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拉欣帕夏(阿拉伯语:إبراهيم باشا、英语:Ibrahim Pasha,1789年-1848年11月10日)是十九世纪埃及的一位将军,他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儿子,在1848年7月至11月作为摄政王领导国家。
易卜拉欣出生于奥斯曼帝国鲁米利亚的德拉玛,位于当今的希腊马其顿地区,母亲是一位希腊基督徒,父母已离婚。
母亲改嫁穆罕默德·阿里,穆罕默德·阿里亦视易卜拉欣如己出,赐名易卜拉欣,以奥斯曼帝国的传统及伊斯兰文化教导他。
1805年,易卜拉欣的养父仍忙于巩固其在埃及的地位。易卜拉欣在十六岁时便被当作政治人质送到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阿里被承认为帕夏,并击败英国少将亚历山大·马更些·弗雷泽(Alexander Mackenzie-Fraser)后,易卜拉欣获准返回埃及。
1813年,穆罕默德·阿里往阿拉伯发动对阿尔沙特的战争。易卜拉欣则留下统领上埃及,并继续打击马木留克的残余势力。1816年,易卜拉欣替代图辛帕夏(Tusun Basha)统领在阿拉伯的埃及军队。
穆罕默德·阿里将欧式的训练方法引入军队,易卜拉欣亦可能接受了一些军事训练,但他所领导进行的战事却具古老的亚洲特色。对沙特的战事持续了两年,以沙特家族的失败而告终。1813年,穆罕默德·阿里于麦地那的港口延布登陆,并攻克麦地那,易卜拉欣则跟随其后进入内志沙漠,摧毁敌人的据点。埃及军队的欧式训练及其大炮使他们享有绝对优势,困难之处在于横越沙漠赶往麦地那以东四百里的沙特要塞德拉伊耶以及敌人在战场上所表现的勇气,这使埃及军队相当艰辛。易卜拉欣则展示了他的力量和韧性,他与他的军队一起分担困境,不为失败所挫。1818年9月,阿卜杜拉·伊本·沙特投降,埃及军将迪里耶摧毁。
1819年12月11日,易卜拉欣凯旋回到开罗。他对法国人苏莱曼帕夏给予支持,苏莱曼帕夏以欧洲的模式训练埃及军队,易卜拉欣提出要让自己作为新兵一样受训。1824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任命穆罕默德·阿里为摩里亚(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的统治者。马哈茂德二世未能摆平希腊革命,遂请求埃及军队的协助。1822年,希腊人击败由马哈茂德·德拉马里帕夏(Mahmud Dramali Pasha)所领导的三万大军。
易卜拉欣带领一支舰队及一支一万七千人的军队开赴伯罗奔尼撒,于1824年出航,易卜拉欣只能在罗得岛及克里特之间前行。易卜拉欣担忧希腊火船对舰队构成的威胁,因而停止进军,直至希腊海军因薪酬问题而哗变,易卜拉欣于1825年于莫顿登陆。1828年,西方势力介入希腊革命,并签署了协定。
易卜拉欣的军队在摩里亚的战争里表现出有力而凶猛,轻易击败希腊人。对迈索隆吉翁的围攻使他及奥斯曼帝国军损失惨重,但仍能在1826年攻陷米索隆。面对希腊的游击部队不断侵优,易卜拉欣遂以摧残希腊及将居民遣至埃及当奴隶作为回应。这引起了欧洲的愤慨,终引致英国、法国及俄国海军的介入,爆发纳瓦里诺海战,联军取得胜利,法国远征军登陆。根据1828年10月1日签订的协定,易卜拉欣撤离了希腊。
奥斯曼帝国政府对易卜拉欣甚为猜忌,曾计划阻止他返回埃及。在纳瓦里诺海战见过易卜拉欣的军官形容他的身材矮胖,有天花的痕迹。1831年,穆罕默德·阿里与朴特的争端越演越烈,易卜拉欣被派遣前往征服叙利亚。1832年5月27日,经历惨烈的围城战后攻克阿卡,又占据大马士革。7月8日,易卜拉欣于霍姆斯击败一支奥斯曼帝国军,7月29日于贝兰击败另一支奥斯曼帝国军,并进军小亚细亚,于12月在科尼亚击败大维奇尔领导的军队。
5月6日屈塔希亚会议(Convention of Kütahya)的结果使穆罕默德·阿里得到叙利亚。易卜拉欣军中有欧洲军官的协助,易卜拉欣的聪慧、耐力及能量都使这些军官信服,相反奥斯曼帝国的军官自大傲慢、不学无术。他在战事里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展示了他的外交手腕及机智。战后,易卜拉欣成为叙利亚的统治者,他迫不得已要实行父亲的苛索政策,导致政府的声望下跌,终引发叛变。
1838年,朴特认为帝国已经有能力重启战端,易卜拉欣在1839年6月24日于努赛宾获胜,但英国及奥地利帝国介入以维持奥斯曼帝国的完整性,他们的海军切断了易卜拉欣与埃及的通讯,易卜拉欣被迫于1841年2月撤离叙利亚。
此后,易卜拉欣没有再参与战争,他的健康状态亦转差。1846年,易卜拉欣出访西欧。在父亲患上失智症后,易卜拉欣在1848年7月成为摄政王,直至11月10日易卜拉欣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