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死刑制度

✍ dations ◷ 2025-11-09 08:13:15 #菲律宾死刑制度
菲律宾死刑制度是菲律宾统治地区的死刑制度的介绍。1987年,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取消了死刑,使菲律宾成为当代史上第一个废除死刑的亚洲国家。但仅一年后,由于菲律宾刑事犯罪率大幅上升,政治局势依旧,要求恢复死刑的运动开始愈演愈烈。1993年,国会通过恢复死刑法案。1994年1月,死刑再次在菲律宾生效,采用注射。但实际上没有一名犯人被真正处决。直至1999年2月5日,一名强奸继女的犯人莱奥·埃彻盖雷伊成为死刑废除23年后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此后两年内,又有6人步其后尘,罪名都是强奸谋杀或抢劫谋杀。但在2000年,冻结了死刑。2001年,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上台后,作为天主教领导人,她明确表态,拒绝采用死刑。她颁布总统令暂停执行死刑,并将18名死刑犯改判为无期徒刑。因此,死刑一直形同虚设。依照刑法判决,死刑犯仍不断产生,但却都无法执行。截至2003年3月,菲律宾共有死刑犯994人,除其中少部分经最高法院审核后被无罪释放或者减刑外,大多数犯人仍在等待发落。2003年12月5日,总统阿罗约宣布,取消在菲律宾暂时中止执行死刑的决定,理由是,目前国内抢劫、绑架等犯罪行径日益泛滥。菲律宾的天主教会闻讯后,对此深表失望和痛心。与此同时,菲律宾政府司法机构,已安排在2004年1月底之前,采用注射法对2名犯人执行死刑。此外,还有25名犯有抢劫罪的犯人,和4名被指控走私贩毒的人,正面临着死刑。菲律宾南部和北部的中产阶级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因为他们是犯罪的主要目标,遭受了最为惨重的人员和物质损失。2006年6月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废除死刑法案。参议院投票结果为16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众议院投票结果为119同意、20反对。2006年6月24日,总统阿罗约于急性腹泻送医治疗康复出院后,签署废除死刑的共和国第九三四六号法案,再度终结死刑。菲律宾于2003年恢复死刑至2006年,并未执行过死刑。 导致菲律宾的治安非常严重, 毒品、 抢劫、 挟持事件及性罪案非常严峻.23413

相关

  •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简称PT,是一套检测外在凝血路径的方法。由于目前检测的标准是依照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简称INR),因此该检测又称为“Pro
  • 低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英语:Low-pass filter)容许低频信号通过,但减弱(或减少)频率高于截止频率的信号的通过。对于不同滤波器而言,每个频率的信号的减弱程度不同。当使用在音频应用时,它有时
  • 神经退化障碍神经退化障碍(英语: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又称为神经退化性疾病,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逐渐退化 (死亡) 的所直接导致的疾病。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有不同
  • 法利斯克语法利斯克语(拉丁语:Lingua Falerica;又称:法利希语)是古代法利希人的一种已经灭亡的语言。它与拉丁语一同构成了拉丁-法利希语支。 法利斯科语虽然逐渐充满拉丁语词,但至少存在至
  • 胡马雍纳斯尔·乌德-丁·穆罕默德·胡马雍(Humayun,1508年3月6日-1556年1月27日)是统治印度次大陆的莫卧儿帝国皇帝。莫卧儿帝国创始人巴布尔大帝之子。1530年继承其父的印度领地。胡马
  • 成康之治成康之治(约公元前1043年-约公元前996年)是指中国西周初周成王、周康王的治世。在这段时间,刑具四十年不须使用。其中在周成王在位初年,因成王年幼,主要是周公摄政,平定了三监之乱
  • EF-TsEF-Ts(热稳定延伸因子 英语:elongation factor thermo stable)是原核延伸因子之一EF-Ts 作为EF-Tu(热不稳定延伸因子)的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英语: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行使
  • 卡塞凯姆威卡塞凯姆威(Khasekhemwy,有时候也拼作Khasekhemui)是古埃及第二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法老。现今只知道卡塞凯姆威指挥过数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并树立了多座留存至今的纪念碑
  • 化学计算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是一门应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来处理化学数据的学问,它是分析化学的三级学科,化学计量学可以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
  • 前庭乳头状瘤病前庭乳头状瘤病(英语:Vestibular papillomatosis),是一类良性的女性皮肤病,其呈粉红色、无症状,易于检查到。它和男性的珍珠疹病理相同。它经常被错误诊断为尖锐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