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号莆阳居士,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谥号忠惠。
蔡襄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蔡襄的父亲蔡琇初为仙游县枫亭驿农民,曾担任泉州吏员。蔡襄母亲卢氏为惠安县德普里(今泉港区后龙镇)圭峰村名士卢仁之女。
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授漳州军事判官。景祐三年(1036年)四月,授西京留守推官。宝元(1039年)二年,加试大理寺评事。三年(1040年),迁著作佐郎。九月,充馆阁校勘。庆历三年(1043年)四月,迁秘书省丞、知谏院。九月,赐五品服。四年(1044年)八月,迁直史馆、同修起居注。十月,授右正言、知福州事。七年(1047年)十一月,除福建路转运使。皇祐二年(1050年)九月,判三司盐铁勾院。三年(1051年),充三司度支勾院判官。四年(1052年)九月,进知制诰、迁起居舍人、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五年(1053年)正月,权同知贡举。六年(1054年),迁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至和二年(1055年)三月,除枢密直学士、知泉州事。三年(1056年)四月,迁礼部司郎中、知福州事。嘉祐三年(1058年)四月,移知泉州。五年(1060年)七月,充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六年(1061年)四月,判三司使。七年(1062年)十一月,转吏部司郎中。八年(1063年)三月,总应奉山陵事。六月,任修奉太庙使。八月,拜三司使、迁给事中。治平二年(1065年)二月,罢三司使、除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知杭州事。三年(1066年),丁母忧。四年(1067年)八月,卒于家。十月,赠吏部侍郎,葬于枫亭蔡岭。乾道年间或淳熙三年(1176年),赠谥忠惠。
蔡襄为官刚直敢谏,景祐三年五月,天章阁侍制、权知开封府范仲淹以事忤宰臣吕夷简遭贬,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欧阳修、大理寺评事余靖、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皆因论仲淹事而贬黜,蔡襄为此作《四贤一不肖诗》声援范、欧阳等人。
在担任权知泉州事时,蔡襄主持建造了跨海的万安桥(后来改称洛阳桥),从北宋皇祐四年(1053年)至嘉佑四年(1059年)十二月,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方便了周边地区的交通往来。
蔡襄后又在桥上增建了许多装饰:佛塔九座、亭7座,并刻有许多艺术石雕,桥的栏杆上端还刻有披发昂首的石狮子,有的石狮子口内还含有玲珑滚动的石球,被称之为“狮子含珠”。
蔡襄擅长书法。他的书法主要学习晋唐的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在当时即被欧阳修、苏轼等人推为“本朝第一”,后来人们又把他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列为“宋四家”。流传下来的墨迹有《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澄心堂帖》、《扈从帖》、《脚气帖》等,碑刻有《万安桥记》、《昼锦堂记》等。
蔡襄著有《端明集》四十卷。
蔡襄也是一位茶学专家,他撰写的《茶录》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茶学专著。
蔡襄还著有《荔枝谱》一书,记载荔枝的32个品种和荔枝树的栽培和荔枝果的加工储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