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长房,亦名费节,生卒年不详,四川成都人。中国隋朝著名的佛学翻译家,其主要活动年代为公元562-597年(这仅是其《历代三宝纪》一书里提到的事实可考的年代,并非其生卒年代)。曾在成都某寺出家,北周武帝宇文邕于建德三年(574)推动建德毁佛,因而被迫还俗。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于长安设置译场,因费长房精通佛学,并精通诸子,被敕召入京,并以俗人身份被委任为翻经学士,此后在大兴善寺担任笔受工作。
汉代曾有同名同姓之人,其为术士,《后汉书·方术列传》有传。
费长房的生平在历代史料中记载极少,最早提及费长房略历的是唐代道宣在其《大唐内典录》中所述:
《开皇三宝录》一十五卷。右一部,翻经学士成都费长房所撰。房本出家,周废僧侣,及隋兴复,仍习白衣。时预参传,笔受词义。
道宣后又在《续高僧传》卷二的〈隋东都雒滨上林园翻经馆南贤豆沙门达摩笈多传〉中附录了费长房的资料:
时有翻经学士成都费长房,本预细(应为‘缁’)衣,周朝从废因俗。传通妙精玄理。开皇之译,即预搜扬。敕召入京,从例修缉。以列代经录散落难收,佛法肇兴,年载芜没,乃撰《三宝录》一十五卷。始于周庄之初,上编甲子,下舒(应为‘录’)年号,并诸代所翻经部卷目。轴别陈叙,凾(应为‘亟’)多条例。然而瓦玉杂糅,真伪难分,得在通行,阙于甄异。录成陈奏,下敕行之。所在流传,最为该富矣!
在道宣之后,尚有《开元释教录》《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四分律搜玄记》《释门正统》《释氏通鉴》《佛祖统纪》《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释氏稽古略》《华严悬谈会玄记》《历朝释氏资鉴》《佛法金汤编》《释文纪》《金刚三昧经通宗记》《锦江禅灯》等,均对费长房的略历有所提及,不过大多是承袭道宣的说法。
费长房虽为翻经学士,却并无自己所翻译经典,其工作实为笔受。据现有文献,费长房所笔受的佛经总计8部95卷,包括:
费长房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其所撰的《历代三宝纪》一书。《历代三宝纪》,又名《开皇三宝录》,略称《长房录》《三宝录》《房录》等,全书15卷,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
后世对于费长房的评价都是通过对其《历代三宝纪》的评价来体现的。最早作出评价的是在《大唐内典录》中大量直接或间接引用《历代三宝纪》资料的道宣。道宣在《大唐内典录》中评价道:“瓦玉杂糅,真伪难分。得在通行,阙于甄异。”