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位点

✍ dations ◷ 2025-11-18 12:30:39 #活性位点
活性位点(英语:Active site),又称激活位置,是指一个酵素中具有催化能力与结合位置的部位。其结构与化学性质可供辨识底物,并与底物结合。激活位置通常是酵素表面上一个类似口袋的区域,内部含有可与特定底物发生反应的残基。大部分酵素只会有一个活性位点,只对应一种底物。酵素的变性作用,通常是因为高温或者是极端的PH值,造成酵素活性位点形状的改变。以下有两种酵素结合的假说由Emil Fischer提出的,他的假设是说酵素的活性位点和底物可以很完美的结合,当两者结合,底物的修饰就开始了。由Daniel Koshland提出的,它是锁钥理论的延伸,但它主张活性位点和底物不会完美结合,且活性位点是可以形状改变到和底物完美结合的状态;当底物接上后,诱导形状改变,当底物离开后,酵素回到它原本的样子。底物和酵素结合,透过氢键、疏水交互作用或两者都有。活性位点上的残基作为质子或其他底物化学基团的接受者或提供者,进而降低反应激活能,加快反应速率。当酵素和底物间的作用完后,产物在活性位点会相当的不稳定,进而离开酵素。酵素会运用辅因子来帮忙与底物的结合;辅酶也是辅因子的一种,在底物和酵素发生化学反应时,就会离开。例如:金属物质。抑制剂会阻扰底物和酵素的交互作用,进而降低反应速率。抑制剂有几种不同的种类,分别有可逆和不可逆、竞争和非竞争;竞争型,一种和底物很像的物质,会和底物竞争酵素;非竞争型,一种会结合在非活性位点的物质,会影响底物和酵素的结合率。辨认活性位点,在药学上很重要;借由辨认出活性位点,设计出底物(药物),可以阻断它和底物结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子在药物设计,是抑制剂和酵素结合的强度。 例如AIDS别构结合位顾名思义和活性位点是不同的位置在酵素上,别构修饰通常发生在超过一个次单元的蛋白质,也常常参与代谢反应。

相关

  • 疝气疝(Hernia),俗称疝气,其最初的意义是“腹痛”,但后世多特指“少腹坠痛”的狐疝,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腹股沟疝”。医学上的疝气指的是器官,例如肠子,经由腔室的孔道离开原先的位置。有
  • 肌肉松弛剂肌肉松弛剂(muscle relaxant)乃可以降低肌肉强度的药物之总称,在外科手术中搭配麻醉药品使用。也可能用于减轻痉挛、疼痛、过度反射等症状。肌肉松弛剂可依治疗分类为神经肌肉
  • J. Org. Chem.《有机化学期刊》(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常缩写为 J. Org. Chem. 或JOC)是由美国化学会发行的有关有机化学的学术期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4.721(2014年)。
  • 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誓词(希腊语:Όρκος του Ιπποκράτη,英语:Hippocratic Oath),俗称医师誓词,是西方医生传统上行医前的誓言,希波克拉底乃古希腊医者,被誉为西方“医学之父”
  • 拉比拉比(רַבִּי‎, Rabbi),有时也写作辣彼,是犹太人的特别阶层,主要为有学问的学者,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犹太人的拉比社会功能广泛,尤其在宗教担当重要角色,为许多犹太教仪式
  •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英语:proteomics,又译作蛋白质体学),是对蛋白质特别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大规模研究,是在90年代初期,由Marc Wikins和学者们首先提出的新名词。更重要的是,基因组是相当稳定
  • 酶类酶(英语:Enzyme(/ˈɛnzaɪm/ )),是一类大分子生物催化剂。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即具有催化作用)。由酶催化的反应中,反应物称为底物,生成的物质称为产物。几乎所有细胞内的代谢过
  • 杰罗姆·布鲁纳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 Bruner,1915年10月1日-2016年6月5日),美国心理学家,他的贡献是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学习理论。 1915年10月1日,布鲁纳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毕业于杜克大学
  • 欧陆法系民法法系(civil law),亦称欧陆法系、大陆法系、法典法系、市民法系(civilian law)、罗马法系(Roman law)、罗马日耳曼法系,是受罗马法影响而成立的法律系统,与普通法系并列为当今世界
  • 物理学定律列表物理学定律列表列出了各项物理范畴的所有条定律,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