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可指:
东京,根据时代与定义的不同可意指下述事物:
历史上的东京,包括:
地理与行政区划上的东京,包括:
古代东亚国家除设正都外,亦常设多个陪都(参考:复都制),而“东京”通常为“位于东方的都城”的意思。
西周时期,周公旦东征平乱后,修建城都雒邑(又称成周,今河南省洛阳市),作为防备东方叛乱的根据地。犬戎之乱后才迁移此处。
西汉的都城为长安(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光武中兴后,最初将洛阳(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定为首都,攻下了长安后,洛阳则成为了东方的都城,此后,洛阳亦被称为“东京”或“东都”。
曹魏黄初二年(221年),谯列为五都之一。(即东都,见《魏志·文帝纪》引《魏略》)
隋朝和唐朝以大兴和长安(均为现今西安市)为正都,洛阳被定为陪都。陪都洛阳亦被称为“东京”或“东都”。684年,武则天迁都洛阳,称其为神都、706年恢复正都为长安。
渤海国设置了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东京龙原府、南京南海府、西京鸭绿府这五京。东京龙原府也是渤海遣日使的中继地点。东京龙原府的位置在现在吉林珲春市珲春平原的西端(八连城)。
后唐在920年代曾短暂的设置东京兴唐府,在今河北省境。
辽国设置了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这五京。东京辽阳府在现在的辽宁省辽阳市。
北宋将东京开封府作为正都,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北京大名府作为陪都。东京开封府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宋时也被叫做汴京、汴梁。北宋时的东京亦出现在小说水浒传中,是重要舞台。现在的开封仍保留着“东京”的雅称。
西夏将东京兴庆府设置为正都,西京西平府作为陪都。东京兴庆府在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不过在新中国初期,居然渐渐的改成了北京天安门的样子。
新罗时代的都城为金城(现在的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高丽太祖王建将开京(现在的开城)作为正都,935年攻下金城灭亡新罗后,将金城改称为“庆州”。987年,高丽王朝将庆州设为陪都,并称其为“东京”(韩语:동경),成为“高丽三京”(고려 삼경)之一。东京于1012年被废除。
越南的黎朝亦采取复都制,设置了东京(当时亦称为“东都”(越南语:Đông Đô))和“西京”,当时的“东京”即现在的河内市。1802年,越南阮朝迁都顺化,东京于1831年改称“河内”。
法属印度支那时代,“东京”(Tonkin)常被西方人用来指代以河内为中心的越南北部地区,越南人称其为“北圻”。
今日在越南“东京”(Đông Kinh)的呼称较少被使用,北部湾的原名“东京湾”即得名自“东京”。
在日本,因为要与位在西方的京都(平安京)对比,因此将当时逐渐成为全国政治与经济中心的江户称为东(方)的“京”而开始有“东京”的叫法。1868年9月3日(庆应4年7月17日),明治天皇颁布“江户改称为东京诏书”(江戸ヲ称シテ東京ト為スノ詔書),并把同年7月1日才开府的江户府改名为东京府,正式确认“东京”这个名称的法定地位。
东京也存在“都城的东侧”之意的名称。现在某些地名仍残留这个意思。
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其城内的东侧称为东京、西侧称为“西京”。作为这个名称的残留,现在的上京龙泉府遗迹则被称为东京城。
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在1621年攻下辽阳(现在辽宁省辽阳市)后即建都于此,明朝的辽阳城面积过大,年久倾塌,防守不易,再加上城中汉人多有反抗,因此决定在城东太子河对岸另建新城。建于1622年(后金天命七年)六月,次年七月完工,起名为东京城。1625年,努尔哈赤在东京城八角殿中宣布迁都沈阳,东京城内的的宫殿、衙署、城楼、墙砖被悉数拆除,砖瓦木料运往沈阳,东京城被拆毁。
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其东侧(左京)被称为“东之京”(日:東ノ京/ひがしのきょう)、西侧(右京)被称为“西之京”(西ノ京)。现代,长野县长野市鬼无里地区(以前的鬼无里村)内,有东京(日:東京/ひがしきょう)、“西京”(日:西京/にしきょう)这样的地名。
由于是日本的首都,“东京”曾多次被不同的艺人或团体选择作为歌曲作品的标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