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食狮史

✍ dations ◷ 2025-09-18 05:37:54 #施氏食狮史
《施氏食狮史》是一篇由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所写的同音文章,全文共92字(连标题97字),每字之普通话拼音都为shi(注音符号为ㄕ),只是声调相异。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这篇文言文作品在书面阅读或者用其他汉语族语言朗诵时并无问题(如粤语有入声就不太会有同音问题)文言文始于先秦时期。如果在先秦时期的人们用口音表达这些同音文,当时的人们能够听得懂。作者专门在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中挑选同音字写了这篇文言文,因为要迁就同音字,因而文章内容显得很不合逻辑,现实中没有人要吃十只狮子后来又在吃时发觉狮子是石狮子的荒谬事,要看懂,要具有文言文功底,不具有文言文功底的人,照样很难看明白原文的意思。惟使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朗读或者将作品官话拉丁转写的时候,问题则浮现,会感觉很绕口,因为只有四个调的国语普通话同音字较多。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人认为汉语应该拉丁化,汉字应该全部改为拼音,如此低龄儿童就没有了认识成百上千的汉字的痛苦。而《施氏食狮史》正诞生于此时。有人认为,作者赵元任是想引证汉语拉丁化所带来之荒谬。有支持汉语拉丁化的人指出:赵元任是国语罗马字的主要设计者,认为他只是举例说明,按现代标准汉语拼音的汉语拉丁化,只适合白话文,不适合文言文和文白相杂的文章。而赵元任本人也说:“这些当然是极端的例子。如果你要是写语言,当然不会有问题。因为你写的要是不够清楚(假定你把语言里的声音全写出来而仍旧不够清楚),那你本来话就没有说清楚。在多数文字用处的场合,我觉得现在就可以用国语罗马字拼音文字。”有人认为,赵元任用这种在现实口语中根本不会出现之情况,来反面证明汉字拉丁化之可能。

相关

  • 胸痛胸痛(英语:chest pain),也作胸闷(英文:Chest tightness)、胸口疼痛等,是一系列严重疾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出现此症状时便需要考虑送往急救(英语:medical emergency)进行治疗。虽说胸痛不一
  • 诈死装死(apparent death、playing dead、feigning death、playing possum、tonic immobility、thanatosis),也作假死、拟死,是动物把自己伪装成死亡状态的一种行为。这种动物的欺骗
  • 氯霉素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许多细菌感染症状,包括脑膜炎、瘟疫、霍乱和伤寒等。只有在不能使用其他较安全的抗生素时,才会建议用氯霉素。治疗期间,建议每两
  • 高血糖高血糖(英语:Hyperglycemia)是指过量葡萄糖在血浆中堆积的医疗状况,一般指血糖水平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但在血糖升到15-20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之前症状都不明显
  • 溺水遇溺是因为液体进入肺部而导致缺氧,继而窒息。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海啸、潜水、意外及自溺。在很多国家都是12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例如在美国便是仅次于车祸。小童多是从
  • 生殖器疣 (尖锐湿疣)尖锐湿疣(英语:Genital warts),也称性器疣或性病疣,俗称椰菜花或菜花,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为菜花状肉芽,常发于生殖器,肛门等部位。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
  • 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水本身不是非电解质,它是弱电解质。
  • 纳博特囊肿纳博特囊肿(nabothian cyst, nabothian follicle),也称纳囊、宫颈腺囊肿、宫颈腺体囊肿、子宫颈囊肿,是一类位于宫颈表面的囊肿。当外宫颈复层鳞状上皮生长覆盖过单层柱状上皮上
  • Lu6s2 4f14 5d12, 8, 18, 32, 9, 2蒸气压3, 2, 1 (弱第一:523.5 kJ·mol−1 第二:1340 kJ·mol−1 第三:2022.3 kJ·mol主条目:镥的同位素镥(Lutetium,台湾称镏,旧译作鏴)是一种化
  • 欧美大陆欧美大陆(Euramerica)又名劳俄大陆(Laurussia)、老红砂岩大陆(Old Red Continent )是个史前大陆,形成于泥盆纪时期,由劳伦大陆与波罗地大陆碰撞、合并而成(造成加里东造山运动)。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