他出奔到河南种田,流离颠沛。十三岁时,毛将军听说清兵正在缉捕流寇余党,于是抛下他,自己逃亡了。他走到朱元璋故居凤阳,遇到一位姓王的老乡绅,曾任明朝谏官,细询根由,执手悲泣,乃留在王家,作为其养子,改姓“王”,取名“王士元”。

王谏官病故后,士元年方十八九,被王家子孙破门,至一佛寺中剃发出家,偷生度日,后结识一个姓胡的余姚人,亦明官员后裔,后两人谈艺论文后,胡颇钦佩他的才学,劝他还俗,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自此以教书谋生,居于四明山,但是官府访查之下,他只好迁居山东,化名“张用观”,斋号“潜斋”,自称“浙东张老先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士元化名“何诚”,在宁波向秀才张月怀租屋居住,不久,张月怀请士元饮酒畅谈,士元酒后狂悖,自称是崇祯皇子,月怀打算借此机会起义,拥立“朱三太子”,事情遭到官府侦查,士元大惊,便带家属徙居湖州长兴县。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一名僧人张念一听说了这件事,于是向檀越募集香火钱,自称要“助朱三太子起义”,士元又被官府追缉,后风声极紧,宁波、镇海都“一步一步挨查”,三子一孙被逮捕,士元和另外一个儿子流亡。士元一妻一妾、三个女儿、一个儿媳,均按照明思宗家法,全部上吊自尽,以免受辱。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官府于张念一口供中,得悉士元行踪,遂把山东汶上的士绅李力远家教书的士元拘捕,押解京师受审,此时王士元已经七十五岁了。

朝廷大臣还是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应拟大辟,以息乱阶。”为罪名将他处死,并以谋反罪,决议将其一家凌迟,上奏康熙帝,康熙认为凌迟太残忍,改为斩立决,儿孙全部斩首。

李力远则辩称:根本不知道自己家的家教老师是明朝皇子,自己曾当过县令,深受清朝的大恩,退万步言,就算是自己不顾念恩情,也害怕刑罚,如果遇到叛变头目一定会报告官府,更何况是如果要藏匿犯人,怎么可能公然让他留在家中,而不将他藏匿于深山野岭呢?如此可见,他是无辜的。朝廷认为李力远不可能不知情,但是从轻发落,将其一家“流放三千里”,发配到伯都讷。另外与朱三太子案有关的一百多人等,一律流放至宁古塔、齐齐哈尔等地。

三女

朱曾裕,朱和兟之子

相关

  • 太平洋西北地区太平洋西北地区(英语:Pacific Northwest)是指美国西北部地区和加拿大的西南部地区,又称“卡斯卡迪亚”(Cascadia;得名自喀斯喀特山脉),主要包括阿拉斯加州东南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 雨天雨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七十三个(八划的则为第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雨部归于八划部首。雨部只以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
  • PD-1n/an/an/an/an/an/an/an/an/an/a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英语: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也称为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4,CD274)或 B7同源体1
  • 阴道前庭窝阴道前庭窝(fossa of vestibule of vagina, fossa navicularis),是一个阴道/处女膜到阴唇系带之间的船型凹地。可以在处女膜和小阴唇之间的在巴多林氏管上凹槽组织中可看到小型
  • 克利青克劳斯·冯·克利青(德语:Klaus von Klitzing,1943年6月28日-),德国物理学家。他因于1980年2月5日在格勒诺布尔高强度磁场实验室发现量子霍尔效应而获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冯·
  • 中央区中央区(希伯来语:מחוז המרכז‎)是以色列六个行政区之一,首府拉姆拉。面积1,276km²;人口约161万(2005年),其中犹太人占88%、阿拉伯人占8%。
  • 泛滥平原冲积平原,又分为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冲积扇平原,泛滥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在中游冲积扇及河口三角洲间形成的下游平原地貌。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
  • 单鳍七鳃鳗属单鳍七鳃鳗属(学名:),又名鱼吸鳗属,是七鳃鳗目七鳃鳗科的一属。主要分布于北美。该属有六种:
  • 范尧范尧(1862年4月4日-1923年),字伯祈,号景唐,一号君虞,行一,四川省顺庆府西充县人,世居城西李家沟,迁居大硚场中和坝,光绪十五年己丑恩科本省乡试第68名举人,光绪十六年庚寅恩科会试第275
  • 豆梨豆梨(学名:),又名鹿梨(图经本草)、阳檖、赤梨(尔雅)、糖梨、杜梨(贵州土名)、梨丁子(江西土名),为蔷薇科梨属下的一个种。生长于中国大陆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