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白痴化

✍ dations ◷ 2025-10-06 15:54:12 #社会学术语,电视术语,日语词汇

总白痴化是由日本记者大宅壮一(日语:大宅壮一)在1957年2月2日提出的社会学名词,原称一亿总白痴化(日语:一億総白痴化いちおくそうはくちか ),“一亿”系指日本总人口,带有社会上所有人的涵义。他认为电视不同于其他媒体,具有声音、颜色画面,容易使人沉浸其中。许多媒体利用其广告、新闻或其他节目对观众进行洗脑,灌输政治思想、偏差观念,容易使一个人“白痴化”。所以大宅壮一将此观念提出,提醒所有阅听人不要轻易受媒体影响。总白痴化很快就被各国的社会学者拿来研究,也有不少国家的教育中也加入了这个专有名词。

广义来说,当一个国家的视听大众被各种媒体,无论是网络、电视,或是平面媒体影响,使其原有的政治思想、价值观等受到影响,甚至开始出现歧视、极端化的发生,则可称之为“总白痴化”。一个国家的大众若接受到媒体的影响,则会使该国的青年暴躁,社会不平静,亦或该国的儿童变得知识封闭,不懂学以致用、实事求是的道理。

相关

  • 自然分娩自然分娩是一种没有常规医疗介入(包括麻醉)的分娩方式。相对于一般工业化社会中配合医疗技术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希望让医疗的介入降到最低,特别是像麻醉药、会阴切开术等医疗介
  • 音色音色(timbre)是音的特色。不同音色的声音,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响度的情况下,也能让人区分开来。同样的音高和响度配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色相和明度配上不同的色度一样。美国
  • 1917年俄国革命布尔什维克胜利1917年俄国革命(俄语:Смена власти в России в 1917—1918 годах)是指1917年在俄罗斯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
  • 强化学习强化学习(英语:Reinforcement learning,简称RL)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领域,强调如何基于环境而行动,以取得最大化的预期利益。其灵感来源于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即有机体如何在环境
  • 感染性休克败血性休克(septic shock),又称感染性休克,是指罹患严重败血症(sepsis)的部分病人,简单来说,败血症是种身体对感染的反应。病人出现无法由抢救输液(fluid resuscitation)挽回的低血压,
  • 翻唱翻唱(英语:Cover)在流行音乐中,是将原歌曲改由他人以另一种方式重新诠释。若未获得作曲和作词人及相关唱片公司同意,在未经授权的状况下将翻唱版本公开传播或贩售等行为,有可能侵
  • 夏律第镇夏洛特镇(Charlottesville),或译夏洛茨维尔,是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座城市。它是阿尔伯马尔县的县治,但本身也是一座独立市。詹姆斯河的支流流经市内,蓝岭山位于城市以西约20英里。
  • UTC−5UTC−05:00时区比协调世界时慢5小时,使用于北美中部时区(夏令时间)。
  • 慢生活慢生活(英语:Downshifting),又称慢活,是一种社会行为(英语:Social behavior)或趋势,其倡导人们摆脱对物质疯狂的迷恋,重过简单的生活,并减少“压力、加班、和可能伴随着它的心理代价”
  • 梅理士梅理士(Charles Rogers Mills,1829年8月21日-1895年6月21日),美北长老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1829年8月21日,梅理士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吉尔福德。1856年10月,梅理士受美北长老会派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