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塘话(客家话:Yen-thòng-fa),又称鸯塘话、蛇话,是建立在现代汉语客家话的基础上、一字两音节的人工语言和语言游戏,流传于中国广东省兴宁市龙田苑塘地区。
苑塘话主要在苑塘地区的罗姓各房宗族内流传,以及在宗族小学内教育和继承,具有宗族认同的作用。苑塘话的发明可能与苑塘罗姓宗族为了传达商业、军事或其他秘密活动消息有关,其时间可能在晚清。
苑塘话至少有汉字和字母文字两种书写形式,但大多数苑塘话使用者未有掌握;一名十九路军中级军官能够用汉字书写苑塘话;文化大革命期间,苑塘地区是“旗派”和“联派”武斗的重灾区,苑塘罗姓宗族利用苑塘话规避军宣队和社教队的驻村工作。当代罗姓宗族少有苑塘话使用者。
苑塘话的规则为将客家话的一字拆分为两个音节,多数情况下,其中一个音节的母音(辅音)与字的母音相同,另一个音节的子音(元音)与字的子音相同。
母音的口诀为“安手野行我快,短蓬孤就波遮。问先宗身何处?桃花源李门家。”子音的口诀为“宽心东西磊私,亏跟砌粗他山。漂身春秋淹呵,低声呼相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