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菲律宾死刑制度
✍ dations ◷ 2025-08-13 04:55:58 #菲律宾死刑制度
菲律宾死刑制度是菲律宾统治地区的死刑制度的介绍。1987年,菲律宾总统科拉松·阿基诺取消了死刑,使菲律宾成为当代史上第一个废除死刑的亚洲国家。但仅一年后,由于菲律宾刑事犯罪率大幅上升,政治局势依旧,要求恢复死刑的运动开始愈演愈烈。1993年,国会通过恢复死刑法案。1994年1月,死刑再次在菲律宾生效,采用注射。但实际上没有一名犯人被真正处决。直至1999年2月5日,一名强奸继女的犯人莱奥·埃彻盖雷伊成为死刑废除23年后第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此后两年内,又有6人步其后尘,罪名都是强奸谋杀或抢劫谋杀。但在2000年,冻结了死刑。2001年,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上台后,作为天主教领导人,她明确表态,拒绝采用死刑。她颁布总统令暂停执行死刑,并将18名死刑犯改判为无期徒刑。因此,死刑一直形同虚设。依照刑法判决,死刑犯仍不断产生,但却都无法执行。截至2003年3月,菲律宾共有死刑犯994人,除其中少部分经最高法院审核后被无罪释放或者减刑外,大多数犯人仍在等待发落。2003年12月5日,总统阿罗约宣布,取消在菲律宾暂时中止执行死刑的决定,理由是,目前国内抢劫、绑架等犯罪行径日益泛滥。菲律宾的天主教会闻讯后,对此深表失望和痛心。与此同时,菲律宾政府司法机构,已安排在2004年1月底之前,采用注射法对2名犯人执行死刑。此外,还有25名犯有抢劫罪的犯人,和4名被指控走私贩毒的人,正面临着死刑。菲律宾南部和北部的中产阶级代表们纷纷表示支持,因为他们是犯罪的主要目标,遭受了最为惨重的人员和物质损失。2006年6月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废除死刑法案。参议院投票结果为16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众议院投票结果为119同意、20反对。2006年6月24日,总统阿罗约于急性腹泻送医治疗康复出院后,签署废除死刑的共和国第九三四六号法案,再度终结死刑。菲律宾于2003年恢复死刑至2006年,并未执行过死刑。
导致菲律宾的治安非常严重, 毒品、 抢劫、 挟持事件及性罪案非常严峻.23413
相关
- 喉头炎喉炎(Laryngitis)是描述喉部发炎的现象。喉为人体主要的发声构造,喉炎常见症状包含声音沙哑(英语:hoarse voice)、发烧、咳嗽、前颈疼痛,以及吞咽困难。症状通常会持续两周。喉炎可
- 急性急性(Acute)在医学中指发作迅速持续时间可能也较短的病症。有时侯,急性与慢性用来区分不同的病,比如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有时候,急性用来强调发病突然,如急性心肌梗塞。医学征
- 苏丹三号苏丹三号(Sudan III)是一种脂肪偶氮染色剂,常用于冻结切片的甘油三酯的染色。正常状况下是红褐色结晶。苏丹一号、三号和四号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3级致癌物质。其他名称还
- 少尿症寡尿(英文:Oliguria),指排尿的量比正常人少。寡尿的定义因年龄差异而有所不同。寡尿通常是异常肾功能的最早征兆。
- 尿道交尿道交(英语:Urethral intercourse)是插入式性行为的一种,当中像手指和阴茎般的物体会跟女性的尿道接合并彼此摩擦。此行为与使用尿道探子(英语:Urethral sounding)插入男性尿道的
- 登革热疫苗登革热疫苗(英语:dengue vaccine)指的是可预防人体感染登革热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只在全球登革热流行区域,推荐该疫苗为可采用的选项。2017年,制造登革热疫苗的厂商建议,此类疫苗
-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公益性社团法人组织。1998年11月7日成立,旨在提升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英语: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的医疗品质。
- 藤枝国家森林游乐区藤枝国家森林游乐区(Tengjhih National Forest Recreation Area)位于台湾高雄市桃源区宝山里,属林务局屏东林区管理处管辖,面积770公顷,海拔介于1550米至1804米之间。区内群山环
- 信义路三段信义路,为台北市主要干道之一,为东西向道路,共有六段,一到四段属东向单行道,西接台北府城东门,东抵福德街。信义路是台北市东西交通往来的重要干道,其路线为台北市最繁华的区域之一
- 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联用(英语: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简称气质联用,英文缩写GC-MS)是一种结合气相色谱法和质谱法的特性,在试样中鉴别不同物质的分析的方法。G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