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科

✍ dations ◷ 2025-04-04 11:47:11 #羊肚菌科
羊肚菌科(学名:Morchellaceae)是子囊菌门盘菌目的一个科,于1834年由德国生物学家路德维希·赖兴巴赫描述发表,模式属为羊肚菌属。本科传统上包含皱盘菌属(英语:Disciotis)、羊肚菌属与钟菌属等三个属,近年来又有若干个块菌的属被归入其中。羊肚菌科传统上包含皱盘菌属(英语:Disciotis)(Disciotis)、羊肚菌属与钟菌属等三个属。2006年,有分子种系发生学研究以rDNA序列分析盘菌目下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发现原属马鞍菌科(英语:Helvellaceae)的块菌属Leucangium(英语:Leucangium)与另一块菌属费歇块菌属(英语:Fischerula)(Fischerula)属于羊肚菌科的演化支,而将此两属改归入羊肚菌科中。2008年,原属地菇属(英语:Terfezia)的块菌Terfezia gigantea被归入新属Imaia(英语:Imaia),该属亦被归入羊肚菌科中。2010年,羊肚菌科又有一块菌的新属Kalapuya(英语:Kalapuya)被发表描述,序列分析显示羊肚菌科中的四个块菌属(Leucangium、Fischerula、Imaia、Kalapuya)关系密切,共同组成一演化支,该演化支与皱盘菌属互为姊妹群,而上述两者组成的演化支又与本科的其他类群(羊肚菌属与钟菌属)互为姊妹群。羊肚菌属 Morchella钟菌属 Verpa皱盘菌属(英语:Disciotis) DisciotisImaia(英语:Imaia)Leucangium(英语:Leucangium)费歇块菌属(英语:Fischerula) FischerulaKalapuya(英语:Kalapuya)而盘菌目中,羊肚菌科与平盘菌科(英语:Discinaceae)、马鞍菌科(英语:Helvellaceae)与块菌科等类群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其中平盘菌科为羊肚菌科的姊妹群。肋状皱盘菌(英语:Disciotis venosa)(皱盘菌属)尖顶羊肚菌(英语:Morchella conica)(羊肚菌属)皱盖钟菌(钟菌属)Kalapuya brunneaLeucangium carthusianum

相关

  • 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阿尔弗雷德·布莱洛克(英语:Alfred Blalock,1899年4月5日-1964年9月15日),美国外科医生,其在休克方面的研究影响深远,同时他还是布莱洛克-陶西格分流术的发明人之一。布莱洛克-陶西格
  • 造br /山br /纪造山纪(Orosirian,符号PP3)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0亿5000万年前,结束于18亿年前。造山纪期间蓝藻、细菌繁盛。造山纪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纪的上一纪
  • 丹尼尔·卢瑟福丹尼尔·卢瑟福(英文:Daniel Rutherford,1749-1819),苏格兰化学家,氮气的发现者之一。丹尼尔的父亲约翰·卢瑟福(1695年-1779年)是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七岁时他在私人教育家蒙代
  • 炭可以指:
  • 同翅亚目同翅亚目(学名:Homoptera),亦作同翅目,原是半翅目之下两个亚目之一,但由于部分分类学家认为这个亚目是一个并系群,现已不再使用。原属本亚目的分类单元,现时被分派到下列三个亚目:在
  • 托马斯·贝叶斯托马斯·贝叶斯(英语:Thomas Bayes,约1702年-1761年4月17日),18世纪英国数学家。1742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贝叶斯以其在概率论领域的研究闻名于世,他提出的贝叶斯定理对于现代
  • 临界角全内反射(英语: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又称全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当光线经过两个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部分的光线会于介质的界面被折射,其余的则被反射。但是,当入射角比临界
  • HeLa海拉细胞(英语:Hela Cells,有时音译为海乐细胞,亦称实验用增殖表皮癌细胞)是生物学与医学研究中使用的一种细胞,源自一位美国妇女海莉耶塔·拉克斯(英语:Henrietta Lacks)的子宫颈癌
  • 基金会基金会是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从事慈善、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财团法人(德语:Stiftung)。法人(德语:Juristische Person)是自然人以外,由法律所创设,得为权利及义务
  • 星裂菌目星衣科 Arthoniaceae 金絮衣科 Chrysotrichaceae Melaspileaceae Roccellaceae星裂菌目(学名:Arthoniales)是一个在星裂菌纲以及双核亚界之下的一个目,其下有四个科,但其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