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教起源于中国,在清治乾隆年间传入台湾,成为台湾民间信仰的一支,又称为龙华斋教,因持斋的教徒互相尊称为“老官”,又称为老官斋教,部分教徒也自称在家佛教。在台湾日治时期,为了管理方便,总督府将当时流行于台湾的民间宗教龙华教、先天道、金幢教一同列入斋教管理,故后世台湾学者也有称成为斋教龙华派。龙华教教徒和佛教一样同守三皈五戒,吃长斋,但可嫁娶。现虽式微,但在台湾宗教之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龙华教是中国明代时的民间信仰,由罗思孚、殷继南、姚文宇三祖逐渐建立,但从历史的考证来说,龙华教并不是由罗思孚直接创立,是由二祖殷继南在整理罗思孚的思想后,再加上儒教、道教的教义所整合,而三祖姚文宇并未在教义上有所变动,而是将其制度化及仪式化,并鼓励斋友兴建斋堂以传教。
罗思孚,山东省莱州府即墨县人,从军于北直密云,退伍后于各大寺庙打坐修行,认为人都应该要虚静无为,以便回归“真空家乡”的“无生父母”身边,于正德四年(1509年)在密云卫灵雾峯开创罗教。
殷继南,一说名应继南,浙江省处州府缙云县人,本是罗教丁予的弟子,法号“普能”,因为善于演说,自称是罗思孚转世,所以得到许多檀越的信仰。他将罗思孚的思想整理后,归纳出一套系统,万历年间出行传教,集结信徒达三千七百人。因而万历四年被官府追捕,囚禁六年,但一出狱又吸引大批信众召开法会,官府立刻以“妖言惑众罪”收斩,辞世诗曰:“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智不对愚诉,如刀劈水中。”(或作“如刀劈水声”。)死后由弟子“普福”继承掌门。
姚文宇,浙江省处州府庆元县人,自称为殷继南应化身。姚创了“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八字辈,后又加上了“和”辈,他自称“教主姚相公”,后其义子金佛寿勾结南明将领杨鼎卿率兵包围姚家,将姚文宇杀死。姚妻周夫人携姚铎逃出,姚铎子姚轼、姚辙两人复兴了龙华教。故在中国江浙和江南地区,姚文宇派下仍奉其子姚铎为“四祖”。
龙华教在清治时期传入台湾,清治乾隆三十年(1765年)在台南安平设立第一座斋堂“善化堂”,此后宗教势力渐扩大。日治时期大正九年(1920年)在台湾更成立“台湾佛教龙华会”,廖炭任首届会长,教势达到顶峰。二次大战战后以来,因国民党的政治管制有式微趋势,解严后稍有复兴迹象。现有龙华联谊会,作为斋堂间的联谊中心。
根据龙华教本身的记载,龙华教本身的法派来源于“先天初祖”,之后其法脉传至伏羲氏、龙吉先生、神农氏、广成子、黄帝、许由、唐尧、巢父、虞舜至燃灯佛,传过去六如来,直到释迦佛,释迦佛传法给摩诃迦叶尊者,摩诃迦叶传予阿难尊者,历传西天二十八祖而至达摩祖师,达摩传神光、鉴智、道信、黄梅弘忍、曹溪惠能、南岳怀让,至二十五祖为李头陀,法脉改传俗家,即为罗教初祖罗祖罗思孚。
龙华教起源于中国明朝罗教,又多混合佛教禅宗临济宗、净土宗、儒教、道教甚至是摩尼教等信仰,也吸纳了儒家孝亲爱人的说法。其所悟之道称为“无为法”。有《五部六册》之重要著作,目的在救众出离生死苦海,永超凡世。
龙华教教义有五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