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

✍ dations ◷ 2025-04-03 10:56:19 #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 ,IC),又称为膀胱疼痛综合症(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膀胱疾病,症状是频尿(通常每10分钟一次)、尿急、骨盆或是膀胱感到极大压力与疼痛、进行性行为时也会感受到极大疼痛。由于频繁的尿急感,间质性膀胱炎患者的生活品质大受影响,常常引发忧郁症。统计上也发现间质性膀胱患者,也常患有大肠激躁症和纤维肌痛症。间质性膀胱炎的成因至今不明。间质性膀胱炎通常不会造成家族性的遗传。通常基于临床症状,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后会做出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尿液结果通常不会有特定发现。膀胱镜检查结果可能会发现溃疡与发炎。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像是:泌尿道感染、性相关传染疾病、膀胱过动症、子宫内膜异位、膀胱癌或是前列腺炎。吸食K他命也会导致间质性膀胱炎,许多药物滥用者甚至需要终身包尿布,严重影响社交行为。由于K他命在青少年族群间的药物滥用有增加的趋势,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目前间质性膀胱炎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式。改变生活型态、药物或是手术都是可能有效的治疗方式。常见的生活型态改变包括戒烟或是减少压力。常见药物治疗包括布洛芬、戊聚糖多硫酸酯(英语:pentosan polysulfate)或是阿米替林。手术治疗则包括膀胱撑开手术、神经刺激(英语:Neuromodulation_(medicine))以及膀胱替换手术。骨盆肌肉训练或是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方式则并不鼓励。在美国和欧洲,经估计大约有0.5%的人口,受到间质性膀胱炎的困扰 。女性罹患此疾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五倍。多数在中年的时候发病。此疾病初次于1887年出现在文献之中。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相关

  • 腹肌腹直肌(简称腹肌)是指躯干下半部(或称腹部)的器官,由若干片状的肌肉保护着,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他们包括两块腹直肌,沿着身体前面,从胸廓延伸到骨盆。当腹直肌收缩时,腹部被往内拉。
  • 蚜虫包括10个科:蚜虫(英语:aphid,又称腻虫或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种类包括蚜总科(又称蚜虫总科,学名:Aphidoidea)下的所有成员。目前已经发现的蚜虫总共有十个科约4,400种,其中多数属于蚜
  • 冲田总司冲田 总司(1842年7月8日-1868年7月19日),本名藤原春政,幼名宗次郎,后改为藤原房良、冲田总司,生于江户(今日本东京都)白河藩宅,是江户时代后期的新选组队士、局长助勤、一番队组长、剑
  • 在物理学中,力是任何导致自由物体历经速度、方向或外型的变化的影响。力也可以借由直觉的概念来描述,例如推力或拉力,这可以导致一个有质量的物体改变速度(包括从静止状态开始运
  • 分解作用分解作用,又称腐烂、腐败,是指动物蛋白质及其有关之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而且回到大自然物质循环的过程,特别是由缺氧微生物和腐化细菌。分解是一个大自然经常进行且非常重要的过
  • 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心脏超声波检查,它使用标准的超声波技术显示心脏的二维图片。现在最新的超声诊断系统采用三维及时成像。耗时大约15-20分钟,甚至更长。除了产生心血管系统的
  •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也称为芒图试验、PPD试验)是一种诊断结核的工具。它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多种穿刺试验,如蒂内测试(Tine test)。 直到2005年, 英
  • 阿普伽新生儿评分阿普伽新生儿评分(英语:Apgar Score)是美国女医生维珍尼亚·阿普伽(Virginia Apgar)在1952年发明的一种对刚出生的新生婴儿健康状况快速评核方法。阿普伽当时是在美国纽约执业的
  •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道逆流(英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heartburn reflux,缩写:GERD),或称作胃食管反流病、胃酸倒流等,是指胃酸(有时加上十二指肠液)长期不正常地向上反流进入食道甚至
  • 黄曲毒素黄曲毒素(aflatoxin),也称作黄曲霉素,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有强烈生物毒性的化合物,常由黄曲霉及寄生曲霉等另外几种霉菌在霉变的谷物中产生,如大米、豆类、花生等,是目前为止最强的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