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殉

✍ dations ◷ 2025-01-22 23:48:58 #人殉
殉葬又称陪葬,是指以器物、畜牲甚至活人陪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活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人殉并不同于人祭,并不具有人祭的宗教性质,且人殉中也会有自愿殉葬的现象。另外,中国古代也有赐已死之人陪葬帝王、贵族、尊亲属等的风俗,这多半是一种褒扬死者的作法。殉葬习俗在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中就已开始出现。根据考古发现,商朝贵族死后有时会有战俘或死者亲属、亲兵作为殉葬品,即人殉。甲骨文记载的商朝的人祭约一万三千,其中四分之三为武丁时期,主要为战争俘虏,武丁之后商朝的人牲和人殉都在不断减少。在安阳小屯侯家庄发掘的殷陵大墓中,殉人竟有百余人之多。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最多的一次杀了585个战俘进行人祭。《西京杂记》卷六记载:“幽王(周幽王)冢甚高壮,羡门既开,皆是石垩,拔除丈余深,乃得云母深尺余。见百余尸纵横相藉,皆不朽。唯一男子,余皆女子,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周王陵至今尚未被考古发现,但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长安张家坡西周遗址、鲁国东南部的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殉人墓和山东临沂凤凰岭殉人墓、曾侯乙墓等多地都发现过殉人。《墨子·节葬下》所说:“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史记·秦本纪》就有记载,秦武公死时,“初以人殉死,从者66人。”秦景公墓中挖出166具殉人和20个人牲。战国中期,秦献公曾下令禁止人殉。另外秦始皇死时,最有名的陪葬物并非活人,而是象征保卫的兵马俑,虽然秦始皇陵尚未被挖掘,但是《汉书》中记载秦始皇陵杀殉了数万人。《礼记·檀弓下》记载,陈干昔临死时嘱咐儿子让两个婢女与他殉葬,其子说:“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说明摒弃殉葬渐成新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俑代人殉葬(秦始皇的兵马俑即为一例),而以人形俑陪葬甚至也被认为不仁。汉朝以后,活人殉葬习俗式微,但偶有发生。如史书记载三国时吴将陈武战死,孙权下令以陈爱妾殉葬。汉武帝生前曾禁止殉葬,死后无人殉陪葬的记载,但陕西考古人员称在其陵墓茂陵附近发现大量修陵人的墓地。从汉朝到宋朝,除边远地区以外,殉葬多半是偶然的事件,不再是一种制度。辽金年代,一些边疆民族依然保留着活人殉葬的习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金代女真贵族下葬风俗是不用棺椁但要殉葬,‘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成吉思汗死时,灵柩经过之处,所遇之人“尽杀之”以殉葬,杀了近两千人,另外还用四十名贵族女子殉葬。《马可·波罗游记》记载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兀死时杀殉了两万多人。到了大蒙古国改国号为元朝后,殉妾行为被禁止。有学者根据伪书《心史》的记载,认为明初因循元朝人殉制度,历来反对人殉的儒家文化尚不能发挥其作用。明朝初期,殉葬制度在中原地区被明太祖重新恢复。除皇帝的妃嫔外,宗室藩王亦有效仿。明太祖生前命自己亡故儿子的妻妾殉葬。死时,有十数名后宫女子殉葬。明惠宗对生殉宫女的家属进行了表彰和封赏,“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建文帝以张凤、李衡、赵福、张弼、汪宾、孙瑞、王斌、杨忠、林良、李成、张敏、刘政等,由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为本所千、百户,其官皆世袭。以诸人皆西宫殉葬宫人父兄,世所称朝天女户者也。”。明成祖对殉葬持支持态度,永乐初年,朝廷讨论要革除明惠宗升授的官员。明成祖表示:他每这几家都是好职事,不动。明成祖死后有十六个妃子和几十名无位号的宫御生殉,所被迫殉葬的妃嫔中还有朝鲜女子韩丽妃,朝鲜史书载有集体殉葬时女子们的哭泣哀求情景,惨不忍睹。明仁宗有五妃生殉,其中包括有宠、有三个儿子并家有侯爵封号的郭贵妃;明宣宗有十名女子殉葬,除其一为惠妃何氏(追赠贵妃),其余皆无妃位,英宗年间方为她们追赠妃号,加以谥号。明英宗反对殉葬,但因政治原因,也曾经在复辟成功后亲自下令其弟明代宗的妃嫔殉葬。直到明英宗去世前,才命令废除活人殉葬。《明史·英宗后纪》评论他,“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中称:“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继任皇帝明宪宗忠实执行之,自此,明朝妃嫔殉葬制度被从法制上禁绝。但皇族要求妻妾殉葬的思想仍存。成化十年(1474年)七月甲戌,辽王朱豪墭上奏嫡长子朱恩鏋病故,儿子的妻妾们“俱无所出,宜令殉葬”。明宪宗表示:先帝上宾,顾命,毋令后宫殉葬,可以为万世法。况王府前此未尝有用殉者。今辽王葬其子乃欲以其妇殉之,何其戾耶,礼部其移文所司启王勿用迁其妇别室毋令失所。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宁河康僖王朱美堛逝世,宫人王氏等人俱自尽,并赠夫人。王世贞认为这是明宪宗“以其节烈而旌之,不知其亦从殉也”。清兵入关之前,后金社会存在活人殉葬的记载。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的妹妹沾河姑逝世,“以两女殉之”。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病死,大福晋阿巴亥殉葬,一说为努尔哈赤的命令“俟吾终,必令殉之”,一说为阿巴亥感太祖生前的宠爱,自愿殉死;实则很可能是皇太极为继承权争夺,逼杀嫡母的结果。另有侍臣雅荪,因逃避殉葬而被逮捕处死。清太宗死,侍从敦达里、安达里两人当众自杀殉葬。入关之后的顺治朝,此风仍存。《汤若望回忆录》载董鄂妃去世后,清世祖将30名宫女太监殉葬。世祖死时,贞妃董鄂氏和侍从傅达理两人自杀殉葬。到清圣祖康熙年间,御史朱斐上书,“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敕禁奴仆殉主,明令彻底废除活人殉葬之习。在古印度吠陀时期,寡妇是可以改嫁的,公元2世纪以后寡妇不许改嫁,以后规定日渐严苛,必须殉葬,殉葬制度又称娑提(亦作萨蒂),是古印度神话故事中的一名年轻女神,娑提因父亲侮辱她的意中人湿婆神而跳入圣火中自杀,然后转生为雪山神女与湿婆重逢。最早的殉葬行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拉蔚威玛(Raviverma)王妃殉葬,印度人相信一个殉葬的妇女将能够升上天堂。殉葬者要穿上当新娘时的全套盛装,坐上柴堆,然后再点火,可能跟死去的夫婿一起烧化,或单独自焚。如果死者多妻,则正妻与死夫一起殉葬,其余妻子要单独自焚。印度教时代在上层和拉其普特人中寡妇殉葬的风俗非常盛行,1817年英国统治孟加拉邦时,平均每天有两名寡妇自焚。1819年孟加拉邦竟有839名寡妇殉夫。1829年寡妇殉葬被英国官方宣布为非法,印度妇女当时上街示威游行,要求还妇女以殉夫的权利,殉夫现象屡禁不止,一些偏远村落仍保有此恶习。今日印度寡妇自焚殉葬事件仍时有所闻,并且受到推崇,但大多数寡妇都是被迫殉葬的。1987年,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村庄有位18岁少妇鲁普·坎瓦尔被逼自焚死,印度全境掀起抗议风潮,为此印度政府曾修订防止寡妇殉葬的法律,任何与娑提有关的行为最高刑罚可以是死刑或终生监禁。在日本,殉死指紧随死去的君主而自杀的行为,形式一般是切腹。1912年明治天皇驾崩后,日本陆军大将乃木希典在明治天皇葬礼当天切腹自尽,其妻乃木静子亦自刎殉死。1989年昭和天皇驾崩之后亦有多人殉死。有少数人误会,“殉葬”只限于活人或动物,事实上并没有这么严苛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辞典网络版把“殉葬”解释为“用人、俑或器物等陪同死者下葬”、“亦作陪葬”,并不限于活体。

相关

  • 胰脏胰脏也称胰腺(英语:Pancreas),旧称膵、脺,脊椎动物具有外、内分泌功能的腺体;外分泌由腺泡、连通肠腔的导管组成,腺泡分泌多种消化酶,导管上皮细胞分泌碳酸氢盐、钠、钾、氯等离子和
  • 识字率识字率的定义为一个国家当中,十五岁以上的合法“劳动人口”中能读写文字的人的比率,就目前而言,全球平均识字率正在增加当中,但是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失学的人口。识字率能反映出一
  • 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英语:Holter monitor,即“霍特监测器”)是一种动态心电图设备,是便携式的心脏监测(英语:cardiac monitoring)设备,可以记录24小时内的心脏电传导系统资讯(一般一次至少会记
  •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英语:Department of Peacekeeping Operations,缩写DPO,简称维和部)为联合国致力于协助会员国和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单位。维和部向世界各地的联合国维和行
  • 颤栗冷颤(英语:Shivering)是恒温动物因早期失温症、感到寒冷的原因而做出的身体反应。当核心体温下降时,身体就会开始打冷颤以维持身体机能的稳态。人在发烧时,因身体感到寒冷,有时也
  • 卡尔森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语:Arvid Carlsson,1923年1月25日-2018年6月29日),瑞典科学家。他最著名的成就是对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研究以及该物质在帕金森氏症中的作用,他也因此成为2000年
  • 印度文化印度文化,涉及到印度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宗教、舞蹈、音乐、建筑、饮食等等。生活习俗因地区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印度文化被广泛认为是一个经多地区文化融合而成的
  • 城镇体系城镇体系(英语:Urban System),也称为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或国家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系统。
  • 使用发电机发电(英语:Electricity generation),泛指从其它种类的能源转换为电力的过程。 现今主要使用的发电基本原理,于公元1820~1830年间,由英国科学家麦可·法拉第所发现。法拉第电磁感应
  • 1168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